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从远古到唐宋:西藏历史的渊源与中华文明的交融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和许多其他民族一样,他们为伟大祖国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他们履行了光荣的职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古至今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和各民族为祖国西南边疆的开发建设和保卫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祖国西南边疆的形成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西藏藏族人民与中国内地汉族等兄弟民族在共同创建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密切和谐的关系。现在让我们翻开历史,走进那段让人心潮起伏的遥远过去。
第五讲 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与传说
松赞干布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且还有一个开放、宽容的胸怀。他虚心学习邻近兄弟民族文化,积极与外界建立密切联系,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他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结婚。
婚姻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治阶级上层之间的联姻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实际上对巩固联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谓秦晋联姻的典故。诸侯国之间通过联姻来结成政治联盟,谋求战略优势。从西汉开始,中原王朝采取婚姻政策来协调与兄弟国家政府统治者的关系。刘细君(?—公元前101年)娶乌孙王烈骄糜,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19年)娶呼韩邪、匈奴单于等,成为历史传奇。此后一直沿用,成为历代统治者实行的一项政策,即婚姻政策。
在西藏,松赞干布的祖父们也一直在与其他小国政权建立联姻关系,结成攻防联盟,或者谋求最大的政治利益。比如松赞干布的妹妹赛赛嘎嫁给了羊通王李米夏(李涅休饰)。通过这个关系,他了解了阳通的内部事务,最终与外界合作,灭掉了阳通国家。事实上,嫁给赞普的都是吐蕃贵族,这成为吐蕃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亲属干预政治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松赞干布向唐朝提出联姻,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由于松赞干布曾娶过尼泊尔赤尊公主,因此与南部邻国尼泊尔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如果松赞干布能联姻称霸亚洲、对世界有文明影响的唐朝,对松赞干布来说意义非凡:对内可以依靠唐朝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刚刚确立的统治地位,他可以利用唐朝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刚刚确立的统治地位。唐朝作为东方世界东方文明中心的平台,参与丝绸之路贸易,获得了丰富多样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使吐蕃经济社会成功迈上了新的台阶。
松赞干布的求婚计划一开始并不顺利。当他派使者向唐朝提亲时,唐朝尤其是太宗李世民可能并没有太重视这样的人,所以他的第一次求婚就被拒绝了。为了表达不满,松赞干布诉诸武力,直接率兵向唐朝边境地区发起军事进攻,进军今四川松潘地区的松州。虽然此战先胜后败,但唐朝却恍然大悟,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一代英杰,松赞干布有着值得关注的实力。因此,松州之战后,唐朝一方面加强了军事戒备,努力破除松赞干布进一步施压的欲望。同时,逐渐改变了对西藏的态度,认识到松赞干布的崛起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事实,引起人们的注意,并采取预防措施。
