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十个成语故事你知道多少?以下是YJBYS编辑为您准备的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王奢侈残暴,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大臣姜子牙无法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畔隐居。
渭河地区属太子姬昌管辖。姬昌胸怀远大,非常珍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每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诱饵,离水面三英尺。他一边钓鱼,一边说:“鱼儿,快点上钩吧!”有人好心地告诉他,这样是钓不到鱼的。姜子牙微笑道:“鱼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睬。
结果这件事就传到了姬昌的耳朵里。姬昌认为他可能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就派士兵去请他。姜子牙见是士兵,不但不理他,还继续钓鱼,道:“钓鱼钓鱼钓鱼,鱼不上钩,虾就会来作怪!”士兵只得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了一位大臣去请他。姜子牙见是大臣,依然不理他,说道:“钓鱼钓鱼钓鱼,大鱼不上钩,小鱼就会来作怪!”大臣无奈,只好回去禀报。最后,姬昌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见他确实一心要招贤纳士,便答应辅佐他。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姬昌赐名太公。
后来姜子牙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的儿子伯钦被封为鲁国,太公王(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周公仍以摄政辅政王。三年后,伯钦上朝向周公报告政务。周公问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伯钦说:“要改变礼俗,我要费很大力气,比如服丧必须服三年,才能解除。”太公却说:到了之后,五个月后去报告政务。周公问道:“你怎么来得这么快?” ”太公说:“我把君臣的礼仪大大简化了,一切都简单朴素了。太公后来听说了伯钦的政务报告。 ”叹了口气说:“鲁国的后裔必定会北归齐国,政治若不简单易民,百姓就不愿意亲近。唯有易民。接近,人们就会加入。”
“民众”本指简单、大众化的政治。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huì),将“民”字改为“人”,改字为“人”。有了这样的变化,含义就发生了变化,从指政治变成指生活态度,有时还指文章通俗易懂的风格。
3.金色的微笑
西周时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顾朝政,整日吃喝玩乐,迷恋女人。周朝有一个诸侯国,名叫鲍(bāo)。其王见皇帝如此荒唐,前来劝说,幽王根本不听。相反,他囚禁了鲍王。
保国王的儿子洪德看到父亲被囚禁,非常着急,就和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花重金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给她取名“褒姒”,教她宫廷礼仪,然后把她送给幽王。幽王大喜,下令释放鲍王。
褒姒入宫后,受到幽王的宠爱,但只有一件事不如她所愿,那就是褒姒脾气怪异,从来不笑。幽王决心要让她微笑,于是贴出告示:谁能让新王后微笑,赏金一千。通知一出,便有人争相涌入皇宫。有的伸出舌头,瞪眼做鬼脸,有的讲一些荒唐的笑话,但褒姒边看边听,却依然没有露出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名叫郭师父,是个坏人,善于阿谀奉承。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叫“玩烽火戏诸侯”。原来,在古代,遇到敌情,我们主要是依靠烽火台来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诸侯国各处,相邻的两个烽火台都能看到对方。如果白天在某个地方发现敌人,他们就会点燃干狼粪,依靠“狼烟”传递信息;如果是晚上,他们会点燃柴火,依靠火光来传达信息。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消息就会传遍全国,各地诸侯都会率领大军前往京都,等待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划非常高兴,决定试一试。有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登上了城楼之巅。他们走上讲台,眺望远方。他们将远处的山河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浓烟冲天。远近诸侯见烽火燃起,以为敌人来犯,便命兵马赶往镐京。他们冲到浩京城门口,却看不到任何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一下,褒姒被逗笑了。她嘲笑幽王如此鲁莽,嘲笑诸侯们如此容易上当。褒姒笑了,幽王高兴,当即赏赐郭氏父亲一千两黄金。诸侯大怒,自知上当,大骂一声,引兵而回。
幽王并不关心这些。为了看到褒姒的笑脸,他多次上演这样的闹剧。不久,戎人前来攻打镐京。幽王见戎人果然来了,赶紧派人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但这一次,皇子们以为皇帝是在跟皇后玩,所以都留在了原地。就这样,镐京被戎人俘虏了,幽王逃到骊山下被杀了,褒姒被戎人俘虏了。
成语“一笑千金”形容美丽女子的笑容非常难得,价值千金。
4、山水流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虞伯牙,精通音乐,琴艺高超。他是当时著名的路德演奏家。
一天晚上,博雅乘船游览。迎着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了琴。琴声悠扬,渐渐好听。突然,他听到岸边有人惊呼。伯牙闻声,下了船。他看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立即请樵夫上船,热情地为他演奏。伯牙奏起赞美山的曲子,樵夫说:“太好了!雄伟、庄严,就像泰山冲入云端!”当他弹奏出汹涌澎湃的波浪时,樵夫又说:“太好了!好广阔,好辽阔,就像看到滚滚的水流,无边无际的大海!”博雅很兴奋,激动地说:“我的知心朋友!你真是我的知心朋友。”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朋友,也比喻优美的音乐。
5、道不拾遗物
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因平息旧贵族势力叛乱有功,被称为郑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他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严格的刑法来对付犯罪行为,因此国家没有盗贼。 “道不拾遗”(东西在路上丢了,别人也不会捡);街上的桃树、枣树结满了果实,却没有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治国有方,郑国变得富强。虽然连续三年遭受灾害,但人民没有遭受寒冷和饥饿。
