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北京书市:探寻与北京有关的图书,领略中轴线上的壮美

admin 2024-10-16 阅读:4

2023年北京书展吸引了众多爱书人士来到朝阳公园现场寻书。自4月14日开业以来,已有超过20万人次来到图书市场“打卡”。为此,书评人也多次走访朝阳公园的图书市场,为大家一探究竟。

2023年北京书展上,北京出版社展位上展出的北京图书(尚崇明 摄/摄)。

作为陪伴北京40多年的老牌图书市场,图书市场里与北京相关的书籍种类繁多,也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观看、购买。今年北京书展上有哪些与北京相关的书籍?书评人特意挑选了一些推荐给大家。

2023年北京书展现场,故宫出版社展位(尚崇明 摄/摄)。

中轴线上的宏伟北京

《故宫格局》,文藏主编,中信出版社2023年3月版。

在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中,《故宫纹样》以刺绣、缫丝、瓷器、珐琅、建筑为五大载体,精选117个最经典、最美丽的纹样,呈现一场五千年的视觉盛宴。 。谈到写这本书的初衷,图案团队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图案——这是来自中国血统的骄傲,是刻在我们每个公民骨子里的浪漫。我们依然希望闪亮的吉祥符号能够不断地充满人们的心灵、振奋人心,被越来越多不同的中国人所遇见、感知、拥抱。家乡的房梁上……如意云纹。福字图案、奚字图案、背纹、灯笼图案承载着中华祖先的美好思想,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吉祥的祝福和祝愿。

《天地之和: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陆舟主编,北京出版社,2023年1月版。

“听远方的暮鼓晨钟,钟鼓楼的阵阵鸽哨,看正阳门的雨燕飞过,漫步古运河,雕琢精美的古桥,熙熙攘攘的集市,在宏伟的城市广场停下来。北京的中轴线呈现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蕴含着传统礼乐精神。 “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和历史图片的记录,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这一独特而壮丽的场景;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和价值。

“天地和”,出自《中庸》。 “达到和谐,天地就和,万物就得以滋养。”北京的中轴线是传承千年的“天地中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古都北京连接空间和时间的经纬线。该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陆舟主编。其文字插图丰富,汇集了众多优秀摄影家的精彩作品,并辅以重要历史地图和老照片。中英文双语,展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风格。

《太和殿》,周谦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太和殿作为紫禁城中规模和档次无与伦比的建筑,除了其宏伟的造型和华丽的装饰外,从整体的柱架、屋顶,到局部的榫卯结构,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斗拱,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本书作者周谦博士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筑专家,曾参与过太和殿的大修。他将带领读者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了解太和殿的设计和建造。独创性。搭配500幅彩色图片和历史背景介绍,从视觉和文化的角度将太和殿更全面地呈现给读者。

《近距离探寻故宫建筑》,周谦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版。从二号根的数字密码到精密设计的排水系统,从娟琴斋的全景画到太和殿的符箓,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建筑专家周迁用了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详细的文献资料真实地再现了建造过程,仔细拆解了古建筑的结构和布局,探索了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辅以235张高清彩图,全面呈现故宫建筑的精致与美丽。正如单霁翔所说,本书是作者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成果的结晶。在知识层面,它不仅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文化、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还涵盖了中国古代力学、化学、材料、风水、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文字简单易懂,图片丰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书籍。

《故宫如梦》,安忆如着,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3月版。

紫禁城是一个真实的幻想。在春秋的悲凉中,作者用绚丽而真实的笔墨,提醒着我们正在经历的世间的变迁与无常。本书以史料为基础,以明清历史人物为显线,以参观故宫的顺序为隐线。它梳理了时空交汇处的明清皇帝、妃嫔等人物的命运,尤其是那些被困在黑暗宫殿中的人的命运。非常强调真诚的感情;同时还讲解了故宫的建筑、宫廷礼仪制度等。

从过去到现在,穿越三千年北京记忆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的建设史》,北京日报特约报道部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北京是如何从北方边疆发展成为国家首都的?考古学家如何从地下城解读北京的前世今生?北京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王朝更迭和城市变迁,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大都市。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的建设史》从考古发现和时代演进的角度讲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本书以西周燕都、汉燕地、唐代幽州、辽南京、元代金中都、金陵、大都、中都等7个历史节点、11章为基础。明朝,明朝定陵,帝都改造,皇城拆卖。以各时期出土的重要文物以及典型历史人物、重要遗址为媒介,梳理北京三千多年、建都八百年的历史脉络,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基因。本书视角宏大、视野高远,呈现了一座城市传奇的历史记忆。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科普知识的价值。

