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叶非凡遭遇人生低谷,女总裁助他逆袭打脸众人

admin 2024-10-10 阅读:4

故事往往始于同理心。

叶非凡是一名保安。他每天都被人骂、被骂,还经常被人当作发泄愤怒的工具。他是整个公司里最“卑微”的存在。

但对于叶非凡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工作时,叶非凡还亲眼目睹女友出轨男上司。还没来得及消化被欺骗的情绪,他就听到了母亲生病住院的坏消息。仅治疗费就花费了30万元。这对夫妇的工资微薄。对于一个小保安来说,工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叶非凡的人生顿时跌入谷底,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时,应该出现凉点。

就在叶非凡绝望的时候,女总裁却爱上了他。他从一个小保安变成了公司高层,一夜暴富。那些欺负过叶非凡的人都被他“打脸”,背叛他的女友、男上司则被降职为清洁工、保安。

当然,这样的悬疑情节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叶非凡却是这部短剧的男主角。他承载着短剧用户对清爽生活的追求——“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短剧的后遗症就是每天都幻想自己有钱。”一些短剧用户表示,自己对这种剧情很“超前”。甚至有网友调侃:“自从看了短剧之后,我每天都换户口。”我随身带着,万一路上遇到老板,带我去民政局。”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网络短剧的用户中有70%来自中低收入群体。也就是说,短剧市场背后,存在着很多经济并不宽裕、上升空间有限的下沉群体。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像短剧的主角一样,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短剧主角的设定,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代入感,而“逆命运改变命运”的情节让他们产生多巴胺。

几集《同理心与多巴胺》之后,“老大”果然伸出了橄榄枝——一则网贷广告。动动手指,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轻松获得数万美元。又怎能不是另一种“一夜暴富”呢?

这样,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就闭合了。如果说短剧的创意来自于用户,那么现在短剧的变现也正在走向用户。

网贷终于对短剧用户出手了。

“借一万元,日利率低至7.3分,我给你发个链接,你可以申请试试。”

一位红果短剧用户发现,最近在看短剧时,经常弹出网贷广告视频,必须看5秒左右才能解锁下一集。该用户也是一名小说爱好者,对看广告解锁内容并不陌生,但他记得以前的广告内容主要是各种小游戏。

该用户发现,这些网贷广告通常也有情节,主角可以轻松申请到数十万的信用额度。为了营造借钱轻松的氛围,广告中还给出了“不使用信用额度不收取任何费用”、“一分钟到账”、“可以借钱”等承诺。分24期慢慢还款”等,以打消潜在用户对还款压力等方面的担忧。

《紫花》注意到,在红果短剧上投放广告的机构包括拍拍贷、小赢科技(小赢卡贷)等贷款援助机构,以及招商联合金融等消费金融机构,以及运营巨头。提供网贷产品的小额贷款机构如融贷、一享花等。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3号公告规定,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手机应用、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在显着位置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注明签订贷款合同时。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也可根据需要同时显示,但不应比年利率更明显。

在上述机构的广告视频中,贷款利率大多以“日息”的形式出现。不仅如此,一些机构广告中显示的利率与其官方网站上的利率不同。例如,吉荣借贷在广告中提到“每月借10万(元),还1500(元)”,并在副标题中标注“年化利率”。 18%”,其官网称“实际出借人以贷款合同为准,本平台综合年化利率为7.2%至36%,以最终审核结果为准”。

也就是说,相关网贷的实际年利率很可能在18%以上。只是,对于那些以短剧为目标的用户来说,要弄清楚层层包装的“贷款利率”并不容易。相当一部分短剧用户可能不知道,所谓“不使用限额不收费”的承诺,是指在查询限额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个人信用查询的授权。

_关于网贷小视频_网贷小剧本

在借贷市场上,提高“下沉人群”借贷的便利性,往往意味着高利率的“掠夺性借贷”,而不少平台通过短剧放贷,很容易让用户尝到“甜头”。不停借钱,结果成了“长借”。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他无力偿还债务,遭到催债电话和短信的“轰炸”。

