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药店行业的困境:关店潮与低价收购的挑战

admin 2024-11-01 阅读:2

“我要关掉药店!” 2024年秋天,刘云在小红书上发布了关于转让药店的帖子。

在四川某区县,刘云拥有一家营业4年的药店。疫情期间,她在制药行业经历了美好时光。这两年,她经历了整个行业的大低迷。她的店逐渐变得难以盈利,只能生存。

距离调动信号发布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到了10月底,刘云的药房仍然没有人接手。也有人来问她,但进价压得很低,连货款都不够。顾客不多的时候,刘云在店里浏览各种行业新闻。

数据告诉她,2024年实体药店的日子不会好过,虽然整体数量在增加,但经营状况却不如往年,还出现大量关店的情况。中康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药店数量增加1.5万家,但关店数量也达到1.5万家。矿井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实体药店零售额达2986亿元,同比下降3.7%,低于全国3.7%的增速消费品零售额。

事实上,刘云对于行业温度的感知比这些数字更加直观。今年,她店里的日营业额比开店前两年下降了一半。她问了很多同事,他们的生意普遍下滑。

过去几个月,刘芸看到很多同龄人都关门了。她所在的药房医保集团,从今年夏天开始,转账信息就密集起来,有时一天就会出现十多条信息。有一天,转账信息充斥屏幕,有人苦笑道:“现在的药店连扔都舍不得。”

药物赋能CEO、资深医药从业者邵庆注意到,最近每个月都有数千家药店关门,整个行业的药店都面临收缩。由于数据统计的滞后性,关店潮实际上会比已知的数据更加猛烈。

邵庆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药店来说,秋冬是旺季,春夏是淡季。目前,很多人还在坚持,希望能熬过下半年。到明年初,情况将变得更加困难,更大的关店潮将会到来。

1.三重压力

刘云的店于2020年10月开业,店面面积80多平方米,员工两名。前两年年营业额超过30万元。她预计今年的营业额不会超过20万元。

刘云感受最深的是职工医保门诊互助保障制度改革(以下简称“门诊统筹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

2023年起,门诊协调政策将在刘云所在的四川省正式实施。以往只能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门诊费用,可以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这使得患者部分药品的自付费用很低,患者更愿意去医院就诊门诊买药。

门诊协调政策刚出来的时候,很多客户对政策还不够了解,所以刘云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今年选择去医院和诊所取药的人数急剧增加。刘云店里每位顾客的平均价格只有30多元。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觉得贵——去医院买药,通过医保缴费后只需要支付10多元。

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指出定点药店可自愿申请纳入门诊服务范围。

刘云也考虑过申请成为一家具有门诊协调资质的药房,但最终放弃了。首先,独立药店申请难度不低,需要满足资质、人员、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条件;其次,由于处方流通难、医院产品采购难等问题,即使拥有门诊协调资质,药店也缺乏相对于医疗机构的优势。

事实上,不仅是独立药店,大型连锁药店也受到了门诊协调政策的冲击。国药控股(01099.HK)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零售板块(主要是国大药房)营收164亿元,同比下降超7%,净亏损0.39亿元,同比下降110%。 %。国药控股零售板块负增长主要归因于门诊协调等行业政策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加剧。

医疗策略咨询公司纬度健康创始人赵恒对经济观察报分析,患者选择药品渠道的原则通常是价格低廉。过去,有关部门对个人医疗保险账户的监管并不那么严格。有时,A药卖出去了,但收据上却填写了B药。这种情况在医院很少见,但在药店比较常见。

门诊整体监管更加严格和复杂,药品需要录入系统,药品进销存管理需要更加严格,这是很多药店所缺乏的。因此,门诊协调政策实际上促进了更多患者到医疗机构购买慢病药物,而在药店只购买原研药或其他非处方(OTC)产品。

另一个让刘云担心的政策是药品比价。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网店查药价、比对数据、聚焦管理”专项行动的函》,被视为国家医保局的一个信号控制零售药店的成本。随后几个月,药品比价系统逐步在部分省市启动。患者想知道哪家商店药品最便宜,可以通过系统查找。 10月21日,国家医保局发表《“公开比价+”让定点药店价格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合理》一文,具体介绍了各地探索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管理的做法。

目前,四川省尚未正式实施药品比价政策,但从已实施该政策的地区同行反馈来看,刘云担心,未来她所在的药店利润会进一步被压缩。

刘云担心的第三件事是来自网上药店的竞争。中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药品销售规模将达到501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网上药店药品销售增速达到21%,而实体药店药品销售增速仅为1%。

刘云观察到,一些顾客在查看店内价格后,会转向网络购买药品。让她奇怪的是,网上药品价格相差很大,有的药品价格甚至低于她的进货价。她推测,此类药物可能是医保中的“反流药”——一些参保人会在医院报销更多。然后这些药品被转售,这些药品可能会流向网上并低价出售。此前,有加盟商提醒刘云,一定要注意代购平台是否存在“反流药”问题。

刘芸也考虑过在网上卖药,但她知道这个生意并不容易,她犹豫着是否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天津一家叮当智慧药房专营店店主凌伟告诉经济观察报,由于平台收取佣金、免收配送费,且销售的大多是普通药品,利润率较低,因此线上药品销售利润较低,且主要量大。就功能而言,药店还是要靠线下赚钱。他的店每月线下营业额在15000元左右,线上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

