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眼中的潮流必备单品。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5-12岁儿童数量约为1.7亿,大约每三个孩子就有1个拥有智能手表,城市儿童智能手表佩戴率超过50%。孩子和媒体应该如何相处?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千万家长,也是当前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鉴于此,光明日报记者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儿童智能手表研究团队,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北京、重庆、郑州、福州、厦门、广州、珠海等地。 。研究团队致力于探讨儿童智能手表给家庭育儿带来的变化,以及智能手表“手机化”给儿童带来的安全担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从可以打电话的手表到可以添加好友、玩游戏、看视频、拍照的“超级手表”,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紧密地伴随着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各种新功能和品种不断涌现。日益增多,它已成为手腕上的“智能手机”。一些家长认为,“手机手表解放了自己,让带孩子出门更安全”。但也有家长抱怨,“手表为什么这么强调社交属性?群聊、朋友圈、体育排行榜等各种功能让孩子每天花费大量时间。” ”。
如何让儿童智能手表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状:嵌入“超级手表”的数字生活
视频通讯技术让家长可以远程“照顾孩子”。 “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出差,每天都见不到孩子。出差的时候,我会通过智能手表和孩子视频通话,要么看看他们作业完成了没有或者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现状。”郑州四年级男孩阿泽的母亲夏女士认为,儿童智能手表的视频通话功能促进了家庭健康沟通。
以往与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情况已经延伸到了线上虚拟空间,儿童智能手表成为了家长的“看孩子工具”。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因工作冲突无法陪伴孩子时,会利用智能手表的视频通话功能来满足孩子的情感陪伴需求。
基于位置的媒体支持儿童的安全和安保实践。福州四年级男孩小波的母亲林曦认为,具有精准定位功能的智能手表非常有必要:“有一次我孩子去参加活动,奶奶把他送错了教室。我们联系不上孩子,他的父亲很着急,点击了“查找孩子”选项,手机可以通过导航快速找到孩子所在的楼层。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孩子在外学习、玩耍,家长们“手足无措”。除了日常监控孩子上下学的动向外,福州家长李女士还通过手机应用设置了电子围栏。一旦孩子在水域或其他地方活动,手表就会自动发出提醒。如果开启“全天守卫功能”,设置几个经常去的地点,比如学校、奶奶家,一旦孩子离开这些地方,她就会收到通知,“毕竟我们不能看管孩子”。一直以来,多提醒,就会少一些危险。”
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智能手表采用了多种定位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儿童的运动轨迹,并及时传输到家长手机后台。定位技术帮助家长“伸出眼睛”,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行为,保障孩子上下学、独自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两个孩子正在使用智能手表。葛俊/光明影业 摄
传感器介质有利于儿童健康管理。调查发现,儿童智能手表中嵌入的传感器介质可以提供儿童的心率、血氧、体温等健康数据,降低了家长监测和解读孩子身体数据的门槛。即使父母不能与孩子在同一个地方,也能直观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支持孩子解决突发的身体健康问题或实现长期健康管理设定的运动目标,让家长安心。
广州一位家长朱女士回忆:“有一次我的手表检测到孩子发烧。我通过手机后台了解到了体温,于是我立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请老师帮忙关注孩子的情况。然后我就赶到学校,送孩子去学校。医院。”
此外,儿童智能手表的情绪监测功能,提高了家长感知孩子情绪的能力,让他们从无法了解孩子的情绪,转变为能够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父母的养育方式也一改过去只注重外在的身体。 ,进化为同时关注身体和思想。 “发现智能手表可以监测情绪后,我和同事每天都会用手表来监测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发生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可以及时和孩子倾诉。”回家通讯。”厦门一位家长黄女士说。
信息背景有助于家长干预儿童媒体使用。 “我在手机后台发现,我的孩子平均每天玩手表两个小时,加了很多好友,还不停地和朋友聊天,导致近视度数增加。后来我就禁用了智能手表的大部分功能,只留下电话功能。”北京。家长何女士表示,信息后台的技术介入,赋能家长管理媒体,降低家长管理的时间成本,突破空间限制,能有效帮助孩子“脱离数字成瘾”。
调查发现,不少家长会通过儿童智能手表移动应用的信息后台关注孩子的媒体使用情况,并通过禁用功能来管理孩子的数字行为。郑州的一位家长冯先生也非常认可这个功能。 “我认为儿童智能手表很受我的欢迎。虽然功能很多,但是还是要我来检查一下。这孩子没有自制力,不可能劝他不跟他们玩。”如果实在不行,手表就方便多了,即使不在家也能照看。我会限制他的群聊和朋友圈,周末才打开,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孩子整天沉迷于玩智能手表了。”
隐忧:“安全神器”真的安全吗?
