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女士频遭陌生电话骚扰致会议掉线,个人信息被泄露,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

admin 2024-10-14 阅读:7

“我真是烦死了,一接到陌生电话我就挂断电话。”

来自上海的吴女士近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每当她通过手机参加线上会议时,总会被突然的骚扰电话打断,迫使她重新接通。这不仅耽误了会议进程,还影响了她在同事和客户中的职业形象。更让她不安的是,对方似乎非常了解她的个人信息,甚至可以准确地说出她女儿的名字,并询问她是否需要课外教育和辅导服务。

有市民向记者抱怨,经常接到类似AI语音的营销电话。有的问是否需要牙科医疗服务,有的推销房地产,有的问是否需要贷款。接听电话时传来“嘟”的一声,听上去像是他正在主动拨号。

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措施。早在2018年,工信部等13个部门就印发了《综合治理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联合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打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然而,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骚扰电话为何仍被禁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就此展开采访调查。

记者暗访:电商平台公然兜售“外呼系统”,商家自称“合规”

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有“外呼系统”被公然出售。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购买该软件后,拨打号码可以高达400到500个,但如果直接用手机拨打,通常只能拨打20到30个电话。高频呼叫很容易被屏蔽。商家评论区里,“好评”不断,有人贴出截图显示,“今日来电254个,接听来电165个,接通率64.96%”。

商家在产品说明中表示,“外呼软件”适用于实体零售行业、餐饮招商行业、汽车销售行业、线上促销行业、会展招商行业,不适合医疗保健行业、文化旅游行业。古玩行业、电商售后行业。 ,此外,“没有营业执照不能使用,字样需要审核”。

记者随机联系到外呼系统销售员邓经理,以教育培训行业销售人员的身份向他咨询产品相关问题。邓经理表示,一般收费在0.1至0.2元/分钟之间。随后,她向记者详细讲解了“外呼系统”的几种方案和原理。

首先是显示真实的手机号码。客户提供的手机号码与平台绑定后,显示本地号码,与拨打普通电话相同。拨打电话时,销售人员选择通过微信小程序、APP或电脑拨打电话。采用该方案,话务员无法查到通话记录,可以避免话务员账号被封问题,且通话接通率较高。

第二种是外部虚拟号码。拨出的号码是软件平台的号码,直接通过商户线路发起呼叫。此方式只能拨打外部电话,客户无法回拨。其特点是适合批量调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调用。一个电话。

第三种选择是购买电子销售卡,在线发送该卡,客户收到后激活身份验证,并通过该卡直接拨打电话。

邓经理向记者解释,外呼系统的运行原理是扩展原有的呼叫线路,开发中间号码线和回叫线路来拨打电话,以避免呼叫被运营商和工信部检测到。

“你需要提供一个号码绑定系统,当你使用该系统给客户打电话时,你会先接到系统中一个中间号码打来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再转给客户。”即,比普通通话多了一个接听流程,客户在查看通话记录时,只能查到系统号码,避免频繁被封号。电脑和手机。”邓经理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下,你自己的电话卡一天打几十个电话就可能被封了。有了我们的系统,一天可以打400个电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行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果某个手机号码一天拨打的电话过多,可能会被系统识别为高频呼出电话,从而导致账号被封。不过,账号封禁不仅仅取决于通话次数,还取决于通话时长、说话技巧等因素。 “不过,为了防止相关规则被规避,评估标准并未公开。”业内人士透露。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也有运营商出售此类系统。 9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企业主希望开发客户满意度回访系统”为由,拨打10086(上海移动)。客服回应称,有类似智能呼叫中心的业务,但需要客户经理申请。 ,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

12日,记者接到移动客户经理的电话。得知大约需要5个号码,每天拨打200次后,客户经理反映第二天就可以告知预算。

14日,客户经理给记者送来了7个收费套餐。市话资费为0.1-0.8元/分钟,月租费为31.5-78元,出局号码为“311”开头的号码。谈话中,客户经理说:“因为你们主要是营销,所以申请这种申请比较困难,而且业务内容也需要审核。如果有两条投诉记录,公司所有的外呼系统将被关闭。”