2.赚钱变得困难

刘云经常听到和看到老百姓对药店的不满:药太贵,店员推荐的药太多,药店到处开,钱都被药店拿走了……

刘云表示,行业确实存在各种乱象。比如,有的人原本是服装导购,没有医药背景,但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以进入药店工作。不管顾客需要的是一些保健品还是补气血的药品,他们都有办法销售这些产品。 “因为无知,所以他们无所畏惧,只要有利润、有高佣金,他们就敢向顾客推荐任何药物。像我们这样有专业资格的人都会非常谨慎,辨证用药。”刘云说道。

刘云是一名执业药师,拥有中西医双证。她曾在三甲医院担任药剂师。开药店后,她很少简单粗暴地向顾客推销保健品和昂贵的药品,而是依靠医疗技术为顾客服务。在顾客描述症状后,她为顾客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效果。

刘云对底线的坚持也导致了单价的低迷。在她的药房里,牙痛几块钱就能治好,小感冒十几块钱就能治好,腹泻二十、三十块钱就能治好。有些老人不喜欢盒装药品,希望药师亲自打开包装配药。刘芸总是会尽力满足他们。

由于她的专业技术过硬,附近社区的很多顾客都成为了六云大药房的回头客。她原本以为,随着老顾客越来越多,客流量和利润有望在几年内翻倍。现在这个想法是徒劳的。

门诊协调政策实施后,刘云在她的药房发现了两个现象。首先,营业额下降很多。近两年,每天的营业额都在500多元,经常达到八九百元,有时达到一两千元。今年以来,每天的成交额很少超过500元。 。其次,客流量也大幅下降。如果不是一群老顾客总是照顾生意,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药品过期,提前关掉药店。

中康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药店平均销售额同比下降10.6%,其中客单价同比下降8.9%。此外,2023年全国连锁药店日均人效、平效将下降至1344元/人、72元/平米,较2018年下降15%以上。单店服务能力从2020年的3000人减少到2024年6月末的2000人,部分重点城市已降至1000人。

赵恒注意到,2024年一季度末后,医药行业客流下滑明显加速,且至今未见改善。客单价也呈现下降趋势,这对药房业务构成双重打击。连锁药店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关闭不盈利的门店来应对困难。对于独立药店或者小型连锁药店来说,目前的困境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一家药店要维持经营,至少需要雇用两名员工,每月的用工成本至少为1万元。此外,还要承担房租、水电等费用,每月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刘云了解到,有的药店甚至一天只有几个顾客,营业额只有两三百元,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她估计,这种情况下,店主一个人打理店铺,或许就能勉强维持生意了。如果还要支付员工的工资和房租,最多一个月他就得关店了。

凌薇的处境也与刘云类似。他透露,进入2024年,他的店客单价大幅下降,从前两年的50至60元降到了40至50元。很多顾客进店时只买一瓶维生素,并注明一瓶多少钱。扣除固定成本后,他有时赚有时亏。虽然他不亏钱,但是赚钱却很难。 2024年9月,凌伟在闲鱼上发布了药房和部分二手设备转让的信息。

邵庆告诉经济观察报,医药行业收缩或者其他形式的变化,核心问题是单店营收能力下降。随着单店营收能力减弱、运营成本上升,药店经济模式面临挑战。

3.“中国不需要那么多药店”

刘云的店位于一条100多米长的街道上。这条街上有3家药店。灵威药房方圆100米范围内,还设有独立药房和海王星专卖店。

在中国,100米内开设3家以上药店的情况相当普遍,药店数量甚至比奶茶店还多:寨门餐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奶茶饮料店总数约为418,000;据中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药店总数已超过70万家。

按70万家药店数量计算,单个药店平均服务人数在2000人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医药行业的生存临界点,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药店服务的平均人数6000-7000人。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药店。”邵庆认为,从客观角度看,至少一半的药店需要关闭,最终留下20万到30万家药店。

庞大的医药行业催生了众多玩家,拥有数千家门店。过去几年,国药控股(01099.HK)、高济健康、老百星(603883.SH)、益丰药业(603939.SH)、大参林(603233.SH)、九周通(600998.SH)、一心堂(600998.SH) 002727.SZ)等7家连锁药店已入驻万店俱乐部。相比之下,即使在餐饮行业,截至2023年底,中国仅有6个万店连锁品牌:蜜雪冰城、华莱士、绝味食品、正心鸡排、肯德基和瑞幸咖啡。

除了个体药店之外,邵庆认为,龙头连锁药店将逐渐停止扩张,甚至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萎缩。他们仍在进行少量的并购,可能是因为之前已经进行过谈判。未来一两年,可能还会有另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破产或被收购。目前,业内传出两家龙头连锁药房可能被出售的消息。

“现在药店面临的困难已经不再是从业者自己的问题了,这个时代不再属于他们,一些新的业态将会出现。”邵庆对经济观察报进行了分析。过去,药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医保支出的增加,但近20年来药店的经营能力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与药店相比,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等平台近年来在药品销售的某些维度上表现更好。当然,与现有药店相比,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药店,价格、服务、产品都有明显改善。

赵恒也认为,中国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药店。目前关店数量的增加是由于行业的生命周期和监管的推动。他分析,近20年来,药店数量不断增长,营销板块不断扩大。现在这种趋势已经逆转。从业者必须转变思维,放弃原来蕴含灰色利益的粗放式商业模式。如果依靠自筹资金销售药品,药店可以继续沿用原有的高毛利模式;如果依靠医保药品销售,就必须通过增加销量来获取利润。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云、凌伟均为化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