这时,急于逃离的用户往往会抓住一切可能的“救命稻草”,而这种需求从逻辑和数据上都很容易被察觉。于是,一些反催收机构也瞄准了这一群体。他们打着处理逾期网贷的幌子,投资短剧平台,对短剧用户进行“二次”收割。

盯上短剧用户的不仅是网贷(助贷)机构,还有反催收机构。从推荐网贷产品到处理逾期债务,网贷业务已经在短剧广告生态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逾期了,我们会屏蔽你的电话和短信,防止小提醒打扰你的家。”在红果短剧App中,反催收机构以“专业律师事务所”的名义打出广告,广告语也准确捕捉到贷款人“害怕被催收,不想让家人知道”债务存在”。

目前,反催收行业尚无统一的收费标准。一位接触过反催收的债务人告诉“紫花”,她曾请所谓的法律团队处理逾期债务。当然,反收也是要花钱的。这次的价格是8000元。对于已经逾期的债务人来说,这通常意味着新的债务。 “当时我没有钱,所以法律团队建议我向海尔消费金融借8000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一次还清过债务。海尔消费金融可能以为我是骗子。”债务人说道。

一位诉讼保全业务人士坦言,反收是一种智商税。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银行业响应“代理维权”灰色产品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主要有三种形式灰色产品:反收款联盟、羊毛党、恶意党。抱怨。

这整条“剧情种植~借贷~反收”的链条简直就是为免费短剧用户量身定做的。免费低利率的背后,其实早就暗标价格了。

网贷机构主打短剧其实也是合理的。

一方面,网贷(助贷)机构的目标客户与短剧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合。

世界上有很多让人上瘾的代码,短剧绝对可以是其中之一。短剧用户坐上“情感过山车”后,每天不知不觉地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也让短剧获得了“乳头乐趣”的称号。 20世纪90年代,大量肤浅的娱乐内容转移了美国下层民众对现实困境的注意力。短剧所营造的“快感”也让短剧用户暂时逃离了现实。

短剧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短剧的用户将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据QuestMobile统计,截至去年11月,短剧行业用户画像中,31岁以上用户占比约70%,低线城市用户占比53%。美兰德统计数据显示,70%的网络短剧用户来自中低收入群体(月收入5000元至15000元的用户)。

虽然网贷行业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机构统计数据,但“网贷研究中心”几年前就勾画出了网贷借款人的画像,同样具有下沉的特点。 “网贷研究中心”选取了15万条借款人信息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为:男性借款人占比65.81%,28岁以上借款人占比70%左右,73.38%借款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内。

事实上,网贷行业早已针对“下沉人群”进行精准营销。几年前,网贷广告也以“短篇剧情”的形式投放。剧中的主角是农民工、外卖小哥等,剧情也是讲述“穷人被嘲笑然后反击打耳光”,而反击的关键是轻松借到大笔钱网贷平台。

对于网贷(助贷)机构来说,短玩App掌握着极其精准的流量。

另一方面,网贷(助贷)机构需要新的流量入口。

“贷款援助机构在抖音获客(完全转化)的成本约为每人1500至2000元。”一位消费金融行业业务人士告诉《绥化》,今年是流量市场。网贷(助贷)行业流量“贵”已成为共识。

一位引导小贷或消费金融机构的“代超”业务人士表示,目前结算方式主要有:一是按照CPS结算,市场价格基本是首贷3%和2%至3%。第二笔贷款的百分比;二是按照支付的利息来结算利润分成,业内一般在20%到30%之间。主要针对头部小贷或消费金融机构;三是H5跳转下载合作,基本都是基于信用的。结算时,一次信用证为300至600元。

主要从事贷款和超级业务(导流)的成都优卡招股书提到,其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精准营销服务收入分别为1.76亿元、2.06亿元和297元。亿,这也反映出网贷行业强劲的流量需求。另一方面,成都优卡的流量获取成本在过去三年也翻了一番,从2021年的7790万元上升到2023年的1.67亿元。

当然,不仅贷款超标,助贷机构的流动成本也在持续上升。例如,投资红果短剧的拍拍贷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1年的15.8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87亿元。