儿童智能手表“手机化”引发“手腕安全”担忧。 “儿童手表的功能越来越‘花哨’,除了定位、拨打、接听电话外,还可以拍照、发朋友圈、玩游戏等,变成了‘腕上手机’” ”。北京市丰台区男子家长马女士担忧地说。除了便捷和快乐之外,数字儿童社区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与人们广泛讨论的儿童使用电脑、手机、iPad上网不同,儿童“手腕上的安全”远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儿童智能手表的外观虽然保留了手表的风格,但其内部功能却比较复杂。它不仅配备了类似微信的聊天软件和朋友圈,还支持孩子开展在线社交活动。如果家长不特意禁用该应用程序,儿童智能手表还可以下载安装近20款“教育”游戏,就像一个小型数字游乐园。
调查发现,儿童智能手表的“手机化”带来了诸多问题。重庆家长徐女士说:“早上起床一睁眼,女儿就去看有没有人更新朋友圈、留言,做作业也心不在焉。” ,总想看看有没有朋友发消息。”一些。孩子自控力较弱,沉迷于发语音、交朋友、聊天,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一些“教育”游戏还缺乏规范和标准,很容易诱导孩子沉迷其中。
此外,儿童智能手表还存在“诱导消费”问题。在调查中,不少家长还发现,儿童智能手表内置的游戏非常隐蔽。广州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崔女士描述道:“有些应用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点击二三级菜单后就会跳转。切换到另一个游戏应用,类似于进入微信后打开小程序的模式。 “儿童智能手表中的很多游戏都可以通过充值或购买会员的方式进行升级,不少家长认为这有诱导孩子消费的嫌疑。有些游戏在绑定家长手机号码后,可以直接扣款,无需再次验证密码。”珠海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先生表示:“有些应用诱导孩子购买类似于游戏中的皮肤,每个皮肤要花三十、四十元,孩子对电子支付没有概念,认为这样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走流程,一键就能支付成功。家长们,像这样需要支付的东西还有很多,我觉得这些不应该加在儿童手表上。”
儿童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实时定位、高清双摄像头、人脸识别、视频通话……借助儿童智能手表的这些功能,家长可以轻松与孩子沟通,追踪孩子的行踪。众所周知,孩子的地理位置、图片、视频、通话录音等隐私也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调研组获悉,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进行了专项测试。一位技术开发人员将监控程序写入了一款热销的智能手表中。通过这个程序,开发者可以远距离控制手表,获取孩子的活动数据和实时位置,甚至可以知道孩子的通勤距离。查看孩子与父母和同龄人的聊天记录。
智能手表之所以能够轻易获取儿童隐私,是因为其操作系统很容易被重写。例如,安装应用程序时,系统会弹出询问是否授予某些权限。一旦授权被拒绝,App将会崩溃并拒绝提供服务。如果您选择同意授权,则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定位、麦克风、摄像头等多项敏感权限。这意味着隐藏在手表后面的操作者可以轻松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这给孩子带来了隐私和安全风险。
儿童智能手表引发儿童之间的社会攀比。 “妈妈,我想要一块手机手表,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今年暑假,来自辽宁沉阳的女孩小然即将升入三年级。由于班上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表,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就缠着她。她的父母给她买了一块同品牌的智能手表,“不然没办法‘碰’她加好友。”
郑州四年级女生小欣告诉调研组:“我们的课间活动因为手表品牌不同,分为两组。”技术障碍导致一些孩子被排除在朋友圈之外。社会标准一旦形成,孩子就很难避免被排斥。标准的绑架。福州五年级男生小蔡说:“如果没有同一个品牌,很容易被孤立。以前用的智能手表不能添加好友,和同学的交流也会减少。” ”。另外,儿童智能手表很容易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厦门四年级男生小刘表示,同学之间,即使儿童智能手表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之间也会存在“鄙视链”。
目前,为了避免孩子与陌生人交朋友的风险,一些品牌的儿童手表设置了技术障碍,限制孩子的社交范围。孩子只能添加使用同一品牌的同学的好友。这项技术在儿童中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圈。过去,孩子的社交圈是孩子自己划定的。孩子们决定他们想和谁一起玩,不想和谁一起玩,以及他们想怎么玩。然而,儿童智能手表却在他们之间造成了社交障碍。如果没有智能手表作为入场券,似乎就无法融入班级的核心社交圈,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媒体竞争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放假的时候一直在家玩智能手表,屏幕太小了,很伤眼睛。”山西大同的一位家长冯女士说,我们为了孩子的安全而买的手表,现在已经让女儿沉迷其中了。随着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移动化,很多孩子使用手表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沉迷于用智能手表进行社交。这也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关于儿童智能手表使用的矛盾日益增多。许多。
