4|2015考研历史学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420155身份证属于哪里)

admin 2024-11-08 阅读:7

本文目录导航:

2015考研历史学重点名词解释汇总(4)?

合纵连横 所谓合纵连横,合纵意指「合众弱以攻一强」,针对的是抗秦,连横意指「事一强以攻众弱」,即屈服于秦国。

但最后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南北相连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物品相连为横,也即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

只是到秦赵长平之战后,才构成为:合纵是六国并力抵制强秦,苏秦主之连横是六国区分屈服于秦国,张仪主之。

远交近攻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改用范睢为相,踊跃推广范睢的「远交而近攻」战略,先把奋斗的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地处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以为如此能力「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破坏了西方诸侯国的「合纵」,又能坚固所攻取的土地。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

《汉书·艺文志》作者依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典型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

同时,还著录各家著述,「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儒家儒家是战国时间关键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倡议「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恩政」,注重品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系。 2015考研历史学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配置,以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度安宁、人民富有幸福的殊途同归。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启动教育,使全国高低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呐喊复原「周礼」,并以为「周礼」是成功现实政治的现实小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关键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道家是战国时间关键学派之一,又称「品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轻子对于「道」的学说作为切实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实质、根源、构成和变动。

以为天道有为,万物人造化生,否定上帝鬼神主宰所有,主张道法人造,顺其人造,倡议喧嚣有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管现实是「小国寡民」、「有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外局部化为不同派系,驰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法家法家是战国时间的关键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间,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维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鼓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民主,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启动统治思维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民主的大一统王朝的建设,提供了切实依据和执行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述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关键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召陵之盟春秋初年,楚国开展起来,向边疆挺进,与齐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等八国军队攻溃楚的盟国蔡国,陈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楚为避齐锋,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齐也看到楚国弱小,有机可乘,即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

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性胜利,其霸主位置愈加坚固。

葵丘之会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招集鲁、宋、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相约「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周天子派宰孔加入,并赐给齐桓公王室祭奠后人时的祭肉。

这标记着齐桓公已成为周王抵赖的非法霸主,齐国的霸业到达了高峰。

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结卫、许等国进攻亲附楚国的郑国,楚救郑伐宋。

十一月,两军战于泓水,宋襄公以仁义之师自命,不肯攻击尚未齐全渡河的楚军,结果弱小的宋军被楚军击溃,宋襄公也身受重伤。

第二年,襄公即死去,其霸业之梦亦随之告终。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救遭楚攻击的宋国,收兵征伐楚的盟国曹、卫。

因为晋取得了齐、秦的允许,楚王意欲退兵,但楚将子玉执意与晋决战,遂北御晋兵。

晋文公「退却三舍」,在城濮与楚相持。

晋军应用楚军骄敌,剿灭楚军两翼,子玉率中军逃走,晋军大胜。

城濮之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位置。

不久,文公会诸侯于践土,周襄王正式册封文公为侯伯。

考研有不懂、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分明考研报名外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方,收费支付温习资料:

名词解释:《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关键记叙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战略,展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面貌,是钻研战国历史的关键典籍。

题解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如今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称号。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载纵横家的写本,然而内容凌乱,文字完好。

于是刘向依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其书所记载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战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相似于今本《战国策》,整顿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反。

体例 今本共33卷。

东周策1卷,西周策1卷,秦策5卷,齐策6卷,楚策4卷,赵策4卷,魏策4卷,韩策3卷,燕策3卷、宋卫策1卷,中山策1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评估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面貌,过后士人的精气风采,不只是一部历史著述,也是一部十分好的历史散文。

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拟主观地记载了过后的一些严重历史事情,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它具体地记载了过后纵横家的舆论和事迹,展现了这些人的精气面貌和思维才干,另外也记载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十分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记着中国现代散文开展的一个新时间,文学性十分突出,尤其在人物笼统地描写,言语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备十分显明的艺术特征。

《战国策》的思维内容比拟复杂,主体上表现了纵横家的思维偏差,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间思维生动,文明多元的历史特点。

《战国策》的政治观比拟提高,最突出的是表现了注重人才的政治思维。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构成,具备很大影响。

《战国策》从来为钻研者美化其文学价值,然而对它的思维却是七嘴八舌。

这是因为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维不符,过于追赶名利。

而且过于夸张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落了史学价值。

合从连横的名词解释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间纵横家所宣扬并推广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结“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结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疆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唇枪舌剑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共事奉秦国。

战国时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弱小,物品相持,相互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

其余五国也不甘认输,与齐、秦两国时而反抗,时而联结。

大国间抵触加剧,外交优惠也更为频繁,产生了合纵和连横的奋斗。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间的各大国为笼络与国而启动的外交、军事奋斗。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度联结起来,独特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合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笼络一些国度,独特进攻另外一些国度。

合纵的目标在于联结许多弱国抵制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合并。

连横的目标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到达合并和裁减土地的目标。

过后的最驰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这里是一个网址,仅供参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