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博物馆玩剧本、看表演……文化博物馆空间正逐渐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领地。
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给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博物馆也通过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解谜“剧本杀”和沉浸式玩法不断融入博物馆活动中。随着VR、AR、AI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永不关闭”成为现实。
一边学习一边解决烧脑的脚本
在博物馆里玩烧脑解谜剧本是怎样的体验?由于剧本杀游戏具有角色扮演、探秘探案、现实取证等特点,且剧情往往包含历史背景,这些新颖的游戏方式很快获得了博物馆的青睐。
中国古典博物馆推出的剧本《山海社之审》是根据该馆现有的两个展览——《甲骨文记忆》和《永乐大典》改编而成。这是基于X伯爵想要针对展厅中的某个人的愿望。主线以文物动手,利用道具信息和手机软件获取的信息,综合推理论证,从凯撒密码到天干地支,从甲骨文的象形意义到推理预测甲骨文,一步步进行,终于破解了X伯爵的计划。顺利完成任务。
游戏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和了解文物甲骨上刻有的甲骨文,了解十二生肖和甲骨文中的一些文字,还可以互动体验甲骨文的占卜功能,以及数百个姓氏的一些甲骨文等,学习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以博物馆戏剧为基础,探索出一种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的观看新方式,推出了全国首部以商业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剧。玩家需要按照NPC给出的提示,在千年文物中寻找线索。他们不仅可以一秒穿越回商朝,还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基建和青铜铸造的历史知识。例如,观众变身为夏末商初的人物。在NPC演员的指导和带领下,他们在博物馆展览线上收集故事任务线索。他们在解谜、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完成人物客串、剧情任务,推动剧情发展。诸侯会盟、桑林祈雨等历史故事,以及基建、青铜铸造等古代技艺,都巧妙地融入到剧中。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文物出土50周年。湖南省博物馆与益智大师联合推出了真人益智游戏《马王堆·符文之谜》。剧本围绕马王堆汉墓陈列馆里的人和事展开。通过游戏设定,赋予玩家身份和故事背景,结合道具和多媒体设备,让玩家在观看展览的同时解决谜题,从而更深入、全面、直观地了解每个展览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中的文物。比较特别的是,游戏没有NPC,而且是在博物馆里玩的,所以你可以更专注于解决谜题,而不会错过观看其他文物。
博物馆的“剧本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更是一次深入的历史体验。参与者在亲身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带来了情感,将历史学习与轻松体验融为一体。文化博物馆“剧本杀”的“出圈”,也推动文旅融合、文旅消费迈上新台阶。
“零距离观赏”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文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AR、VR、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永不关闭”。
博物馆虚拟现实的发端其实可以追溯到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数字展厅,它通过多重感官向观众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例如图像、声音、灯光、超高清数字交互。 ,首次让音频和视频“活起来”。
2021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为年轻观众定制了国内首个结合二维和密室逃脱的展览《运河之谜》。该展厅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设计了运河上的船只以及不同河流场景中的机制和问题;虚实结合的绝美场景还原了扬州的繁华,让观众要么置身于喧闹的街道瓦房,要么驰骋在过往船只的“运河”上。
2023年,国内、国际版本的“数字经洞”和“寻找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将陆续推出,让海内外人们欣赏和了解敦煌艺术的魅力通过互联网浏览莫高窟。今年5月中旬,在希腊雅典举办的“梅城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修复国际巡展”吸引了大批民众前来欣赏和了解中国石窟艺术。
其中,“数字经洞”是全球首个利用游戏技术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它运用游戏技术等前沿技术,以4K高清画质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敦煌经洞及其六万余册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它将中国风格的现代工笔画艺术场景与游戏式互动相结合。该机制让人们一键“穿越”到千年前,通过沉浸式体验领略以敦煌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为了增加观看的乐趣和生动体验,项目借鉴了游戏的操作方式和交互思维,设置了游戏角色,包括陪伴角色、讲解角色、对话角色,以及供体验者选择生成的角色。并自行控制。为体验者带来敦煌文化的虚拟沉浸式体验。
“寻找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结合了游戏技术等前沿技术能力,综合应用了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虚拟化和真实场景,1:1高精度三维重建莫高窟285窟。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内细节。他们还可以“上升”到洞顶,参与壁画的故事情节,体验古洞中的灯光场景。
同时,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元素“加载”到优质流行文化、互联网社交娱乐产品中,不断推出敦煌主题的虚拟数字人、游戏皮肤、数字艺术收藏品等,这些新的数字媒体产品不断解锁敦煌艺术的新玩法。
在沉浸式剧院导览博物馆玩“时光旅行”
歌舞表演、古乐表演、话剧、导赏剧……博物馆参观的创新模式不再是传统的“你说我听”模式,而是用沉浸式戏剧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让历史活起来。
近日,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沉浸式导赏剧《宣南纪事》重回观众视野。该剧以戏剧的方式呈现博物馆内的文物,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宣南”为蓝本,以“南市乡历史文化展”为背景,虚构两个人物“石鄂公”,一个白衣女子。 ——玄武门换额的胡须仙人、清末进京赶考的秀才“弘升”,引导观众走进各个展厅。
该剧自2023年5月18日首播以来,已有近万名观众感受了宣南文化的魅力。今年,在继续深挖宣南文化内涵的同时,为了丰富剧本创作,还增加了京剧、昆剧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
“长达一个小时的沉浸式导赏剧,演员们表演得非常有感情。展厅里、走廊里、空地上,每个场景都衔接得非常恰当。在讲述1898年维新运动的部分,观众也可以参与表演。”看过演出的杨女士表示,她不仅被演员们的表演深深打动,参与演出也让体验更加强烈。
北京李大钊故居推出的沉浸式导播剧《寿昌先生》是国内首部红色博物馆沉浸式导播剧。李大钊故居位于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这是一个古朴而安静的三合院。李大钊先生和他的家人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正是在这里,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贡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剧结合了李大钊及其家人在后宫35号的生活史料。重点讲述了李大钊先生朴素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孩子生活方方面面的教育。通过动人的场景、现场讲解、参与互动的方式,让游客“沉浸”在庭院、正房等空间中,体验李大钊先生故居的生活。
文物夜间“亮灯”,“博物馆美妙之夜”成真
博物馆的夜间游览和过夜住宿仍然很受欢迎。除了让更多人在非高峰时段参观博物馆外,也让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在夜间“亮起来”、“活起来”。例如,国家博物馆在暑假期间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每周日晚上9点,故宫举办“故宫元夜”活动。
今年3月,河南安阳推出“大邑商·夜安阳”博物馆夜游活动。殷墟博物馆、汉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6个场馆均推出夜游。让游客遇见叶安阳,领略大邑商三千年的魅力。
自2006年国家自然博物馆首次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以来,已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次。 2023年暑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过夜”项目将重返“博物馆之夜”活动菜单。参与活动的家庭体验了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厅学习、自主探索、4D真人故事体验、科普实验探索等一系列有趣的教育活动,并有机会在恐龙公园与“恐龙”度过惊心动魄的夜晚。奇怪的经历。
此外,苏州湾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金色美妙之夜,让更多游客在夜晚感受不一样的城市之美和历史的魅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