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起,2025年全国统考正式开始报名。本次国考计划招收3.97万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呈现连续七年“扩招”趋势。其中,今年计划招收高校应届毕业生2.67万人。
然而报名才刚刚开始,“国考无职位”一词迅速成为热搜话题,不少人反映几乎没有可以应聘的职位。许多本科生发现,去年可以申请学士学位的职位今年实际上需要硕士学位。选岗后,考生们不禁感叹:“准备已久的国考今天结束了”、“选岗结束了”。
近年来国家考试职位数据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职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对比2024年和2025年国考招聘简章,今年近60个国考岗位不再招收本科生,而是将学历要求提升至研究生学历。
这意味着本科生将“失去”约100个国考录取名额。面对动辄超过1000人的国考报考比例,本科生进入体制真的越来越难了吗?
备考之路逐渐堵死本科生
近年来,虽然国考扩大招生的趋势逐渐显现,但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国考职位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据统计,本科生可报考国考职位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92.99%下降到2025年的86.99%。 2025年从2024年的11.44%增长到13.12%,与2023年的18.68%和2022年的19.88%相比仍然不足。
具体到同一职位,与去年相比,今年近60个国考职位的学历要求从“本科生可报考”变为“仅限研究生”,加剧了本科生的“焦虑”。涉及的用人单位包括监管局、海事局、银行分行、边检站等,受影响较大的专业主要是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
比如,某(公)事业单位的文秘岗位,去年招收哲学、历史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今年只招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市(地)级基层执法岗位去年招收海洋工程本科以上毕业生。今年,学历要求改为硕士及以上。此外,不少银行网点对总营业员的学历要求也从本科提高到硕士以上。也有市级公安机关干警、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一线侦查支队干警、县(区)局干员等不再招聘本科生的情况及以下。
国考职位数量的减少,不仅减少了无数本科生成为公务员的机会,也加大了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压力。截至10月20日16:00,中国职业教育学会2025年国考报名比例最高,达到6492:1。
相反,为研究生量身定制的国考名额大幅扩大,报考人数三年内翻了一番。同时,申请研究生职位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7%跃升至2025年的12.95%。这些迹象表明,国考学历门槛显着提高,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人才有所增加。
事实上,国家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多地为硕士、博士生开“绿灯”,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公务员职位,而且还给相关政策带来了倾斜。 2025年国考公告明确,2025年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年龄要求放宽至40岁以下(一般35岁以下)。可见,国考更青睐高学历人才。
当供给与需求发生变化时,“公考”路径、高等教育“内卷化”成为常态。就连乡镇基层公务员岗位,也出现了抢攻硕士、博士的现象。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名博士生正式入职苏州市灵璧县乡镇公务员岗位。不少网友自嘲道:“这年头,没有硕士、博士学位,真是没办法报效国家!”
“铁饭碗”的梦想要破灭了吗?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求稳”心态不断增强,也希望通过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公审、编审、国企被公认为三大“铁饭碗”。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倾向于稳定工作。其中,2024级求职毕业生(含本科生)希望到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为47.7%,占比最大;其次是国家机关,14.7%的毕业生希望从事公务员工作; 10.7%的人希望到事业单位工作。
智联招聘《2024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截图
然而,与理想相反,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学历贬值迅速席卷整个就业市场,非重点院校本科及以下毕业的人都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工作稳定。 ,难度比之前还要大。相关调查显示,从2010年到2021年的十几年里,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翻了一番。这也带来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 202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跃升至1179万人,创下历史新纪录。当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时,学历的价值就被大大稀释。
另一方面,“研究本末倒置”的现象愈演愈烈。今年9月,兰州大学正式宣布,在校研究生总数首次超过本科生总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49所“双一流”大学研究生数量多于本科生,其中17所研究生与研究生之比达到1.5以上。
高等教育扩招引发的“蝴蝶效应”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本科生追求的三大热门稳定工作(公务员、职业编辑、国企岗位)招聘门逐渐缩小。
除了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量岗位暂停招收本科生外,全国多省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中,留给本科生的岗位已所剩无几。比如,今年,某省委办公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岗位全部限制为硕士以上学历。省属事业单位30个招聘岗位中,只有2个岗位可以本科生报考,其余93.33%的岗位为硕士研究生。 2024年下半年某系的职业职位中,只有30%的职位允许本科生申请。
与此同时,许多优质国企在招聘时越来越倾向于设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门槛,甚至是以前被视为入门级的职位。例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去年招收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过,今年的校园招聘中,没有招收本科生,只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某公司2025年校园招聘公告也显示,招聘岗位仅面向研究生,该公司2024年校园招聘公告并未明确学历要求。
大学生的尴尬处境,启发我们进一步反思就业供需矛盾。
找到工作的最佳途径是接受高等教育?
当今社会,学历成为就业的“敲门砖”,公众的“学业焦虑”也随之而来。对于处于毕业十字路口的本科生来说,“应该选择升学还是就业?”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案例表明,顶尖大学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深造。去年,北京大学公布的《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提到,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升入高等教育,本科生升入高等教育的比例为78.07%。上海交通大学还公布,进入高等教育的本科生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2.61%。这或许是因为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学术晋升方面具有天然的能力优势,而大学也为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大多数高校本科生仍然以就业为中心。很多“211”、“双一流”大学的录取率在20%、30%左右,其他大学甚至更低。数据显示,至少有70%的人毕业后会直接工作。
事实证明,非名校毕业的本科生也能拿到名企的offer。据悉,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本科生在秋招中获得4份offer,最终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顺利获得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就业offer。
“升学还是找工作”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升学的目的是发展自身的人才价值,就业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人才价值。很难区分哪个更重要。
成功之路不仅只有一条。我们能做的就是“认识自己”,科学权衡后做出合理、恰当的选择,依靠多种渠道探索和判断,同时掌握一门技能。不要盲目跟风,走出自己的路。通往你想要的未来的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