《寿礼图》,王元琪(清)、冷梅(清)绘,中国书店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万岁大典图》以纪实风格,全景再现康熙六十大寿(1713年)。从北京西郊的长春花园到故宫神武门,京城内外的官员和百姓都张灯结彩、欢呼雀跃,场面盛大。 《万岁大典图》以历史长卷的形式,为研究清代皇家文化、清代皇家礼仪、典礼及重大庆典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图中描绘了故宫神武门、景山西门、北海五龙阁、西安门、西直门的宏伟景色。沿途有各省搭建的戏棚、劈下牌楼、游廊等,还有钱庄、染染行、镖局、食品店和茶室、餐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仪仗队、士兵、弓箭手、骑兵队、戏班商人、皇家贵族、迎宾官员、赛马侍卫等近千人。丰富多彩的人物和丰富逼真的北京街景、商铺,再现了清代北京的基本面貌,成为研究清代北京城市生活的重要参考资料。从内城故宫到西郊长春园的整体历史面貌,是清代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与北京内城关系的重要历史参考王朝。版画由当时一流的著名艺术家绘制,由当时一流的工匠制作。绘画、雕刻细致,图像瑰丽。它们是清代雕刻印刷发展的重要文献。

《找回:私人收藏的1860年至1948年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北京日报特稿部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本书精选《北京日报》深度周刊“老北京图片”栏目中的经典章节和250多张珍贵的北京老照片,再现上个世纪:车夫打电车、京巴黎汽车拉力赛、动物园大洋彼岸赶来的慈禧专列、北平的各种美食、一百年前的假照片……图文并茂地再现了老北京的老形象。那些有趣的事、时尚的事、民俗风情、不为人知的宫廷秘密,将打破你对老北京的印象。认知,回顾那些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日常场景,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立体的老北京。

《京城印记:北京古图文集》,白红叶、陈红艳主编,文津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地图是展示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一种文献形式。它们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文献形式。北京的历史绵延三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物、文物、文献见证。北京古地图是记录这座城市发展历程最生动、最直观的历史资料。北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都可以在许多地图的细节中解读。本书收录了16位专家学者的27篇重要论文,对古地图的历史渊源、珍品介绍、保护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总结北京古地图的相关讨论,是一部是研究北京古代地图的重要工具。地图是有价值的信息。

《燕京故事(三种外语)》,谷森峰宽、巴里克杏芬、北京市自治筹备委员会编写,杨志峰主编,北京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书中收录有清顾森的《燕京志》、冯宽的《故都考古志》、清巴里克·杏芬的《都城地名》、北平编的《北平》。民国时期自治筹备委员会。 《市自治区所属街巷村名名录》四本小册子均与北京的地理建设和地名有关。

《燕京记》内容虽短,但却是反映清代中期北京城市结构的不可多得的史料。冯宽是清末民初旗人。进入民国后,在北京大学教授满语。他熟悉京城的历史,了解京城的建筑和街道的历史,因此他对京城风光的记录也非常详细。 《京城地名对》虽然是当时知识女性玩的游戏,但它不仅具有传统文化趣味,而且是反映北京地名状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其中还包含一些对地名情况的注释,对研究有帮助。 《地名名录》按行政区划收集了民国时期北平市的街、巷、村三级地名。这是一个现代而丰富的首都名录。它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索引使用,还可以与前三个文档结合使用。继续阅读,了解北京地名变迁的由来。

《时尚北京:网红北京打卡地指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广播电视台编着,北京出版社2021年4月版。

书中精选了数十个北京网红打卡点,分为自然景区、人文景观、餐饮与创新零售、文化艺术、邻里公园、阅读空间六大类。每个类别都会邀请文化名人、作家和旅游专家。本人写3-4篇散文,配上图片、手绘图、小贴士等,可通过二维码链接浏览视频《走进北京网红打卡地》。文后附同类别网红打卡站。旅游指南被编成书。本书力求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去发现古都之美,阐释文化情怀,让老少相遇,北京这座城市的丰富积淀和时尚活力。同时,将文学性、文化性、实用性融为一体,呈现新北京的新面貌。 。