“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里不关门”一起使用,形容良好的社会风气。
6.为了正义而杀害亲人
春秋时期,魏国的周绪(yù)杀了他的弟弟魏桓(huán),自立为王。
周旭驱使百姓打架,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皇位不稳,便与心腹石厚商量解决办法。石厚去请教他的父亲、兵部尚书石(què)如何巩固周绪的统治地位。史对儿子说:“太子即位,必须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才会稳固。” ”石厚曰:“周绪杀兄求帝,周天子不许如何?石侯说:“陈焕公很受周天子信任,陈、卫两国是友好邻邦。”父亲的话还没说完,石厚就急忙道:“你的意思是找陈焕公帮忙?”石侯连连点头。
周旭、石厚准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齐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到陈国处决周旭。魏国大臣们认为石侯是石氏的儿子,应该宽待。石遂派家臣到陈国杀石厚。历史学家认为石氏弑子是“灭亲大义”。
“以义除亲”现在指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偏待犯罪的亲戚。
7. 瞄准各处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爱妃骊姬的怂恿下,杀死了太子申生。太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狄、梁。
后来晋献公死,夷吾在秦穆公、齐桓公的帮助下称王。他害怕重耳回来争夺皇位,所以派人杀了他。于是重耳历经千辛万苦从狄国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待重耳及其弟子子孚、赵奢、呼偃等人非常厚待。他还把自己家族的一个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生活了七年,过着非常安逸的生活。他不想再回到晋国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继位为齐王,齐国开始衰弱。子夫、赵水、呼偃等人来到桑园暗中商议,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这件事。齐姜是巾帼英雄。她希望丈夫能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对重耳说:“师父,您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您走吧!男儿必干一番事业,思妻贪图。”安逸是没有未来的!”
重耳听了大吃一惊,说道:“我无意离开你,我不会离开齐国!”齐姜听后,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与子服等人商量喝重耳的方案。醉酒后,被送出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时终于回到晋国,成为晋王,史称晋文公。
“志存高远”这个成语,常指人们立下远大的志向。
8. 远离
春秋时期,重耳逃往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就以君王之礼迎接他,待他如贵宾一般。
有一天,楚王设宴款待重耳,突然问道:“如果你有一天回到晋国成为王,你将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说道:“大王,您有美丽的侍从,有珍贵的丝绸,有珍稀的鸟羽,象牙、兽皮在楚地也盛产,晋国怎能向晋国提供什么珍奇之物呢?”国王?”楚王说:“公子太谦虚了,不过你应该给我看点东西吧?”重耳说道。潇潇回答说:“如果蒙你赐福,我能回国执政,我愿意与贵国交好。如果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会下令军队退三棚(一棚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你的原谅,我就再和你战斗。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了晋国,成为了国王。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晋两军交战。晋文公为了兑现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城濮。楚军见晋军撤退,以为敌军害怕,立即追击。晋军利用楚军嚣张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败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不与人争斗或主动屈服。
9. 病(gāo)和死(huāng)
春秋时期,晋国晋景公病重。他听说秦国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就派人去请教。
太医到来之前,晋景公恍惚地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两个孩子在他身边轻声说话。其中一人说道:“神医马上就来了,我想我们这次是逃不掉了。”另一个孩子说:“没什么好怕的,我躲在床顶上,你躲在药膏下面,不管怎么样,不管他怎么用药,我们都帮不了他。”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就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此病无药可治,病已到末期以上,药膏下,艾灸不能治,针灸达不到,汤剂和药物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种病确实没有办法治愈。”
晋景公听后,认为医生所说的确实是梦中两个孩子的对话所证实的,于是点点头说道:“你的医术真高明!”说完,他就让人送了一份厚礼。交给大夫,让他回秦国去。
成语“病入膏肓”是指疾病严重到无法治愈的地步。它也经常被用来描述不可逆转的情况。
10、唇齿冰凉
春秋时期,晋襄公想要扩张自己的实力和疆土,所以想找借口出兵灭掉虢国。但晋国与虢国之间有虞国,征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如何才能顺利通过虞国?”晋献公问群臣。荀息大夫说:“豫王目光短浅,贪图小利,只要给他美玉和宝马,他就会答应用路。”晋献公有些依依不舍。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说道:“虞国与虢国是近邻,相依为命。如果虢国灭亡,虞国就很难独自生存了。你的美玉和马匹只是暂时的。”存于豫公。”晋襄公听后,采纳了荀息的计谋。
豫王看到这两件贵重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当他听说荀息要走这条路去虞国时,他立刻就答应了。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连忙拦住他,说道:“不不,虞国和虢国是相依为命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是相依为命的。”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就会陷入危险,俗话说:“唇亡齿寒”。 ”愚公曰:“晋为大国,今特送美玉、马马交友。就不能借一条路让他们走吗?”宫之奇连连叹息,知道虞国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于是带着全家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军乘虞国之机,灭了虢国。又俘虏了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指的是双方关系密切、利益密切。
