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北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教材作为育人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教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代际传承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指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动改革创新,精心打造培根和灵魂。启蒙增长智慧的优质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培根之魂——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加强对青少年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思想倾向等方面的塑造和引领;启迪智慧、增长智慧就是传承;知识、思想的启迪和方法的引导,可以提高青少年在生活和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显然,无论是培根的灵魂塑造,还是启蒙智慧,都应该以此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总结和概括,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并立足于中国独立的知识体系。
一
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经济社会教材、历史文化教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凝结成果。教材体系建设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处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用中国话语表达的对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即用在中国语境中发展起来的术语、概念和理论形式,表达从中国实践经验中得出的规律性结论。加强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必须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作出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中树立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意识和责任感,努力用体现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智慧的知识内容、文化思想、价值观、理论体系来武装人们的头脑。
构建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政治方向决定事业性质和未来愿景。可以说,政治方向是最突出的自主性。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自我主张,独立的知识体系就不可能出现和存在。在推进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特色、人民立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本质。 。政治民族立场、民族情感、家国情怀是文化独立最重要的标志。教材体系与知识体系相同。一旦失去了地位,就根本没有“自主权”了。与其他类型的书籍、论文、文章相比,如果教科书存在方向性问题,影响会更大,因为这种影响往往会影响一代人。因此,教材建设中的方向和引导问题更为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材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诚信创新,通过“两个结合”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壮大,让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成为中国教育的“灵魂”。闪耀的光芒”。
高校建设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必须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人类文明发展遇到的矛盾,以问题为导向。 ,并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教材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真正独立的知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自己实践的知识基础上的。体现我国独立知识体系的教材结论应该来自于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归根结底,实践的逻辑必须服从实践的逻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材评价同社会科学评价一样,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一段时间,一些教材脱离实际,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与教材不能立足实际有关。好的教材应该紧跟时代问题,跟上实践的步伐。它们不仅要帮助人们理解问题的本质,还要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大批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发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回答“世界出了什么问题”、“人类将走向何方”等问题。时代问题。只有立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成果,以生动的文字、简洁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的教材,才能够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也一定能够体现出反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立知识体系。时代问题。
构建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高校必须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明的“根”。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必须以中国为反思、以时代为反思,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学术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这里,关键问题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基础问题。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基础,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一定没有生命力。其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解决中国自身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根据别人完全不同的经验或结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必须根据中国的实践结果来评价。无论如何,语文教材的话语、概念、术语、结构都应该立足中国实践,继承中国语境,用中国语境的语言表达当代问题,讲清楚中国人应该用语言表达什么。熟悉并理解。明确的问题。
构建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中外文化桥梁作用,当好中外各种思想理论的转化者。一方面,构建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必须立足中华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令人尊敬的中国形象。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必须努力讲清楚中华文明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世界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文明的漫长过程。展示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构建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也需要我们吸收世界优秀知识成果,变“别人的存在”为“我的存在”。构建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不是回到过去的中国,而是面向未来的世界;它不仅讲中国经验,而且可以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只有面向未来,我们才能思考更加宏大的世界。在教材体系建设中,我们不能封闭自己。相反,我们应该基于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历史观和文明观,这将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创造。新形式。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材建设始终紧密联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理论创新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课程教材的指导意见》,出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并投入实施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学生读本》等重点教材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读本教育,全面修订大、中、小学各科教材,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肩负起使各级各类学校教材充分体现我国自主知识体系要求的责任。
一是加强教材建设经常性研究。无论是塑造灵魂,还是启迪智慧,都需要研究教材发展的基本规律。教材建设有一般规则,也因门类、学科的不同而有特殊规则。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育人规律也存在差异。不同学校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只有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言语和表达方式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否则,可能会操之过急,甚至适得其反。这些都需要加强对教材基本规律的研究。目前,教材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我们的短板。要大力推进教材基础理论研究,加深对教材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教材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为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取得持久的成果。
其次,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教材形式不断迭代升级。教育和社会发展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教育要主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指南。它们也是帮助学生探索世界、激发认知兴趣的重要载体。教材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新升级,更好服务高层次科技自立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鼓励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材形式和内容,提高教材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教材质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我们必须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材体系。
最后,进一步落实国家权力,加强和改进教材建设和管理,提升教材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一方面,要完善教材编写、审查、出版、使用等管理制度,确保教材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和培养一批熟悉教材的人。纪律建设好、政治素质高、教育素质好的人才,能够编写、审阅和管理教材。好的教材必须实现话语的转化,真正发挥造魂育人的作用。他们必须用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自主知识体系,塑造更多信任党、爱国奉献、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0日第06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