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名词解释三凹征)

admin 2024-11-07 阅读:12

本文目录导航: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名词解释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情。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

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辈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情。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

从此田氏把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意。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流放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

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裁减资料:

事情环节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

韩、赵、魏瓜分晋国残余土地,只要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

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赵桓子一年后逝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

献子之子赵籍起初继位,即是赵烈侯。

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

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残余土地,晋国彻底消亡。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情。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录就从这一事情开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市区沁水县)。

将晋公室残余土地所有瓜分。

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备划时代意义的严重事情,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什么是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情。

公元前376年,魏武侯_韩哀侯_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历史背景:

1、通过春秋时间常年的争霸抗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侵吞了。

一贯称为边疆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势也败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

2、随着越国消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办诸侯会盟。

韩、赵、魏为了罢黜后患,开局率军攻击智氏封邑!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征伐三卿。 名词解释三凹征

3、韩、赵、魏三卿联手攻击晋出公,出私有力抵制,只好自愿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

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余土地也瓜分了。

三家分晋的意义:

1、造成三家分晋最间接的要素还是由于分封制,历史也证实了分封制不能久远的维持中央集权,总会有败落的一天。

不论是赵魏韩灭了智氏,还是智氏灭了赵魏韩,晋国最后的终局都是一样的。

2、三家分晋抗争推进了各国的革新,促成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构成。

3、封建地主之间的争夺土地人口合并抗争。

在合并抗争中,诸侯国始终缩小,为起初秦建设一致多民族国度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起源: 网络百科-三家分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