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质量售后引争议,网红直播带货模式利弊共存

admin 2024-10-12 阅读:1

超奇网《御剑专栏》出品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人们离不开的数字设备绝对是智能手机。尤其是在生活和娱乐方面,智能手机带来了很多便利,给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比如传统的线下销售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的直播带货。

直播可以说是当下最热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销售方式。然而,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和售后仍然没有跟上销售方式的步伐。例如,近期三只羊的“香港月饼”和东北御姐的“红薯粉丝”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

事实上,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尤其是网红+直播的新销售模式,为传统零售行业开辟了新商机,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但与此同时,网红翻货事件频发,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也让人深思,直播产品和网红哪个更重要?

直播经济蓬勃发展,网红转型带货。

如今,直播基地正在全国各地建设,通过电商趋势打开数字经济窗口。今年3月,商务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1000家县域直播电商未来五年将在全国建立基地。

政策利好背后,是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艾瑞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35.2%。要知道2017年这个数字仅为366亿元,6年间市场规模增长了近134倍。

事实上,直播一开始与电商的联系并不紧密。它首先以访谈节目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随后逐渐扩展到游戏和体育领域。例如,2016年,直播行业进入顶峰时,斗鱼、虎牙、熊猫等平台基本以娱乐游戏为主。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年,蘑菇街、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始试水直播。然而,所取得的成果却远不能令人满意。直到2018年,快手和抖音两大短视频霸主进军电商领域,直播行业才迎来爆发。

那么为什么传统电商巨头在直播方面做得不够好呢?答案是他们没有流量光环,也不做私域业务。抖音和快手是不一样的。他们在视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聚集了大量的网红,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

因此,在直播行业,视频平台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优势。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游戏、节目直播平台也开始整顿。不少网红主播纷纷转向抖音、快手平台寻求发展,这也给直播火势推波助澜。

从商业模式来看,网红、粉丝和平台是直播成功的三大因素。也就是说,只要是在民间做得好的平台,直播的表现自然不会太差。比如近两年,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直播能力就不容小觑。

当然,在平台的帮助下,很多大网红都实现了财务自由。比如被誉为“第一代网红”、“淘宝销售女王”的张大奕,其自有品牌店的营业收入早在2016年就突破了2亿元。

事实上,直播是“网红经济”的延伸。 “网红经济”本质上仍然是“粉丝经济”。只不过之前的小规模粉丝打赏升级为大规模的产品购买。

哪一个更赚钱不言而喻,这也是很多网红甚至明星做直播带货的根本原因。 “网红经济”确实可以实现商家、平台、网红和消费者的共赢,但网红圈内鱼龙混杂的局面也注定了直播乱象频发。

防伪时代乱象频发

去年9月,四川凉山州公安局在当地市场监管、网信办等部门配合下,成功侦破四川首例“网红直播系列案件”。该案涉及“梁山曲布”、“梁山梦阳”、“赵灵儿”等多名百万富翁网红。

据悉,这些网红通过卖惨品、上演照片、用剧本塑造虚假人物等方式迅速圈粉。随后,他们又以粉丝同情“助农”为噱头,出售大凉山特产牟利。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凉山特产,却是从全国各地采购的“洋货”。

短短一年时间,这些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产品依托大凉山之名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产品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早在2020年,就有多名网红因售假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近年来,网红凭借产品“翻车”的案例时有发生,其中包括小杨哥、小马哥等数千万网红。那么为什么网红的光环在带货之后就打破了这么多呢?

首先,在这个直播盛行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从普通人转型为大明星。有些网红是背后专业机构打造的,有些是靠天赋或者运气成名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大多数都是为了名利而来。

所以,出名卖货后,只看到钱来得快,却没有去检查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网红圈子鱼龙混杂,很多人甚至是只顾眼前、不求长远的文盲小丑。我们都知道“君子爱财”,但如今的网红又有几个懂得“巧取豪夺”呢?

其次,想要成功带货,就必须要受欢迎。想要提高人气,就必须不断产出内容和直播曝光。网红在镜头前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粉丝和观众的一帧一帧的审视。一旦商品出现任何小问题,舆论就会回到网红身上。

更何况,随着直播带货的火爆,专业打假者早已盯上了这块“新蛋糕”。造假行业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早期主要是针对线下商场的假货打击。不过,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专业打假人员也开始转向线上战线。

当然,打假人这个职业依然充满争议,甚至还有明知买假、打着正义旗号敲诈勒索的嫌疑。但毫无疑问,专业打假者的出现也让消费者大开眼界,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俗话说“苍蝇不咬无缝蛋”。无论是消费者的曝光,还是造假者的举报,都表明在直播行业,大多数网红主播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直播平台仍处于监管之下。不够完美。这些正是直播目前面临的困难。

流量与质量的博弈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家童装商家在2021年花费2万元聘请了拥有50万粉丝的主播直播卖货。然而,直播了三场,一条裤子都没卖出去。相信这两年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案例,甚至还有明星带货销量惨淡的传闻。

例如,今年6月18日期间,洗发水品牌Shiriken花费超过200万元,邀请知名演员明道进行专场直播。但直播结束后销售额仅为34.8万元,扣除退款后实际销售额缩水至20万元以上。

高投入、低回报似乎成为品牌直播带货的痛点。目前,很多中小品牌只拥有供应优势,却没有定价权。平台和大主播往往掌握着其产品的生死大权。

平台有流量机制,大主播靠的是粉丝的人气。品牌为了取得业绩不得不低头,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的产品并不划算,甚至比线下还要贵。

更糟糕的是,品牌商为了不损失利润,将自己的产品“调换”成伪劣产品。消费者经常收到“错货”,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当直播成为网络零售新趋势时,平台、主播、品牌都在相互勾心斗角,试图分一杯羹,导致销售生态混乱。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平台装聋作哑,网红推责,品牌商也得投诉。最终,消费者只能为这场流量与质量的较量买单。

有网友得出的结论是,看看明星、网红卖的产品就知道了。事实上,随着网民消费态度的理性化,网红直播带货的神话已经开始破灭。甚至有网友直言,他们购买产品与哪个网红直播无关,而是按需购买产品。

那么直播需要网红吗?平台一定很高兴。毕竟会带来流量,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品牌方如今十年怕蛇咬,有暧昧的赌徒心态。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提供物美价廉的好产品,与网红是否直播关系不大。网红的出现只是为了好玩。如今直播之所以进入“翻车”周期,本质上是因为直播电商生态不完善。

当然,近两年,北京、浙江等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以推动直播高质量发展。还有新选集团、东方精选等电商龙头企业也开始深耕供应链,保证产品品质。但目前直播还处于利益博弈阶段,行业整顿重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论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直播行业进入了快车道。尽管市场充满活力,但仍远未成熟。尤其是网红主播的走红,给直播行业造成了信用危机。

直播+电商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流量的网红介入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红不仅需要提高专业素质,还需要为消费者谋福利、诚信发货,才能成为振兴互联网经济的“排头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