一、噶尔东赞的故事与“婚姻五难”
在此背景下,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前往长安求婚,而担当这一重任的人就是他的亲信大臣噶尔东赞玉松(mgar-stong-btsan-yul-srung,?—667),中国史书记载,又名鲁东赞。关于吕洞赞,史书记载:“他虽不知文史记载,但性格明朗坚毅,训兵师师儒雅内敛,吐蕃征羌称霸内地,有许多功绩。”计划”。除了640年受赞普之命入唐并顺利完成求婚,并于次年被唐朝封为右卫将军外,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他的孙子芒松芒赞(650-676)早年即位。赞普、禄东赞能够独揽国家大事,发动扩张战争,制定税收和法律制度,区分“归”(战士)和“奴”(奴隶),进行户籍检查,实行吐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建设。真是有功劳啊。
先胜后败的松赞干布,不战而屈人之兵,无法达成交易。因复请亲,太宗应允。为表嘉奖,遣宰相吕东赞进贡,赠黄金五千两,以余宝玩物百物。鲁东赞的求婚在藏族史书中被呈现为“五难姻使”、“六难姻使”、甚至“八难姻使”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既是故事引人入胜,展现了噶尔东赞非凡的智慧。据说,到达长安向唐朝提亲的有天竺法王、大石财宝王、忠格萨尔王、王堂等,他们都希望能娶到贤惠美丽的文成公主为自己的妃子。公主。唐太宗宣布:“我不看重你们任何一位征婚使者,我只想嫁给一个聪明而敏捷的人,现在我将通过斗智来决定。”
于是,他拿出了一块翡翠,他给它起名叫“夏格墨”。它有小盾那么大,闪烁着珍贵的光芒。侧面有一个洞,中间也有一个洞。洞里面像藤条一样蜿蜒。又取出一块丝绸,送给五家使者,说道:“谁能将这块丝绸穿进翡翠的洞里,谁就同意把公主嫁给他家。”无论吐蕃以外的使节如何努力,都没有成功。 。聪明的吐蕃大臣噶尔事先捉住了一只汉蚁,并用它的乳房喂它。蚂蚁长到了拇指那么大。于是我在蚂蚁的腰上系了一根丝线,然后把缎子的一端缝在丝线上。然后,把蚂蚁放进玉石的孔里,手里拿着丝缎,向里面吹空气。由于空气的压力,蚂蚁从侧面的洞里爬了出来。然后他解开蚂蚁腰上的丝线,慢慢地拉了过去。丝线也从玉洞中穿过。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天,皇帝又送了五百只羊给使者,说:“谁能在明日之内把羊全部杀光,剥了皮,吃完肉,揉好皮,就赐给公主。” “家。”吐蕃使者每人杀一只羊,分别剥皮,将肉堆在一边,将羊皮堆在一边,将肉切成小块,蘸盐吃。吃完羊肉后,放一张羊皮,排在最前面的人开始搓那张羊皮,搓的依次递过去。当它到达队列末尾时,就到了涂油的时候了。涂完油后,会传给排在前面的人擦。当到达队列的头部时,摩擦就完成了。完成了第二个谜题。
皇帝拿出一百坛酒,分给各使者,说道:“明天中午之前,谁能把酒全部喝完,不洒不醉,就将公主赐给那一家。”噶尔将其送给吐蕃使者。我们有一个小酒杯,一次只倒一点,从头开始,一口气喝完。酒喝完了,没有洒出来,也没有人喝醉。完成第三个谜题。
皇帝又向使者交付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并说道:“谁能分清母子关系,就将公主赐给谁家。”其他使者无法分辨,加尔大臣将母亲送到了使者那里。马和小马驹分别拴在两处。他们一晚只得到饲料,没有喝水。第二天早上,小马驹被放入母马群中。每匹小马驹都会到母亲那里哺乳,从而确定母子之间的关系。 。吐蕃使者顺利完成了第四道难题。
皇帝赐予使者一百只母鸡、一百只小鸡,并说道:“谁能辨认出母子关系,就将公主赐给那个家族。”其他使者无法辨认,加尔大臣就将它们交给了使者。食物撒在空地上,鸡被赶到那里,母鸡和小鸡成对觅食。在母鸡头下找食物的就是它的儿子,否则就不是,这是怎么识别的。第五个问题也被吐蕃使臣成功解决。
接下来是第六个问题。皇帝赐予使者一百块松木,并说道:“谁能辨认出这根木头和木尖,就把公主赐给谁家。”其他使者无法分辨,于是加尔将军把所有的木材都运到了河边,扔进了水里。木头的根部一侧较重,浸没在水中,而树顶一侧则较轻,浮在水面上。这是识别根尖的方法。
