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考察世界文化遗产交河古城时强调,交河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重要见证。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交河古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土结构古城建筑群。一千多年来,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吐鲁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农耕活动的中心。至今,古城保留了高台城遗址和护城的亚尔奈兹沟(东)和亚尔奈兹沟(东)。伊什果勒沟(西)、高台墓地、石窟寺、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等珍贵文物。
交河古城见证了我国古代西域的史前人类历史,古代车师、高昌等文明的历史,见证了西汉统一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的非凡历程,并见证了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不断开展文化商业交流的国家治理智慧,展示了商业文化、建筑技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的传播、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可以说,交河古城对于弘扬新疆文明史、造福东西方人民的绿洲丝绸之路的继续运转、我的祖国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经验历史——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交河古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西约10公里处的雅乃孜河谷两条河床之间的平台上。百米宽的河道从台地北边流下,南边汇成一条,成为城址的天然屏障。 。该平台比周围河床高出约30米。周围如刀斧,迎高而危。矗立在平台上的城址长约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总面积约37公顷。从空中看去,它就像一片柳叶。
参考大量考古成果和相关历史文献,交河古城的历史文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作为史前文明的曙光的古代西域——古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据考古发掘,交河城所在的台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成为新疆早期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以石叶刮器和细石器为代表的两类文物,将交河沟西台地及周边地区交河城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距今3万至4万年前。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连接中原和西域广大地区的重要城市。西汉时期,交河城原是古代西域车师人的政治中心。班固《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水绕城而流,故名交河”。文献记载阐述了蛟河城的地位及其地理特征。张骞“清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原丝绸、漆器、铁器等传播到西域、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西域的马、核桃、葡萄等也传入中原。交河市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公元前60年,汉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并在交河城设置无极校尉田。在汉朝中央政府的管理下,西域各族人民和定居者积极开发建设西域,使西域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从考古资料来看,这一时期交河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台地南部和中部,并逐渐向北发展。建筑工艺以生土开挖为主,辅以夯实、土坯砌筑等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高台城市建筑文化景观。交河沟西面和北面的两处阶地,曾作为车师人的墓地。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了挖掘,发现了金冠、银器、骨雕等一批珍贵文物。
作为民族融合的重要舞台——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南北朝统治西域时期,前梁政权在吐鲁番建立高昌国。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发展,交河市成为高昌属下的交河县。这是县制管理模式首次向西部地区推广。这一时期,交河城发展迅速,包括因丝绸之路贸易活动而迁徙的各民族,以及早期居民车师、西迁的汉人等,都在此定居。各民族杂居混居,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尤其是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剪纸、饺子等中原民俗和美食,在吐鲁番盆地流行,经典文学被大量引进。 《北史·西域传》载高昌记载“文字亦与汉文相同,亦用胡书。有《毛诗》、《论语》、 《孝经》,并有学官弟子传授。”这体现了西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钦佩。
可以说,现阶段,交河市无论是语言、生活习俗、文化遗产,还是宗教信仰,都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与中原地区多元融合的典范。中国文化。
作为治理西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前哨,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唐朝治理西域期间,中央政府在交河城设立了第一个主管西域的军事宫殿——安西都护府,开创了治理西域的新纪元。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体现了唐朝对汉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既善于总结中国早期文化的成就,又善于在新形势下学习外来文化。大统一,继续贯彻中央对西域的政策。王朝政令的政治追求和维护西域各地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
这一时期的交河城呈现出四海客商云集、国际贸易繁荣、各民族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景象。当时,仍有不少西域人士在唐朝政府任职,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例如,交河沟西墓地出土的粟特康氏墓中,“领胡将军”康彦元的墓志铭记载:“唐隆朔三年(662年),康燕园碑文为他先来中国,迁居中国。” 《在蛟河县播》表明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员。
作为丝绸之路的遗迹——正在衰落。 14世纪,黑尔霍叛军对吐鲁番发动大规模战争,攻陷交河、高昌。经过连年战乱,交河城逐渐衰落,最终成为废墟。明朝永乐年间,西域使者陈诚重新开辟了丝绸之路。他看到的交河、高昌都已经是荒废的城市了。陈诚在《芽儿城》诗中写道:“沙阿河两河交汇处,天设计险筑城于水上,多危崖断墙,荒芜的梯田和废弃的场地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蔷儿正在远离痛苦,胡姑娘也无法见到任何人。”为了解除他们的耻辱,使者们将直接从西域出发,不留岸边的花草。”
交河古城的发展变迁历史清楚地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代以后,中原王朝时强时弱,与西域关系时疏时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时紧时松,但各个朝代都将西域视为自己的固有领土并行使管辖权。 ,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彰显中华文化独特价值
