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光明日报记者王文静万马甲光明日报通讯员田雪琪
初秋是高原凉拌蔬菜的收获季节。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下台尔村的港澳蔬菜基地,绿油油的农田、菜地一片忙碌。
互助县供港澳蔬菜基地绿意盎然。光明日报记者 王文静 摄/光明影业
“今天我们要摘50篮羽衣甘蓝!”基地工作人员韩顺林查看完手机上的订单信息后,叮嘱道:“挑叶子嫩、品质好的!”说话间,二十多名妇女陆续走进菜地,摘起羽衣甘蓝。将状态良好的羽衣甘蓝捞出,剥去外面的叶子,确保每颗蔬菜都符合标准,然后整齐地放入篮子中。
一切工作安排妥当后,韩顺林抽空与记者聊天,“这些冷菜都是‘自有’的,叫订单种植。你面前这块地种的是意大利黄瓜,谁的肉质更好。”说实话,那块地种的是菊苣……我们的蔬菜都是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太自豪了!”
什么是凉性蔬菜? “凉拌蔬菜其实就是反季节蔬菜。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不适合蔬菜生长。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允许反季节蔬菜种植和销售。 ”。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友泉介绍,互助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2700米左右,水利条件优越。土壤资源。发展冷鲜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互助县把打造“多彩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2024年,全县规划果蔬种植面积7.64万亩,其中露地6.12万亩,设施地6.12万亩。 14,000英亩,其中水果面积1,200英亩。果蔬产量规划达到17万吨,总产值6.2亿元以上。
下台二村村民在大棚里采摘青椒。光明日报记者 王文静 摄/光明影业
下台二村党支部书记金永明是互助县最早尝到设施蔬菜“甜头”的人之一。 2008年,互助县在太子乡建设温室大棚1000个,发展设施农业。
“那时候,大棚还是个稀罕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种,也不敢种,都担心万一破土了怎么修!”金永明回忆说,“万事开头难,村党支部动员两个村委会成员和党员带头搞大棚建设。我一下子承包了6个大棚,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来了。”指导我,教我如何照顾这些珍贵的蔬菜,从种植到采摘,我第一年就赚到了钱!
随着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蔬菜种植队伍,下台二村蔬菜产量逐年增加。
2011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金永明贷款10万元,组织7名村民成立了太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下台二村立足互助县“菜篮子”基地建设,先后实施蔬菜产业园提升工程、下台二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高标准拱门太子乡大棚建设项目。
在项目带动下,下台二村蔬菜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村90%以上的农民搭上了蔬菜产业发展致富的“快车”。记者驱车行驶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看到一排排温室、平坦笔直的硬化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庭院。一眼望去,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
走进温室,52岁的吴玉英正在仔细检查棚内的青椒苗。她轻轻地捏着根茎,小心翼翼地摘下那些绿油油的、紧实成熟的青椒。不一会儿,她脚边的篮子就满了。 。这些青椒将运往互助县中小学和幼儿园。
吴玉英是下台二村村民。她的丈夫在外工作,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在合作社工作和种植蔬菜。 “在合作社工作,一年能挣3万多元。在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尝试种植凉拌菜,第一季种了长叶生菜,第二季种了菊苣,一亩地可以一年至少能赚3万元。”将采摘下来的青椒装上车后,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靠着种植蔬菜,吴玉英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另一个因蔬菜改变生活的人是刘辉弟兄。当记者在合作社冷藏保鲜库前看到她时,她正忙着整理、包装蔬菜:“我在这里一天能挣100块钱,还能照顾家。” ,我们就能赚钱。我们村里的女人都愿意来这里干活!”
2023年8月,互助县首批供港冷鲜蔬菜销往香港。为推动高原冷鲜蔬菜优质出口,西宁海关优化业务流程,备案审批时间缩短至2小时,畅通生鲜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零延误”直达蔬菜配送至粤港澳大湾区。下台二村的蔬菜销往更大、更远的市场。
“如果你以前来过我们村,你会发现,低矮的平房变成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到高原凉菜的发展势头,金永明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村里为香港种植蔬菜2000多亩,每亩收获近万元,还为周边群众创造了12000多个就业岗位,大家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未来会更好!”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0日第05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