第七个问题是识别夜间通往宫殿的路径。天黑时,宫中突然响起鼓声,各地使臣纷纷入宫。每次噶尔带领吐蕃使者进门时,都会在门上涂上颜色作为标记。到了皇宫,各地的使臣已经聚集,皇帝又邀请各地的使臣。宴会结束,天色已经黑了,皇帝说道:“诸位使者各自自路回各自的住处,谁能找到自己的住处,就将公主许给他的家人。”加尔大臣从王宫借了灯笼,到各家各户。进入宫门的时候,他顺着前面做的标记,顺利的回到了住处。次日天亮后,我观看其他使节。他们有的误入别人家,有的因找不到路而狼狈地露宿街头。
对于第八个问题,唐太宗要求使者“三天之内,让公主站在东门外三百名盛装美女中,谁能认出公主,就许配给那个家族”。加尔将其献给女掌柜,并用酒和食物笼络她,并要求女掌柜透露细节。据女掌柜的描述:“这位神灵化身的公主,个子并不比其他人高,身材也不是特别纤细,衣服也不是特别华丽,特别的是,她的脸色是青色的,红润的。”她的嘴里喷出水花,身上常有一只玉蜂飞来飞去,她的右脸颊上有贝壳图案,左脸颊上有荷叶图案,额头上有一颗朱砂痣。塔拉牙齿的图像上半身有白斑,下巴下有一层肉,公主既不在队列的最后,也不在三百个女人之中,而是在第六位的前面。左起的人,在新的箭上系上一块红绸,到了公主身边,用箭的倒钩钩住公主五层锦衣外面的红锦袍领子,将其拔出。 ”加尔按照指示进行了操作。文成公主在三百名盛装佳人中脱颖而出,在艰难的求婚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唐太宗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文成公主得以嫁给松赞干布。鲁东赞完成了迎亲使命,留下了千百年来传颂的藏汉联姻的历史传奇。唐太宗非常看重吕洞赞的才华,封他为“有为将军”。他是唐代第一个被封爵的藏人。太宗还想娶琅琊公主的孙女段氏为妻,将他留在长安。 。吕东赞婉言谢绝了唐太宗的好意,理由是“我在祖国有妻,是父母雇来的,不忍心善。齐赞普还没有拜访过公主,但我敢嫁给他。”他礼貌地拒绝了唐太宗的好意。
噶尔东赞向唐太宗求婚娶文成公主的场景,被唐代著名画家颜立本记录在名画《踏车图》中。
2.白海结婚典礼
文成公主入藏,唐朝派宗亲、江夏王李道宗护送。行至山城(今青海西宁)时,曾短暂停留。然后步行200多里,到达了赤岭(今青海日月山),这里是农牧业的分界线。我们下车换上马匹,进入了吐谷浑境内。我们受到了河源县诺赫伯亲王和弘化公主的热情接待。缓解旅途疲劳的酒店。随后继续西行,在吐谷浑与吐蕃交界的白海(今青海扎陵湖),松赞干布如约率军迎接。见到前来护送的李道宗,松赞干布十分恭敬,待他如女婿。李道宗告别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返回朝廷,顺利完成了送新娘的使命。
西藏拉萨药王山文成公主雕像
青海的鄂陵湖和扎陵湖成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初次相见并举行婚礼的地方。由于唐与吐蕃的联姻,吐蕃与吐谷浑的关系也有所改善。花公主在高原上相见,可以畅所欲言地谈论姐妹之间的关系,而诺赫波公主和红花公主则履行了地主之谊。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或许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是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比较盛大的婚礼。接下来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刚刚结婚不久的松赞干布为什么不带文成公主回西藏,而是匆匆离开呢?而文成公主为何在路上走了三年呢?历史记载应该说是极其缺乏和繁杂的。不过,根据最新研究,松赞干布仓促返回拉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弟弟藏松可能叛变了,想要夺取或威胁他的藏布之位。他迅速离开渤海,马不停蹄地返回拉萨。文成公主随吐蕃迎亲队伍一行同行,沿途与当地百姓近距离接触。她一步步教当地人如何安装水磨、学习编织、种植农作物,其中还教了一些女明星。因此,文成公主在途中被耽误了。长期以来,不排除我们在等待吐蕃王室整体稳定的消息,至少与王室内部的内讧有某种关系。
三、文成公主与小昭寺的修建
