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中华民间藏书文化的杰出代表,见证历史变迁

admin 2024-10-26 阅读:4

【专家意见】

经典的保存和传承依赖于中国几千年悠久博大的藏书文化,而天一阁是中国民间藏书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藏书文化土壤中绽放的一朵灿烂的花朵。

中国民间藏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民间藏书的起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开始兴起,学术开始下移,从官学走向民间学。书籍也与学者一起走向个人和人民。个人着书立说,数百种思想流派兴起,私人藏书家诞生。西汉惠帝四年,秦始皇颁布的携书法被废除,私人藏书逐渐恢复。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后,逐渐用纸抄写书籍,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出现了藏书万余卷的大藏书家。

魏晋至五朝是民间藏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纸完全取代了拖鞋的书写方式,成为书籍的新载体。图书生产和流通效率大大提高,学术文化加快发展,民间藏书者逐渐增多。 700多年来有记载的藏书人有200余人,其中藏书万余卷的藏书人有10余人。这一时期出现了私人藏书目录和藏书家庭,形成了特有的藏书文化。

宋代至清代是民间藏书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书籍史最重要的特征是雕版印刷书籍的普及。早期雕版印刷主要用于实用性较强的书籍。到了宋代,经、史、著作、文集皆有印刷。这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复印效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供应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的藏书人众多,有记载的藏书人近4000人,其中藏书万余卷的就有1000人之多。

民国时期是私人藏书的转型时期。进入民国后,现代印刷技术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雕版印刷。图书生产速度加快,线装书成为平装本,白话文开始流行,图书内容更加广泛,载体更加多样化,引发了中国图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一大批新兴资本家、实业家走上藏书舞台。多样化的专题收藏也是民国时期民间图书收藏的一大特点,而这类收藏的主体是学者。随着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出现,藏书越来越多地用于满足个人阅读、研究、喜好等。这一时期,许多藏书家将自己的藏书捐赠给公共图书馆。

_庄立臻:书藏古今——从天一阁看中华民间藏书文化_庄立臻:书藏古今——从天一阁看中华民间藏书文化

天一阁图书馆建于1561年至1566年间,创始人范钦为天一阁的建设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才华。在选择图书馆选址时,他将图书馆建在宅邸东侧的空地上,使生活区与图书馆不相邻,并以一条狭长的消防道相隔。在创建方面,范钦从汉代郑玄注的《周易》中得到了灵感。后人概括为“天生水,地成百分之六十”,这也是天一阁名称的由来。图书馆建有两层。上层比喻天,是一间大屋,寓意天为一;楼下比喻大地,是六开间。在管理上,范钦制定了“楼内不准吸烟、不喝酒”的家规,严格执行禁止烟花爆竹进柜制度。

天一阁450多年的传承充满了坎坷、曲折和艰辛。直到新中国成立,天一阁成为公共文化机构,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散落图书归还,捐赠图书重新集结。新中国成立时,天一阁藏书仅有23000多册,许多善本散失海外,令人遗憾。因此,参观阁书就成了新天一阁人的使命。截至目前,共查访散落在天一阁的图书185710册。此外,宁波的许多藏书家最终都将天一阁视为终生藏书之家,并慷慨捐赠,将私人事务变成公共事务。目前,天一阁藏书已达30万册。据《中国善本古籍目录》统计,天一阁藏书善本数量居全国第九位,有189册5493册古籍入选第一至第六批国家善本古籍。目录。

二是古籍修复保护工作稳步开展。在古籍修复技术传承和传播方面,2009年,天一阁被原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古籍修复中心”之一; 2021年,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古籍修复技艺天一阁培训中心挂牌。例如,天一阁每年完成馆藏破损古籍修复工作1万多册,并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修复师100多名。在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方面,完成了天一阁古籍综合调查。天一阁最具特色的几套善本已公开出版,特别是《天一阁历史地方志集》,收录了500多年的地方志,共515卷,规模850卷。在古籍数字化保护利用方面,目前已完成数字化扫描334万卷筒页。自主研发的古籍OCR文字识别系统,大大提高了古籍整理和阅读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古籍数字资源总访问量已达430万次。

最后,通过各种手段激活古籍。天一阁将古籍展示融入新技术。五年来,举办各类公益展览110场,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230万人次。特色活动创造新体验,每年举办百余场文化活动,吸引数百万游客。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策划推出11档对话节目《天一说》与世界各地老牌藏书机构进行文化交流,开展“世界各地书店·海外街典藏”活动介绍中国书店中国……如今的天一阁,正在从“书不离阁”走向“阁闻天下”。

民间藏书保存着中华文化数量最多、最珍贵的经典。纵观历史,每当发生战争或大规模禁书运动时,宫廷、国家和政府的藏书都会遭到严重破坏。一楼家族的势力虽小,但众多藏书家的陆续到来,却让不少善本得以流传下来。近代各大图书馆的善本藏书也通过私人藏书的捐赠、储存、出售而不断丰富。

庄立臻:书藏古今——从天一阁看中华民间藏书文化_庄立臻:书藏古今——从天一阁看中华民间藏书文化_

私人藏书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必然建立在书籍的大量生产、收藏和阅读的基础上。藏书为学术文化提供了最扎实、最丰富的文献资源。

民间藏书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藏书文化。两千多年来,特别是雕版印刷术出现以来,民间藏书形成了由藏书家、藏书库、藏书印、藏书记录、藏书碑刻、藏书故事等组成的中国藏书文化。这些兴趣和审美带有中国的印记。 ,也是中华文化独特而闪亮的一部分。

民间藏书所凝结的藏书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文化文明的追求和坚持。古往今来的藏书家都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书籍,并为收藏书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费用。 “不畏艰难”、“纵有万千人,我也要去”的精神和众多藏书爱好者化个人利益为公共事务、慷慨解囊的高尚事迹将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藏书传承经典,经典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全面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让故宫收藏的文物活起来、大地上展示的遗产活起来、古书中写下的文字活起来”的使命。指示让先贤的智慧和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光明网记者金凌兵编译)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6日第04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