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admin 2024-11-05 阅读:8

作者:洪祥华、王海轩(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讲师)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文化振兴是一个重要维度。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不足问题,必须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多元化参与,充分挖掘转化特色文化资源,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为载体,促进农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共建”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治保障。办好农村事务,关键在党。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可以把党的建设引领贯穿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全过程,协调调动分散的资本和社会力量,把“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

思想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基层党组织要凝聚价值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农民日常践行的传统价值观融为一体,形成“人有文化”的良好局面,增强影响力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关注。认同感。

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于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助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利于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提高文化产业管理服务素质和能力。当好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此外,各地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工作、文化资源、文化服务重心下移。通过各类惠民文艺演出、消费下乡,增加农村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特色+创新”为乡村文化产业注入活力。乡村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不仅以乡村本身独特的田园风光为代表,也以乡村居民共同构筑的人文画卷为代表。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魅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_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升级_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一方面,农村产业规划要更加注重区域特色。 “特色”是乡村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找准、突出特色,以产业聚集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文化名片。多年来,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产业已形成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矩阵。每一个特色建设项目都让田园风光“再现”,不断富民富民。精神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文化归属感、视听新鲜感等各种情感体验。因此,要以新生产力为动力,打造“创新发展文化+新产业形态”,开展多元化、跨界的文化创新活动。例如,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文化消费场景,加速农村文化产业体系现代化。这为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农村文化产业附加值注入了强劲动力。

“内源+外源”夯实农村文化产业基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有序引导各类城镇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强调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类农村人才的支持。

一般来说,特色文化要出圈,必须依托文化产业,而产业往往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需要村民的文化认同和积极参与。

近年来,贵州“村超”、“村BA”流行起来。其底层逻辑是一场草根广泛参与的全民狂欢。村民的情感诉求和自我价值得到真正实现,从而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加之自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分享,相关文化品牌已成为全方位、立体化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的成功范例。

这也激励我们加强培训,打造一支适应当地需求、技能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让人才与农村的联系更加紧密,引领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5日第05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