_骚扰电话联系方式_骚扰电话百度百科

_骚扰电话百度百科_骚扰电话联系方式

_骚扰电话联系方式_骚扰电话百度百科

“外呼系统”在多个电商平台公开销售

对外营销:消费者保护的新挑战

尽管不少厂商对于“外呼系统”的合法性斩钉截铁,但其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监管风险和道德争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调查的灰色地带。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建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有几个方面需要讨论。首先,这种以“外拨软件”为名的骚扰工具的合法性值得怀疑;其次,这种骚扰工具的合法性值得怀疑;该公司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骚扰营销的合法性值得怀疑。

他表示,虽然很多消费者会受到推销电话的困扰,但消保委并没有收到很多这方面的投诉。

“其实也没办法投诉,消费者不知道该向谁投诉,即使有人认真,相关企业也会说是假货,不予理睬。因此,大部分消费者只能挂断电话。”如果消费者批评某人几句话,甚至可能会遭到对方的责骂。”唐建生表示,“这个问题在没有得到消费者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推销产品,违反了合法性。消费者的权益。”

据唐建生介绍,去年3月15日,上海市消保委就运营商106号码诈骗短信问题代表消费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提出建议。此类短信问题也类似于“骚扰”销售电话。但时至今日,仍未得到回复,106垃圾短信、诈骗短信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北京伟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鞠勤一认为,骚扰电话之所以不断被禁止,不仅是因为骚扰电话技术不断升级,给实际操作中的拦截带来了技术难度,而且相关法律法规。水平问题。

首先,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严重缺陷。个人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和平台以各种方式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严重缺乏保护所收集信息的意识和措施,导致信息泄露发生率极高,渠道十分复杂,甚至有个别公司或团体利用便利和漏洞买卖个人信息。黑灰色的产业链,也使得信息泄露的源头难以追查。

其次,对骚扰电话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有限。一方面,利用骚扰电话进行商业推广的用户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往往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如自制技术抓取、从渠道购买非法数据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方面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进行营销电话给用户的生活造成困扰,属于侵权行为。的个人隐私。

但实践中,司法对此类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并没有使此类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没有产生司法震慑作用。鞠勤一建议,未来,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各平台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措施;另一方面,各监管机构也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涉及公民的违法行为。个人信息行为充分形成监管合力和高效严格的治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阻断骚扰电话的产生。

工信部:已为7.1亿用户提供“防骚扰”服务653亿次

营销电话扰民、恶意电话骚扰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扰民电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联合开展一年一度的专项整治工作。半年打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方案》明确规范重点行业商业营销行为——严格规范金融电话营销行为;严格规范房屋买卖、租赁电话营销行为;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电话营销行为;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旅游等行业的电话营销行为。

为严格控制骚扰电话传输渠道,《方案》要求各地电信管理机构督促相关基础电信企业、呼叫中心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加强语音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防止骚扰电话骚扰。扰乱居民。各基础电信公司要遵循“谁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核“95”、“96”、“400”等语音线路和码号资源的用户资质,规范资源使用,严格禁止非法经营和超范围经营。提供线路资源和服务接入。

同时,各互联网企业要全面清理网上“喊死你”等骚扰性软件和设备信息,切断相关软硬件推广、销售和使用渠道。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知显示,“免打扰”防骚扰服务累计吸引用户6.6亿户,根据用户意愿,提供骚扰电话防护595亿次。

8月,工信部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情况通知。通知显示,二季度,未经同意的商业电子信息用户投诉中,涉及催收的金融投诉、贷款融资促销等投诉占62.6%,其中涉及零售销售投诉占6.4%、保险销售投诉占2.6%、教育培训投诉占2.1%、其他类别投诉占26.3%。工信部督促相关企业排查处理相关线索,并将涉及源头营销问题的线索移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处理。

二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部署,全面提升主动性商业电子信息骚扰防范服务的便利性、准确性、可及性。新推出“短信免打扰”业务,大力推广“通话免打扰”业务,累计为7.1亿用户提供653亿次防骚扰服务。提高源头共治效率,实时梳理涉及各行业的问题线索,曝光违法营销商户38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查处27家违法源头企业。

在此过程中,企业也积极响应。例如,武汉某房产中介规定,未经客户允许,旗下所有中介不得向设置了“请勿打扰”的客户拨打营销电话。客户可以投诉,经核实后,公司将向客户赔偿100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