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竞争中,不进则退。
今年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日益深入,大国博弈如火如荼,房地产革命尚未结束,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实质性区域经济增长分化。
新经济产业周期的受益者是谁?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一
全省经济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整体来看,外贸和制造业大省普遍表现良好,而房地产投资依赖度较高的省份则明显承压,沿海和内陆地区消费情况也出现分化。
主要经济省份中,广东、江苏差距缩小,山东巩固对浙江的领先优势,河南超越四川重回第五大经济省份。
前10名省份中,安徽已追上上海,并进一步逼近湖南,未来经济排名有望继续上升。
TOP20省份中,辽宁反超云南,为东北带回一场胜利;内蒙古连续几个季度领跑,成为北方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省份名义GDP增速均落后于实际增速。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GDP通胀平减指数的影响与各地的通胀水平直接相关。
我们常说的GDP增长一部分来自于价格增长,另一部分来自于实际生产的增长。
一般来说,名义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因为通货膨胀是常态。但如果物价萎缩,比如CPI、PPI指数下降,GDP平减指数转负,名义增速自然会低于实际增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普查之年,水分被提前榨干。
每五年,我国都会进行一次经济普查。上一次经济普查是在2018年,近一半的省份受到挤压。
今年是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发布之年。部分省份去年调整了GDP终值,部分省份今年季度GDP也可能主动“榨水”。
二
为何各省经济走势差异如此之大?
经济增长被称为“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外贸。如果说去年最大的提振是内需,那么今年最大的提振就是外贸。
受欧美发达国家集体补库存,以及美国大选中经贸冲突再度加剧预期带来的“出口热潮”提振,出口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是名副其实的外贸年,大多数外贸年也是工业年。
作为全球工厂,中国制造与全球外贸密切相关,外贸的繁荣自然会反哺工业生产。
然而,外贸的高景气度与内需的分化形成鲜明对比。
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速明显好于东部地区,三四线城市明显好于一二线城市。
原因在于,东部地区房价较高,居民财富与房子深度捆绑,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对东部地区居民资产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消费。
也就是说,房地产的重大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些高度依赖房地产和卖地收入的地区首当其冲。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内地31个省份中,只有上海和天津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正增长,而陕西则保持了同样的增速。其他省份出现负增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减半。
不过,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释放出“止跌企稳”的积极信号,房地产有望触底。
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区域格局。
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传统支柱产业之争等。
谁能抓住时代潮流,谁能率先完成转型,谁就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
河南、安徽及中部省份如何突围?
我们先看河南。河南超越四川,重返第五大经济省份。
今年前三季度,河南GDP总量47881亿元,超过四川(45441亿元),重回第五大经济省份。
河南长期以来一直是第五大省。但由于去年最终经济降级的影响,全年GDP大幅缩水3000亿元,导致直接被四川反超。
今年以来,河南已逐步摆脱挤水影响。尽管手机出口仍面临巨大压力,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形成了填补和对冲,带动GDP总量上升。
比亚迪全国最大单体工厂在郑州投产,富士康宣布回归郑州造车,宁德时代正在洛阳建设两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一时间,河南成为又一新能源产业主要生产基地。
因此,河南的新机遇就在于打破“富士康依赖综合症”,打破对苹果手机代工的单一依赖,抓住中西部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机遇,站在新能源汽车的前沿。
再看近年来最繁荣的省份之一的安徽,其经济排名在全国不断上升。
今年以来,安徽实现了两大突破。
一是季度GDP总量追赶上海后继续逼近湖南。
去年前三季度,安徽与湖南的GDP差距仍在1300亿元左右。今年同期已收窄至600亿元以上。预计全年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这与安徽占据全国工业增长半壁江山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两大新兴产业的崛起不无关系。
这从工业产品产量就可以看出。前三季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82.6%,集成电路增长57.3%,充电桩增长52.1%。
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将突破130万辆,成为继深圳、上海之后的第三个新能源汽车制造城市。
二是安徽外贸总额大幅超越河南,成为中部地区第一大外贸省份。
此前,河南已连续12年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第一大省。但今年以来,受苹果全球产业链调整影响,手机出口大幅下滑。
相比之下,安徽受益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汽车、笔记本、家电等产品出口猛增。前三季度,汽车出口68.11万辆,增长29.5%,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目前,安徽把汽车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已形成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有色金属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去年,安徽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中西部地区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西部工业第一大省。
四
北方经济为何突然不稳定?
今年以来,区域经济最显着的变化是北方一些省份的重新崛起。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山东大幅领先GDP增速,而是辽宁反超云南、内蒙古异军突起。
要知道,长期以来,北方经济的最大焦点都在山东、河南、北京等经济大省(市)。东北、西北地区长期陷入“挤水”困境。
如今,辽宁作为东北“老大哥”,已率先摆脱长期低迷态势,GDP增速连续七个季度跑赢全国。
这几年,“西南集体赶上东北”一度成为焦点。如今辽宁率先“反击”。去年全年GDP超过云南、重庆,让东北有机会夺冠。
辽宁经济回升的背后,有大项目、大投资的加持,尤其是中央项目的倾斜。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增长26.4%。
据当地统计部门介绍,地方政府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专项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中央资金的力度均创历史新高。
这既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成果,也是东北在国家战略版图中地位提升的体现。
近日,沉阳2035总体规划获批,被赋予“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的超级定位,而成都、杭州、南京只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与辽宁相比,内蒙古近年来的光芒四射,是屡屡走在时代前列的结果。
过去几年,由于地缘政治变化和口罩问题,全球能源价格暴涨。作为中国第二大产煤省份,内蒙古自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如今,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不少资源省份的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但内蒙古抓住了新能源机遇,有效抵消了传统能源产业下滑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内蒙古除了煤炭、稀土、钢铁等传统产业外,还构建了以光伏、风电为基础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带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崛起。
前三季度,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6%,稀土化合物和稀土产量多晶硅同比分别增长2.4倍和1.2倍,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0.9%。
内蒙古全省都是如此,各大城镇也正在掀起集体促销热潮。
根据2024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名提升最大的10个城市包括包头、鄂尔多斯、内蒙古呼和浩特“F3”。
不难预测,一旦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排名有望继续上升。
因此,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动产业变革,进而影响区域经济格局。能否抓住产业洗牌的机遇,将产生长远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