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小人物看红楼梦的写人艺术,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admin 2024-10-27 阅读:4

【光明淑华】

作者: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

“《红楼梦》上映以来,传统的思维和写作方式被打破了。”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对《红楼梦》的评价。鲁迅在谈到这个话题时,特别关注并高度评价了《红楼梦》的写人艺术。他提出“红楼梦中叙述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人”、“破除旧的成见”,对后来的读者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除了鲁迅的上述观点外,这个问题还存在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学术空间。最近读了梁桂枝的《红楼小人物》这本书,颇受启发,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小人物在红楼__红楼小人物的现代生活

梁桂枝《红楼小人物》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

从小人物入手探讨《红楼梦》的写人艺术,这是一个颇为新颖独特的视角,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智慧。所谓小人物,是指身份卑微、社会地位较低,在作品中出现的空间较小、重要性较低的人物。梁桂枝教授讲的内容就包括这两个层面。在本书中,他主要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袭人、晴雯、涉月、秋雯等,主要是丫鬟、下人。他还论述了贾家的亲朋好友和社会关系。其中冯紫英、韦若兰、水蓉等人的身份和地位都不低,但他们出现的很少,也没有花太多的笔墨,所以也被归为小人物。

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演变的脉络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在小人物书写上的成就。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描写的人物众多,不能均分。必须将它们划分为优先级。早期作品中的那些小人物只是符号,只具有道具的功能。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身边的那个男孩,不知道他的名字、长相,更不知道他的性格,而且面容模糊。同样,《水浒传》中的董超和薛霸先是密谋在野猪林谋杀林冲,后来又到大名府谋杀卢俊义。虽然出现了两次,但只是仆人的象征,没有个性。读者对他们的印象只是两个名字。还有小说、戏曲中常见的秋香、梅香等丫鬟,也是这种具有穿针引线功能的配角。这些小人物只是作为故事背景而存在。写作时,作者只是把它们接起来,一叫就丢下。他不会在这些人物身上花费更多的言语。

但《红楼梦》不同。曹雪芹除了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核心人物描写细致外,对次要人物也写得非常仔细。这些小人物虽然出场不多,但性格却各有特色。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刘奶奶、贾瑞、贾云等,都写得个性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即使只出现一次,也往往让人难以忘怀,仿佛就在眼前,比如焦大、傻姐、不世人等,这些小人物不仅衬托了核心人物,而且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自己的。与早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相比,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小说写人艺术的一个重要拓展。借用鲁迅的话来说,《红楼梦》打破了小说写小人物的旧规矩,创造了新的思想和深度。

_红楼小人物的现代生活_小人物在红楼

鸳鸯女发誓永不做鸳鸯夫妇【清】孙文画

一个个小字的精心书写背后,是作者曹雪芹宝贵的平等思想。在《红楼梦》中,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贾宝玉这个人物来体现的。这种平等既指性别平等,也指阶级平等。正是因为这种可贵的平等观念,我们才特别关注小人物,愿意为他们花钱。这种平等思想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作者生动的文字呈现出来,抓住了人物最突出、最明显的特征。寥寥几笔,墨色不多,却极富表现力。有时,一些小人物会给读者留下生动的印象。不亚于中心人物,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智慧。

梁桂枝选择小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体现了他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展现了他卓越的学术视野和感悟能力。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毕竟,之前对于《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梁桂枝凭借对《红楼梦》的深刻理解,另辟蹊径,揭示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个深层秘密,即以写诗的方法来写诗。小说,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部诗意小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索《红楼梦》中小人物的书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据笔者了解,曹雪芹不仅创造人物、讲故事,还赋予人物和故事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匠心,赋予其诗歌的灵性和意境。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世事的小说。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更多传奇小说不同。写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即使是贵族家庭,日常生活的内容也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如果直接讲故事,很容易成为长篇轶事。 《红楼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诗意的方式写小说,避免了这一缺点。它用灵动巧妙的笔触,通过中国诗词艺术赋予人物和故事诗意。这固然是一种艺术技巧,但也不是作者的生活。态度的肖像。黛玉埋花、宝钗扑蝶、少官画玫瑰、晴雯补毛、湘云醉卧等许多场景,都是平常的生活场景。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却充满了情趣和诗意。

那么,这种创作方法在小字的书写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梁桂枝通过对《红楼梦》中90多个小人物的详细调查,做出了全面的揭示。在他看来,这些小人物大多都蕴藏着某种“诗意”。这种“诗意”体现在人物的艺术功能上,也就是说,这些小人物不仅仅是普通的侍女或仆人,而是被作者赋予了不同的艺术内涵。比如贾宝玉身边的丫鬟,显然可以分为两类,袭人和佘月是一类,晴雯和芳官是一类。这两类人物分别对应薛宝钗和林黛玉。显然,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袭人和佘月都有薛宝钗的影子。他们的思想、性情相似,形成有趣的映射关系。晴雯和芳官对林黛玉也是如此。这种对称的人物设定和映射关系是前代小说所没有的。

这种“诗性”也可以体现在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上,比如贾云的叔叔卜世仁。光看名字的谐音就知道他是谁了。作者借用了这个名字,并通过贾云借钱的情节来丰富它。给人一种与《水浒传》中董超、薛霸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感觉。卜世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一般来说,这种“诗性”体现在文字、意象、结构、抒情等各个方面。是《红楼梦》的重要艺术特色。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不仅要关注这些小人物的性格,更要关注曹雪芹背后的匠心。

在书的最后,梁桂枝还专门写了一篇《红楼梦写人之妙》。他在仔细审视书中小人物的基础上,总结了《红楼梦》写人的手法,概括为“两纲、八眼、两实、三实”。将图像与图像合而为一,构建自己的《红楼梦》写作体系。这也是梁桂枝《红楼小人物》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把对作品艺术特征的分析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之上,并将其提升到理论层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梁桂枝所使用的术语都是中国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并不生搬硬套西方文艺理论。他反对红色研究中的教条和惯性,但也不排斥西方文艺理论。 ,采用借用的方法来分析小字的书写,适合什么理论就用什么理论。这也是梁桂枝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研究方法。正如他在《红楼谜团》、《神仙意境》等书中的写作方式一样,不拘一格,抒发神韵,思想有趣,言辞俏皮,信手拈来。这符合曹雪芹的诗法。写小说、研究和作品的特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这种研究方法不仅体现在红色研究的研究中,也体现在梁桂枝对《封神演义》等其他小说的研究中,颇具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梁桂枝的《红楼小人物》一书视角新颖独特,人物分析深入,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红楼梦》的艺术思想,值得仔细阅读。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6日第12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