11、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实力弱小的郑国自知兵力不足,便请晋国充当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放弃攻打郑国的想法。其他国家都害怕强大的晋国,所以决定撤军。郑王为了感谢晋国,派人向晋国赠送了许多美女和名贵珠宝。晋敖公收到这些礼物后非常高兴,将一半的美女赏给了大英雄魏绛。不料,刚正不阿的魏绛拒绝了,并劝告晋哀公:“晋国虽强大,但不能大意。因为人们在安全的时候,应该想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样才能避免危险。” ”晋敖公听了魏绛的话,知道他始终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从此更加尊敬他了。
成语“居安思危”是指在安全的环境中思考可能发生的危险。
12、坐在柴火上尝尝勇气
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败,受重伤。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富察一定要为自己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强军事训练,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军击败勾践。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他的谋士文种劝说:“吴王贪财好色,你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文种的建议,派文种带着美丽的西施和财宝去贿赂。 lù)武王。
文种见到吴王,献上礼物,说:“越王愿意降服为臣,请恕罪。”伍子胥站起来大声反对:“勾践有远见,文种、范蠡精明能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报仇的。”他们回去吧!”此时夫差认为越国已经不再是威胁,而且他也爱上了西施的美貌,于是不顾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请求一出,军队撤回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兼大夫范蠡到吴国侍奉吴王,放牧牛羊,最终赢得了吴王的青睐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并返回中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准备复仇。晚上他睡在一堆稻草上,枕头上放着武器,屋里还挂着一颗苦胆。他每天早上起床就尝尝苦胆,就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记了三年的耻辱吗?” ”他让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让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下田与农民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纱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官员和人民。越国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兵源充足,粮草充足,由弱转强。
何况武王夫差打败越国后,迷恋西施的美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还嚣张、嚣张。他听信了奸臣的恶言,杀死了忠臣伍子胥。此时的吴国看似强大,实则衰落。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率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联盟首领。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突然出击,一举击溃吴兵,并杀死了太子好友。夫差闻讯后,赶紧率军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吴国不可能一下子灭掉,就答应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伐吴。此时吴国已是强盛,无力抵抗越军,屡战屡败。最后夫差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却执意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无法讲和,后悔自己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他羞愧难当,拔剑自刎。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奋发图强、奋发图强报国仇的人。
13. 在东部申请 (pín)
古代,越国有两个女人。一个长得漂亮,名叫西施,一个长得丑,名叫东施。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模仿她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心痛不已。她走在街上,双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东施看到她,觉得西施这样漂亮,就学着她在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路人看到她这个样子,都吓得东躲西藏,不敢看她。
后来人们用“模仿别人的长处、模仿别人”来比喻不知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而模仿别人。
14.年轻人很可怕
孔子周游世界时,曾见过一个孩子,他的言行举止都很不寻常。童子用泥土筑了一座城堡,坐在里面,挡住了孔子的去路。孔子问他为什么堵住他的车不让他过去。孩子说:“我只听说过城市里有汽车行驶,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城堡里有避车的!”孔子非常惊讶。他没想到,这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能有这么好的成绩。说。孩子说:“听说鱼生三天就能游,兔子生三天就能跑,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孔子听了,叹息道:“你生下来真是太可怕了!”
成语“少年可畏”现在指的是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越长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