文成公主到西藏后做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有:一是将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真人大小的佛像从长安带到吐蕃。这尊佛像最初是文成公主供奉在西藏的。他主持修建的小昭寺在西藏灭佛运动后,金成公主将其重新供奉大昭寺,成为藏族信教群众心中最神圣的佛像。第二件事是主持修建小昭寺。文成公主组织从内地带来的汉族工匠和藏族工匠共同建造。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两位汉族武士甲嘎、鲁嘎用木车将释迦牟尼佛像运至西藏。当到达现在的小昭寺时,木车陷入沙中,不得不在四面立起柱子。 ,盖白绸作供品。博学多才、虔诚信仰佛教的文成公主,通过历算得知这里就是龙宫的所在地。她决定在此安置释迦牟尼佛像,并建寺供奉。她相信这样可以震慑龙妖,为国家带来繁荣。小昭寺整体建筑仅用一年时间就顺利竣工,并命名为小昭寺。
西藏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
第三件事,文成公主利用中原地区的舆论技巧,在大昭寺选址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相传是为了供奉尼泊尔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建。大昭寺的修建历时三年多。因为在藏语中,“羊”字被称为“ra”,“地”被称为“sa”。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寺庙原名为“罗萨”(ra-sa),后改名为“楚格拉康”(藏经堂,gtsug-lag-khang),又称为“觉康”(佛堂,jo-khang),全称“羊土浣华佛堂”。 “大钊”之名,据说与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发起的“召法会”有关。相传赤尊公主初建大昭寺时,总是被冲毁,于是向文成公主求助。文成公主根据坎羽之术认为这里是魅魔的心脏,必须建一座塔来镇压邪灵。虽然恶鬼的故事不可信,但勘察地形、防洪还是应该做的。因此,文成公主也为大昭寺的修建做出了贡献。
说起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来了佛像和佛教经典,实际上是指吐蕃时代的佛教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的:一是通过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尼泊尔南部传入;二是通过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尼泊尔南部传入的。文成公主几乎同时从北路长安传入西藏。
四、《唐范》中叔侄关系的内涵
文成公主在西藏做了很多事情,特别是与人民相处,一步步向他们传授农耕、纺织等方面的知识。她去吐蕃的时候,还带着一大批随从,其中就包括随行的宫女。她还带来了中原的佛教经典、医学经典、工艺书籍。这些书籍传入吐蕃,后来被翻译成藏文。对当地文化的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包括大家熟悉的植物种子——白菜,据史料记载,它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西藏的。许多内地的乐器也在此时传入西藏。今天西藏博物馆收藏的一些古代乐器据说是文成公主带来的,还有以文成公主命名的刘公主带来的。文成公主入主吐蕃后,也将大陆佛教带入吐蕃王室,影响了一些上层贵族的信仰。据西藏晚期史料记载,她还参与了佛经的翻译,即把汉文翻译成藏文,其中包括医学经典的翻译。因此,她在向高原介绍内地文化的工作中,架起了一座桥梁,结下了两地人民的友谊纽带。文成公主的许多随从后来扎根高原,与当地人通婚,留下了民族融合的血统。藏族史料记载了许多吐蕃人的内地汉族姓氏。这些吐蕃贵族有姬、张、曾、杜等,这些姓氏也是长安(陕西西安)一些贵族的姓氏。此外,西藏的寺院和宫殿建筑也不断受到中原风格的影响。中原的工匠、画家和建筑艺术均在这一时期进入西藏。
由于文成公主在唐朝下嫁松赞干布,唐朝与吐蕃之间形成了熟悉的叔侄关系。唐朝皇帝是叔父,吐蕃赞普是侄子。这种关系不仅仅是两个政治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亲情在里面。为此,唐长安的国子监吸收了大量吐蕃贵族子弟。他们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或相关的专业训练,从而为吐蕃王朝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这些人了解了中原文化,甚至了解了汉族的风俗习惯甚至文化心理,从而使两地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唐藏关系特别是文化交流进入新水平。从汉藏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据有关专家统计,200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之间几乎每年都有使节往来,包括节日问候、祝贺皇帝和赞普即位、哀悼死后等。用于各种任务。 ,行走在唐—吐蕃古道上,连唐代的屏风画艺术也传播到了吐蕃。