很多家长直接通过手机后台应用管理界面禁用儿童智能手表的各种娱乐功能。然而,技术干预作为一种被动的干预方式,由于其强硬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调查发现,像广州五年级男孩小迪这样的三分之二的孩子反对家长直接干预:“我讨厌妈妈关掉我的群聊和朋友圈,我想她可以告诉我不玩这么久,或者让我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使用时不征求我的意见就直接关掉,这也太过分了。”直接禁用儿童智能手表的部分功能还可能引发儿童的逆反心理,导致儿童出现欺骗父母的行为,或者过度使用智能手表的报复行为。
来自武汉的小学五年级女生小云,佩戴它时感受到了强烈的“被监视”感。 “看来无论我走到哪里,妈妈都知道放学回家的路上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有时候我和同学出去玩一会儿,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这有点烦人。”调查发现,儿童智能手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落差。
回应: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儿童的数字福祉
儿童智能手表技术迫切需要改进。儿童智能手表引发的种种问题,说明研发和设计方面存在不足。目前的功能设计确实有迎合商业利益和儿童玩耍心理的嫌疑。与各个年龄段的人相比,孩子实际上是科技领域的边缘群体。他们在技术的选择上相对被动。成人世界发展的技术决定了他们生活的技术基础。他们有能力质疑技术中的不合理现象。较弱。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更多控制权的成年人,尤其是科技研发人员,应该抱有现实的关切,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角度来考虑,以提高儿童的数字福祉为目标,设计出适合儿童的媒体。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产品。技术研发人员不仅要正视儿童对于美好童年的心理诉求,还要避免儿童智能手表的“手机化”趋势,保护儿童免受有害媒体信息的侵害。
儿童的危险识别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准确判断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容易受到外部负面因素的影响,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待提高。鉴于这些特点,儿童电子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营过程中应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大儿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力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消除信息泄露、色情暴力、诱导消费等隐患。
家庭和学校应重视提高孩子的媒介素养。媒体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儿童生活中的媒体产品越来越丰富,媒体活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对孩子的媒介教育只注重一刀切的控制和计算机操作、编程等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对于孩子来说,养成正确的科技观和良好的媒体使用习惯也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儿童媒介素养应纳入家庭和学校教育范围。
在家庭层面,家长可以改变强硬的媒体干预方式,积极与孩子一起使用儿童智能手表等电子媒体,帮助孩子识别媒体内容,形成对媒体的批判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引导他们与媒体互动。建立健康的关系。在学校层面,我们应该考虑增加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家长对媒体的控制应与清理和封锁相结合。 “如何平衡数字生活和现实生活”是我们在数字时代面临的艰巨挑战。目前,家长更倾向于从孩子对科技产品使用的态度上来限制孩子使用科技产品。然而,一味地限制孩子对媒体的使用很难帮助他们学习使用媒体技术或培养良好的媒体使用习惯。因此,家长应把握好“儿童媒体干预”的尺度,对儿童媒体的使用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同时,也没有完全剥夺他们接触和利用媒体的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媒体自主权。一方面,家长可以设定合理的媒体使用时间,防止孩子过度沉迷于儿童智能手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阅读、社交等。其他有益的活动。儿童智能手表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便利,但现实生活中的亲子交流也不容忽视,因为与世界亲密接触的感官体验并不总是能够被缺乏厚度和深度的数字体验所取代。另一方面,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兴趣的内容;鼓励孩子参与一些教育媒体活动,如制作短视频、参与在线讨论、更新在线作品等,培养他们的媒体内容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团队成员: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宋梅杰,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邢玉芳、高玉琪、林轩,光明日报记者白雪蕾、蓝雅妮、高建金)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0日第07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