国宝传奇,揭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国家宝藏的沉浮》,高小龙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版。

《国宝的沉浮》一书以每一件文物为线索,讲述了这些文物背后隐藏的传奇故事、屈辱历史、曲折,展现了这些文物历经风风雨雨后的非凡命运。 。全书在注重知识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注重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语言力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所涉及的文物也都选为“国宝”、知名的、在流通过程中经历过波折的文物。本书作者在文化博物馆系统工作了30多年。曾任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北京古钱币陈列馆馆长等职,现任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个或一组文物的曲折经历,并配有彩色照片,使读者能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这些国宝。其中部分手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在《北京日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上发表。

《文物大博士》系列(包括《故宫官式建筑大型木工技法及其后继者》、《故宫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法及其后继者》、 《官式建筑檐壁装饰技法及其后继者《人物》等》,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22年6月版。

《故宫及其后继者官式建筑中大型木制品的工艺》讲述了故宫及其后继者官式建筑中大型木制品的修复技艺。笔者通过对故宫的深入考察,收集整理了第一手资料,介绍了故宫官式建筑大木修复技术的由来和技术流程,并具体阐述了其特点,故宫官式建筑大木修缮技艺的继承和传承。讲述人们的故事。通过通俗语言与现场操作图片相结合,图文并茂展示故宫官方建筑修缮大型木制品的技艺传承,特别是故宫古建筑修缮的历史脉络。

《故宫及其后继者古代书画装裱修复艺术》讲述了故宫及其后继者古代书画装裱修复艺术的故事。本书作者通过深入故宫考察,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为我们介绍了古代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的起源和技术流程,并具体阐述了其特点、传承故宫古代字画的装裱和修复技术的传承。讲述人们的故事。通过通俗语言与现场操作图片相结合,对故宫古代字画的装裱与修复技艺进行全图文展示。

《国家宝藏》,于雷、陆一涛着,中信出版社,2018年5月版。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大型文化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授权的同名图书。书中,九大博物馆馆长精选27件国宝,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千里河山》的壮丽中一睹先祖的背影,聆听《曾侯乙编钟》奏出的原汁原味的中国音乐,感受《越王勾践剑》不朽的中国剑魂“……文物铭记过去的历史,也取得成就。今天的故事。数十位国宝守护者,无论专业背景、气质、学术成就,都与27件国宝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传奇。每一位国宝的创造者、挖掘者、守护者都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宝库做出了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有内容均经过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的专家亲自审阅和修改。收录了大量节目未播内容,结合历史文献和专家研究成果,梳理文物知识,揭示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人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同时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精神内核和中华文化的延续。

传统艺术和民俗中记录的北京

《掌声:梨园百年》,张永和着,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为什么我们要为梨园百年庆典喝彩?本书全面呈现京剧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结构、典故渊源,到台上的表演程序、台下看戏的规则,再到剧团的诞生、行业的诞生、新京剧的诞生,最后到京剧名家的故事。成功之路。

作为京剧评论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分为“戏里戏外典故”、“台上台下细说”、“重温京剧百年历史”、“回顾京剧”四个章节。大师品格”,以京剧为主。采用老照片还原叙事,图文并茂,探究《白蛇传》、《红鬃马》等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历史。还讲述了老戏班规的传承、京剧表演的艺术内涵、老茶园、梨园看戏的特殊性。有趣的事实,梳理钢琴家、鼓手的百年历史,介绍《祝家庄三击》等新京剧的诞生,也再现谭元寿、刘秀荣等京剧大师的成长之路。

《北京民俗影像》,首都图书馆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首都图书馆藏有数万张老照片,内容涵盖建筑景观、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物、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时间跨度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首都图书馆对这些老照片进行了系统整理。本书依托首都图书馆收藏的老照片资源,从中精心挑选了近200张老照片,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解读。图文并重,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本书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原始的历史资料,也是读者认识和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北京皮影艺术》,刘吉林、王伟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北京皮影艺术》一书主要从北京皮影概述、历史沿革、主要流派(东风、西风)、传承与发展、著名制作者、表演形式、工艺流程、精品鉴赏。书中收录的作品涵盖了从明代到近代的精品皮影,从皇家皮影到民间皮影。除了头像和人物外,还包括套装和全套作品。

