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者跨越山海,奏响合作共赢乐章,为祖国 75 周年华诞献礼

admin 2024-10-07 阅读:2

金秋十月,国泰民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华大地奏响新时代轰轰烈烈、奋发有为的乐章。

万里之外,中国建设者跨越千山万水,投身建设“发展路”、“梦想桥”、“繁荣港口”,以昂扬进取的姿态,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

唱同一首歌

奏响合作共赢篇章

2日一早,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机电工程管理部经理任克来到项目办公楼检查机电系统。国庆期间,该项目正进入内部装修、部分机电设备及管道连接的最后阶段。这也是作为该项目机电“护航”的任科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中埃“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埃及总理马德布利称该项目是埃中友谊的象征。他表示,中国企业运用和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埃及工业的发展。

“正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才能参与到许多大型海外项目,并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任科加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海外团队。 11年来,从一个行业“新手”到自己掌管自己的企业,任科笑着说,自己是伴随着“一带一路”一起成长的“同行”。

在任克的“洋徒弟”马哈茂德·哈基姆眼里,“师父”的拼搏精神最具感染力。 “加入团队后,任经理一步一步教我,帮助我学到了很多现场安装和质量管理技能,我衷心感谢中国师傅!”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十一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像任科这样有志向、敢于拼搏、在海外成长的中国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

升国旗、唱国歌、致敬、祝福。这是10月1日凌晨,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中方员工史志辉和同事们特意安排的。升旗仪式结束后,他立即回到岗位,开始准备工作。当天与业主会面所需的材料。 “我在非洲的11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落地生根的11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赢得更多赞誉。”

石智慧于2013年加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亲自参与并见证了项目所在地从中非小渔村到大型港口的历史性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在深水港和通港高速公路的带动下,港后产业园区也不断崛起。

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石智慧不仅在海外成长为岗位上的专家,还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了他的“最喜欢的学生”——喀麦隆青年埃里克。 ·埃尔曼·德夫·福措。在石智慧的带领下,福措在短短几年内从一名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一名项目技术顾问。

从交通、能源到电力、住房,中国建设者在非洲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工程,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努力改善民生。中国建设者艰苦奋斗、只争朝夕,把中非合作共赢的纽带拉得更紧。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__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

共同守护一抹绿色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国庆期间,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秘鲁项目区经理王汉涛正在做日常必修课——仔细检查秘鲁安第斯国家山脉沿线树木的生长状况高速公路项目。 “海拔500米,是欧洲山毛榉最适宜生长的高度,欧洲山毛榉喜光、喜温。海拔1500米以上,本来就不怎么耐寒的桉树就不能再生长了。”种了……”不到一年前,王汉涛被调到工地林业管理。他对安第斯山脉每种苗木的“性格”了如指掌,成了同事眼中的“园林专家”。

由于跨越多个纬度和海拔,中铁二十局承建的秘鲁安第斯国道沿线分布着多种物种。如何在建设高品质高速公路的同时保护安第斯山脉的原始生态环境,是王汉涛和他的同事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生态环境不能因为建设而破坏!”去年12月以来,王汉涛带领同事向数万名项目员工和沿线居民科普森林保护知识。为了保护沿线的原生森林,他和秘方员工将红线内的树木一一标记,并利用先进的移栽技术将它们“搬迁”。施工完成后,它们被搬回原来的位置并受到精心照顾。

中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让项目所在瓦努科省林业局连续三年给他们写了三封感谢信。信中表示,中国企业是有责任、有责任的国际承包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承诺,为秘鲁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为保护安第斯山脉森林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设者不断深化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积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帮助项目所在国寻找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路径。走环保共赢的发展道路,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贡献力量。

在阿联酋迪拜市中心以南的沙漠腹地,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园区五期900MW光伏项目引人注目。国庆期间,项目经理助理方志超照常从上午9点开始了一天的现场检查,细致监控各项运行指标,确保电站各发电机组平稳高效运行。

弘扬绿色发展理念,用中国技术打造沙漠中的“能源绿洲”,是方志超的职业梦想。四年前,当他刚结婚来到这里时,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沙丘。他与阿尔巴尼亚技术人员一起扎根沙漠,反复实验,优化了13万根光伏支撑桩的桩长和桩型。 2022年3月,当他在电话里听到女儿第一声来自中国的哭声时,方志超还在一线工作,确保项目区块并网发电前的系统调试。

“女儿出生时我没有陪伴在家人身边,我感到非常内疚。我很自豪能够见证中国企业在迪拜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光伏电站从蓝图变成现实。”方志超说,“这个国庆节,我还是不能回国陪女儿,但项目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到‘绿色电力’安全稳定输出,一切辛苦都化为泡影。”工作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雄厚的技术实力、过硬的工程质量、负责的专业态度,是该项目外方业主、执行董事穆罕默德·迪纳尔对中国建设者的真诚评价。

新时代以来,中国建设者积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治理国际合作,扎实改善生态环境,为共同发展开辟新思路、注入新动力。 “南半球”的发展。

像家人一样亲密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_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_

诠释命运与共同情感

3日凌晨,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尼亚比胡项目负责人李兵仍坚守岗位,驾驶皮卡车巡线。这是他在卢旺达项目前线度过的第八个国庆节。在他眼里,坚持和奉献是送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

去年5月初,卢旺达西部省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中国路桥卢旺达办事处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赶赴灾区救援,抢占连接灾区与外界唯一的48公里交通大动脉。暴雨期间,李兵和突击队员冒着山体滑坡、洪水上涨的危险,奋战30多个小时,修建便道,使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到达受灾村庄。当李兵谈及那次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经历时,他说,洪水淹没了多个村庄,冲毁了道路,遇难人数达到130人。“灾难当前,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企业伸出援手,让我深受感动。我很幸运能够在中国企业工作,我爱我的公司!”当地受灾员工赛斯激动地表达了感激之情。

作为最早进入卢旺达的中国企业之一,中国路桥已在卢旺达扎根半个世纪。 “有事找路、找桥”已成为当地人的一句俗话。面对每一次灾难和危机,这一承诺从未落空。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于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在于心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海外的中国建设者们书写了与当地人民同舟共济、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创造了同舟共济的感人故事。

对于中马两国共建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简称“马东海岸铁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刘洋这位承包商长期以来一直将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国庆期间,刘洋忙碌在一线,组织各项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严把安全关,是刘洋坚持的工作原则。去年12月,马来西亚登嘉楼州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中交马东铁路项目第三分公司接到当地政府部门紧急救助后,分公司领导刘洋带头,迅速成立了由中方和当地员工组成的中马协作救援队,第一时间派出人员和装载机尽可能。飞机、重型卡车部署在救灾一线,200余名被困群众和大量生活物资成功转移至临时避难所,尽最大努力保护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东马铁路项目已完成70%以上建设。迎着黎明,刘洋想象着这条现代化铁路建成后穿过沃野、经过海岸、连接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美妙场景。他说,当时他可能已奔赴另一座山和另一片海,但这条铁路承载的中马两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记忆将留在他的心里。

一条路、一座港湾、一片森林、一份爱心……浸透着中国海外建设者的汗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连接着跨越山海的心,诠释着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和力量。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 严杰 常天童)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7日第02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