交河古城作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古城,为研究民族、宗教、文化、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近代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先后对交河古城进行了考察或试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典等国的探险家先后以科学考察的名义对交河古城进行了考察和发掘。 1928年至193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学家、地理学家黄文弼考察交河古城,主持沟溪古墓区发掘。其后编撰出版了《高昌砖集》、《高昌陶集》、《吐鲁番考古笔记》等著作。 。 1956年,新疆第一期考古培训班师生在交河古城进行考古发掘。他们清理了25座寺庙等遗址,出土墓志铭、陶器、佛像、衣物、钱币等文物700多件。同时,对交河进行了全面测绘。旧城平面图。 199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交河一号平台上发掘了车师贵族或皇家墓葬,对交河二号平台上的墓葬进行了试掘,还对古城东门进行了发掘。 1994年至199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两次合作,对交河沟西台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并发现了数十座早期墓葬和高昌回纥时期的墓葬。 2004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沟西墓地进行抢救考古。
历经千年沧桑,交河古城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交河古城目前的规模很大程度上是唐代的遗迹。唐代时期,交河城由东向西逐渐发展,形成了两纵一横的城市布局。双轴城市格局特征展现了中原与中亚文明的交流与互动。建筑形式也与唐代长安城相似。至今保存下来的众多建筑遗存,按功能性质分为摩崖、城门、街道、官署、民居、防御设施、佛教建筑、墓葬等。这反映出古代交河城是一座集政治、生活、宗教、军事于一体的城市。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古城的建筑方法极为独特,主要有“夯土建筑法”、“压地抬高法”、“交河古城”等。土坯法”和“减地留墙”。 ”和“斩泥法”。其中,“减地留墙”法多用于建造房屋,“斩泥法”多用于建造寺庙、佛塔等宗教建筑。新疆维吾尔族至今仍沿用“斩泥法”,“压地凸起法”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传统造洞方法有一定联系。这些丰富的建筑技艺展示了西域与中原之间建筑技艺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交河古城的墓葬形态多样,有车师人的竖坑墓、汉人的坡地墓、洞穴墓等。城址和墓葬中的回鹘文和汉文反映了汉族、回鹘族和汉族的交往。其他族裔群体。混合。城址和墓地的位置表明,当时的人们善于利用自然险阻作为城市的防御体系和生存空间,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交河古城以及交河古城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对其多元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诠释,最终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2014年,交河古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交河古城承载着历史实证价值、城市规划布局、建筑科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等,不仅可以向世界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也展现了友好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成果。 ,体现和传达了中国自古以来坚持和平发展、与邻为善、文明互鉴的文化传统。增进中华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文化与旅游融合,弘扬文化,滋养新疆古城遗址在当代绽放光芒
交河古城是新疆首批探索实施文物保护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早在2002年,吐鲁番市文物局就编制了相关规划,探索以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火焰山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利用山。路。
2013年至2017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院工作组受吐鲁番市文物局委托,参与交河古城的保护利用。围绕发现交河价值、保护交河价值、创造交河价值、传播交河价值四个目标,工作组在建设交河遗址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大交河遗产文物旅游区”。四个系统:时间序列、空间序列、资源序列、文化序列。通过文化展厅提出“三观交汇”的概念,围绕大片遗址区域,深入遗址城市。以此为基础,吐鲁番市文物局逐步完善了交河古城遗址保护区的功能区,实现了各功能区在传承历史文脉和满足现代游憩、教育等功能上的有机融合,成为吐鲁番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振兴战略首次实践。
为释放交河古城更多文化旅游价值,吐鲁番市政府和市文物局还联合规划,集中配置交河古城旅游接待设施、改造传统村落、在遗产缓冲区外建设农民安置区,形成交河古村落。交河小镇空间既服务交河古镇旅游接待,又推动乡村振兴。交河古村以吐鲁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展示当地多民族融合的“活文化”。交河镇主要展示现代城市文明和绿洲文明进程中的音乐艺术。同时,游客还可以手举传统灯笼夜游交河,穿过遗址,席地而坐于大佛寺建筑遗址前,体验原汁原味的交河之夜。
交河古城的保护和利用,使这座千年古迹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为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当前,在文化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和文化滋养工程的引领下,交河古城的保护和利用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一是让交河古城承载的中华文化充分展示、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认识。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要着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认同,展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统一性、包容性和不断发展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三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实施“数字交汇”发展战略,为新疆推进文化科教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数字时代,我们也应该大胆想象和探索“交河元宇宙”。想象一下,未来有一天,交河古城的历史故事、科学知识、文化内涵等信息将被数字化、可视化、场景化。佩戴体感设备,我们可以穿越回汉唐时期繁华的交河城,参观重要历史事件的现场。 ,感受历代人民的创造活力和中央王朝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感受交河城中外商人、僧人、使节络绎不绝的景象;感受交河市各民族用胡琴、琵琶、羌笛演奏的丝路音乐。总之,交河古城还蕴藏着太多的能量,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和激活它!
(作者何雨南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马涛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大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