《北京丝花》,李苍岩、华树林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文化的活化石。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陶瓷、玉雕、象牙雕刻、景泰蓝、雕漆、木雕、金银器,甚至还有皮影、风筝、灯笼、剪纸、泥塑、刺绣、拉纱、蓝印花布等。等等,种类繁多,颜色无数。这些形成于手工艺时代、以实用与美观相结合为特点的创作和设计,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容。它们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也是我们今天创造美好新生活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不仅是历史记忆,不仅是手工业,更是重要的经济产业。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古都。其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门类繁多;许多手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有的处于濒危状态,比如北京丝花。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北京丝花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建项目,使北京丝花的抢救和整理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工程。

《北京民间玩具》,王连海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书中收录了北京地区泥塑玩具的主要品种; 《升平游乐图》中的灯笼;风筝的制作和放飞;北京绒鸟的历史和后代;鬃毛人的历史和工艺;余勇,北京草编的传人; 《画面马》传人马复礼;重新整理了《九宫》、《华容道》、《鲁班锁》等内容。

我们在北京,这里...

《我们,在北京》,颜志刚撰,北京出版社2020年7月版。

国贸、三里屯、中关村、故宫、南锣鼓巷、角楼……无论是高档写字楼还是地下室,每一个流连的地方,都有喜欢北京的理由;北京的“失败者”同样顽强,但由于命运的安排,他们都背负着无法逃避的命运,来到这里寻找微弱的希望;奔跑在大街上的上班族一次又一次痛苦与快乐、疲惫与兴奋,无不被时代包裹和创造的奇迹所激荡。 ,他们都梦想着下一个故事的主角会成为自己。

本书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大众收集故事素材,并进行有组织的拍摄和创作。通过对街头普通百姓的拍摄和采访,展现了中国首都众生的面貌,成为北京的视觉画册。书中记录的每一张脸、每一个故事、说的每一句话,无论喜悦、迷茫、努力、希望,总有一些情感让我们感同身受,都是这座城市的馈赠。谢谢彼此。 。

《北京胡同》,马玲着,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北京曾经有那么多的胡同,曲折的巷子里蕴含着许多曲折的故事。曲折的故事告诉你我,每一个四合院里都有一幅让我们看不够的画。每扇门都关着一个无法猜出的谜语。走出高楼大厦,走进小巷子,走进爷爷奶奶的故事,聆听老北京的回忆,悠长的回忆。

《北京老城圈》,杨成着,盛锡山着,北京出版社,2020年2月版。

本书作者杨成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亲身经历过北京的过去。作者利用朦胧的月光唤起人们对古都的记忆,讲述了旧都的故事,再现了旧时节日的风俗、工匠们的辛勤劳作,以及老字号商店、商业街、餐馆里的生活,茶馆、戏院什么的。这本书还包括数十个尚山先生的“北京城市风格绘画”,展现了北京的生活图片。作者试图从故事,传奇,习俗,习惯以及世代的记忆,思想和言语中探索旧北京的持续生活和根源。

北京出版社的齐·拉什(Qi Rushan)撰写的“贪食怀旧”,2018年3月。

这本书是“每个人的北京风格”之一。这是齐·鲁什(Qi Rushan)先生搬到台湾后的纪念态度的工作。主题是散文,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例如北京的地理,建筑,食物,寺庙轶事,民间习俗,市场娱乐等。这些感觉来自个人经历,自然是真诚的,并且写作是细致的和周到的,可以用作历史笔记。这本书包括四本简短的书,分别是“烤”,“烤轶事”,“烤怀旧”和附录“对旧城音乐的考察”。

Zhu Jiasu撰写的“北京的听证和透视记录”,由Yang Liangzhi编辑,北京出版社,2020年4月。

这本书收集了朱辛先生对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失落著作,并完全展示了北京的王室文化,学者文化和市场文化。朱轴是清白历史专家。尤其是由于他在宫殿博物馆工作的经验,他对北京的禁忌城市和清朝的历史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作者在北京长大,熟悉该市的历史,地理,地理特征,文化文物和历史遗址。该书叙述了作者在北京个人看到的历史轶事,住宅,古迹,食品和歌剧,展示了从皇家文化到市场习俗的旧北京的照片。

组织 /安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