关于网贷小视频_网贷小剧本_

成都优卡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流量,其中包括短视频平台等移动应用平台。对于一个短剧/短视频平台来说,如此巨额的收入自然不会错过。高价出售用户数据和流量的同时,也为平台培育用户习惯、积累客户,扩大消费贷/现金贷规模。积蓄动力。

几个月前,抖音海量广告发布“禁止进入贷款中介行业”的规定,声称在治理过程中发现贷款中介行业存在倒卖客户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各类风险,平台暂时限制行业推出。虽然上述禁止准入公告主要针对的是贷款中介行业,但毫无疑问,整个网贷行业的传统流量入口已经收窄。

抖音“关门”有其自身利益考量,但也倒逼网贷行业寻找新的流量入口。日活超过2000万的红果短剧自然成为了“替代者”。

网贷行业存在流量焦虑,短剧行业其实也存在现金流焦虑,这也给两者留下了结合的空间。

对于短剧制作者来说,一般有三种变现模式:付费短剧、分摊短剧和定制短剧。在短剧行业,从来不缺乏“24小时充值千万,8天销售额破亿”的付费神话。然而现实是,市场上99.99%的短剧制作商都在赔钱。

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为358.6亿元。预计2024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为484.6亿元,微短剧用户占比53.4%。他们都有过付费解锁剧情的经历。一方面有百亿规模的市场,另一方面支付心态已经建立。为什么短剧还赚不到钱?

上述报告提到,对于微短剧,尤其是小程序微短剧,其收入分配体系中的购买量和流媒体占比明显较高,媒体渠道消费的购买量和流媒体占比甚至可以达到用户付费的水平。充值收入将占80%,其余10%~20%的收入将由制作方、发行方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一位短剧行业人士告诉《紫话》,目前龙头制作公司能拿到7%左右的收入分成,而非龙头制作公司通常只能拿到5%到6%。当这些收入被收集到生产者时,需要重新分配。比如扣除制作成本后,给团队一些奖金,然后剩下的钱用来支付公司的运营成本,滚动投资其他短剧。

不过,完成上述环节还有一个重大前提,那就是短剧必须爆款。非热门短剧往往连制作成本都无法弥补。这导致大量短剧公司采取批量生产的方式,每年推出几十部甚至上百部短剧,以概率最大化的方式稀释公司的运营风险。

这场金钱游戏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短剧变剧,就是在提高ROI的前提下定制短剧内容,力争以更低的流媒体成本撬动流量和充值;其次,由于优质产品稀缺,为了在有限的份额内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各种成本的压缩是不可避免的。

《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还提到,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上线的759部微短剧中,豆瓣评分在7分以上的仅有6部。

当然,除了高昂的“流量税”之外,盗版猖獗也是短剧难以赚钱的一个原因。在短剧行业,一部短剧80%的收入是在上线首周决定的。但针对抄袭、盗版的维权成本非常高,起诉周期可能长达两三个月。因此,短剧制作方对于盗版只能选择“放手”。

短剧的发展过程其实和网文很相似。网络文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从“付费”到“免费”的过程。原因之一是盗版内容大量存在且容易获取,导致普通用户不满。支付意愿持续下降。在盗版的制约下,网络文章只能寻求新的收入方式,开始实行通过看广告免费阅读的运营模式,实现流量变现。

如今,短剧行业也呈现出自由化趋势。

字节跳动、点众等公司持续发力免费短剧,推出红果短剧、河马等应用。美团、拼多多等玩家也开始布局免费短剧,试图收获短剧流量红利。然而,这两类玩家在变现方面有不同的优先考虑。后者有自己的变现渠道如电商,而前者作为流量平台,需要在市场上寻找广告主,如网贷、游戏等,让免费的短剧作为流量主变现。 。

但让在线贷款机构成为重要的广告商真的是个好主意吗?

首先,发布网络贷款广告本身就存在合规风险,市场上已有“传播过度消费观点”被罚款的先例。另一方面,网贷广告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小游戏《羊》,就因网贷广告频频遭到玩家投诉。

都说沉迷于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精神上的“杀猪盘”。如果任由网贷广告泛滥,这个“杀猪盘”将不仅限​​于精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