当然,唐藏之间有过友谊的时候,但也有相互冲突的时候。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区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战争爆发是屡见不鲜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财产损失,无疑是客观事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流。它打破了障碍,使双方更加接近。战争之后往往伴随着更密切的接触和沟通。
唐朝和西藏结束战争的方式是结盟。 “灰蒙”这个词我们很熟悉,就像婚姻一样。先秦时代,中原地区一直存在诸侯联盟的情况。在西藏,早在吐蕃时期就已经存在各国和贵族势力之间的联盟。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联盟也有很多,有专家认为有七个之多。这些联盟都有隆重的仪式、庄严的誓言、彼此之间的庄严承诺。现在大家熟悉的就是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藏同盟纪念碑。这是发生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三年(821—823)的一件比较著名的事件。长庆三年(823年),刘元鼎在拉萨与吐蕃大臣举行会盟,并立汉藏会盟碑,成为唐藏和解、亲如一家的象征。
文成公主入藏也给吐蕃的衣食住行、风俗文化带来了变化。松赞干布在赤节节期间会见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藏王李道宗时,盛赞唐代服饰和礼仪之伟大,喜爱唐代服饰和丝绸材质。这也直接影响了吐蕃王室和上层贵族的喜好。这带来了吐蕃服饰文化的一场革命,丝绸贸易成为唐藏贸易的首选和代表。农赞率兵到白海亲自迎见,见道宗,女婿甚礼,见华服之美,畏缩羞愧,回国后,他没有生过皇帝的女儿,所以为公主建造了一座宫殿,为后人所称道,所以建造了一座宫殿居住在其中。”
唐朝皇帝自然将丝绸作为贵重礼品赠送给吐蕃赞普、皇室和贵族。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驸马、西海郡王,还赏赐丝绸2000匹。后来松赞干布晋升为思王时,再次赏赐杂色三千件。从后来的中国历史记载来看,丝绸作为礼品和贸易品在整个唐藏贸易中始终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
文成公主给西藏带来了大量的丝绸等物品、医药和工艺书籍,甚至工匠,直接促进了西藏科技的进步。吐蕃使节还请求唐朝提供蚕种和制酒、磨坊、碾米、纸墨等工匠,唐朝都满足了。唐朝还接纳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子监读书,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称赞他们“邀请中国有文化的人来读他们的文章”。
丝绸之路上的唐藏贸易是双向的。吐蕃向唐朝求婚时,主要送的是黄金和金制品。比如,鲁东赞前往长安向松赞干布求婚,带来了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数百件贵重物品;随后,鲁东赞被松赞干布接纳,派往长安,祝贺唐太宗征伐辽东凯旋。礼物是一只7英尺高的金鹅,可以装3石斛兰(1石斛兰相当于唐代的10斗)酒。高宗继位后,松赞干布立即派使者献上十五种玉珠(一串串玉珠,有的说是金银首饰),请示太宗昭陵(位于陕西礼泉县西北的九尾山)省)建纪念馆。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多次派遣使者向唐朝“进贡”。这一传统一直被保留下来。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八月,吐蕃使者向唐朝进献马百匹和高七尺、宽二十七步的大夫录。唐显庆二年(657年)十二月,吐蕃赞普遣使进献金城。城上有狮子、大象、骆驼、马、猪等,还有人骑在上面。他们还赠送了金瓮和金马球。第二年冬天十月,吐蕃赞普遣使提亲时,仍献上金球竹篮和牦牛尾。西藏向唐朝赠送当地稀有物产,或通过贸易从南亚或中亚获得黄金产品,互通有无,贸易不断发展。
