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看多 A 股还有 15%上升空间,大摩看空已无空间,不同投行对大市持有不同观

admin 2024-10-10 阅读:4

10月7日,高盛发布了一篇题为《如果我现在不冲突,更待何时?》的文章。投资策略报告《购买中国股票的10个理由》(如果不是现在,更待何时?购买中国股票的10个理由)将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定为4600点(注:不是上证指数)。

仅仅一天后,摩根士丹利就发布了题为《发改委明确程度有限,市场情绪下跌》的策略报告,并将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下调至4000点。根据10月9日中午的市场情况,高盛认为A股还有15%的上涨空间,摩根士丹利则认为没有空间。

不同的投行对市场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有时,即使同一家投行的不同研究小组对市场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还记得2008年,里昂证券研究部的一个团队认为中国来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5.5%,而另一个团队则认为应该高达8%。他们还组织了一场面向客户的公开辩论。

归根结底,卖方分析师只负责提供意见。观点本身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头脑清醒的投资者不会将卖方分析师的观点作为唯一的参考(无论分析师多么优秀),而是将其作为思考的起点。

那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团队有什么区别呢?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晚了一天,充分吸收了10月8日上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提供的信息以及当天复杂的市场形势。其主要论​​点是,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新信息(可见性)不足,特别是没有提供提振消费者信心和清理房地产库存的详细计划。

因此,认为此刻市场估值水平已充分体现了对当前经济刺激措施的预期,市场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已不大;接下来,需要密切关注房屋销售、零售、信贷等宏观经济数据,以便做出进一步评估。

看多的高盛vs.看空的大摩:观点到底有什么分歧?__看多的高盛vs.看空的大摩:观点到底有什么分歧?

事实上,早在10月8日,摩根士丹利就对国内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出明显保守态度。它与高盛的一个基本区别是,前者对经济刺激措施的范围和深度更加谨慎,而后者则非常乐观。高盛10月7日提出的“买入中国股票的10个理由”中,有5个与政策有关——除了已经公布的政策外,它甚至援引未经证实的媒体报道声称更多政策已经在路上。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高盛策略组现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看好甚至比大多数国内券商还要乐观!

换句话说,高盛认为政策预期要大胆打折,“现在不做,更待何时做”;摩根士丹利认为,只有进一步观察宏观数据才能验证是否应该这样做。前者就是所谓的“赔率思维”,也就是说现在冲进去的赔率明显更高,一旦赢了奖励也很大;后者就是所谓的“胜率思维”,就是你觉得现在冲进去的几率还不够高,应该等到确定了再说。当然,两家公司的信息来源不同,对经济刺激措施的预期也不同;但即使排除信息因素,两种思维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只是投资者偏好不同而已。

仔细观察这两份策略报告,我们还可以发现,高盛特别关注货币政策尤其是银行流动性对股市的影响;摩根士丹利并没有那么关注。高盛提出,央行目前对股市的支持是“史无前例”和“非正统”的,包括价值5000亿的掉期安排、价值3000亿的再贷款,以及对并购和大股东的支持。专项贷款支持增持行为。进一步指出,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的情况不变,股市仍然可以出现飙升。

高盛已经明确表示,堪称近两周争先恐后开户甚至抵押房产入市的投资者的代言人: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和心理影响。历史一再证明,经济政策“U型反转”后,股市普遍会从底部上涨30%以上,平均涨幅达到85%!现在只是开始。 “Profit Upgrade is not the key component(利润升级不是关键因素)”,这是高盛报告的原话。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摩根士丹利一再强调需要密切关注接下来的宏观数据,而高盛则认为现在是仓促行动的时候了:

摩根士丹利的逻辑是:政策的有效性将导致经济复苏,而经济复苏将导致企业利润增加,从而为牛市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个逻辑初步建立,当前的牛市才能持续。

_看多的高盛vs.看空的大摩:观点到底有什么分歧?_看多的高盛vs.看空的大摩:观点到底有什么分歧?

高盛的逻辑是:如果这个逻辑不成立怎么办?日本的通货紧缩已经持续了三十年。日本股市已经持续看跌三十年了吗?此外,随着更多刺激措施的出台,这个逻辑很可能是正确的。

不过,在具体选股层面,高盛强调,与社会消费增长密切相关的公司将受益最多。换句话说,其基本假设仍然是消费将带动经济稳健复苏。至于这种复苏是如何传导的——通过房地产和股市复苏带来的财富效应,通过就业市场的复苏,还是通过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措施?这显然不是任何分析师能够具体预测的。

采用上述哪种观点更多的是信仰问题。我认为摩根士丹利的观点确实有道理,但有一点值得商榷:10月8日上午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提供大量“详细信息”。看了发布会的投资者或许确实觉得还不满意,但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在路上。那次新闻发布会并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确认。

至于摩根士丹利提出的“发布会缺乏可视性导致市场情绪下降”的说法,则更值得商榷:早在发布会之前,A股和港股的回调就已在进行中。 ,甚至在开始之前。经过近两周的大幅上涨,市场无论如何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急于从一场发布会来判断市场情绪似乎不太合理(尽管我认为市场情绪确实受到了影响)。

但有一点我非常认同:未来半个月密集发布的宏观数据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尤其是房地产销售数据,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经济刺激措施的即时效果。如果楼市能够稳定下来,那就万事大吉了。至少现阶段,楼市和股市呈高度正相关,而且前者对经济显然更重要。

你的意见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