温滕公主进入西藏后,以前存在的各种交通联系成为官方交流的官方途径,这不仅满足了唐和西藏之间紧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需求,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交流到更广泛的水平。方向发展。
Tang-pibet Silk Road也继续随着图博的上升和向外扩展而延伸。在南部,它与Niboluo相连,并随着Chizun公主进入西藏而得到了加强。在西北,它与Khotan,Turks和Uighurs相连。西方地区的部落已经变得更加紧密联系。黄金及其产品,高原本地产品和牲畜产品是藏族贸易的大部分。玉路(Salt Road),盐路,茶道,丝绸之路,马斯克路(Musk Road),银路(Silver Road)等,已经在青海平台上形成,显示了经济和贸易交流的丰富内容以及高原的特征。
当温滕公主在图拜时,她还支持一些从大陆到印度学习佛教经文的僧侣。因为当时,传统的丝绸之路穿过当今的新疆地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然后进入西部和西南,南亚的路线,巴基斯坦和印度被打断。另一条路线是穿过今天的西藏地区到达南亚。许多人通过西藏(包括王Xuance)去了南亚。王十一(Wang Xuance)在当今的吉隆县(Jilong County)中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铭文,并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铭文“关于特使远离唐朝的铭文”,记录了他到印度的重要历史过程。当印度遇到动荡并被抢劫时,他向西藏要求部队,并得到了Zamp的支持。一些使节还收到了温滕公主的帮助。后来,温滕公主去世后,她的湿护士和她的孩子们都去了尼泊尔成为僧侣。
5。温滕公主的无尽故事
温滕公主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关于温滕公主有许多历史材料。因为温滕公主进入西藏时是个氏族女孩,她很小。根据唐朝的一般婚姻年龄,她应该年满14至16岁。在那个时代的交通不便时,她远离了昌扬和父母,所以她也有自己的个人情感上升,欢乐和悲伤。藏族的历史记录和传奇人物告诉他,当温滕公主走到里约伊山时,她拿起镜子在走路时看着它。当她错过家乡时,她把它拿出来看看。当她在这里时,她不小心将其放在地上,镜子分成两块。一半,一侧变成太阳山,另一侧变成月亮山。尽管她很难过,但她仍然有义务,接受结婚的任务,然后前往西藏。她一路走来走去,与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只有关于温滕公主在中文材料中的记录,但藏族记录非常多,非常详细,甚至非常生动,包括她关于如何制作普鲁的分步教学,如何种植高地大麦,如何种植高地种植蔬菜,甚至教普通百姓如何制作普鲁。如何治愈这种疾病,当她到达图拜时,她与奇津公主等有一些情感纠缠。这个故事还反映了温滕公主的慷慨。当Chizun公主在建造Jokhang Temple时遇到重复的挫折时,她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以帮助Chizun公主完成这个巨大的项目,无论她过去的怨恨如何。因此,温滕公主在普通百姓中拥有深层的基础。当然,也有一些故事完全掩盖了温滕公主的行动。例如,高地大麦不是由温彻公主带到西藏,而是最初存在于高原上的物种。但是,该陈述在其他文件中没有描述,而是在藏族材料中描述的。实际上,它反映了人民对她的爱。此外,温登公主的故事几乎都在西藏的所有地区传播。即使在温滕公主从未去过的地区,温登公主的故事也被蔓延开来,甚至说温滕公主已经去过他们以及她所做的事情。因此,您经常会发现有关温滕公主的传说,不仅在唐吉古道的运输线上,而且在坎丁,四川,卡姆多,西藏,包括西藏南部南部的某些地区。它反映出她是唐和西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载体和中介,以及友好交流的使者。这是人们想念她的根本原因。
[从Zhang Yun编辑的“ 55个关于藏族历史的55次讲座”(由中国西藏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