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
改革创新典型案例【9】
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第一步和突破口。记者从区市场监管局获悉,目前,浦东新区已通过核准系统完成各类经营主体设立登记4.5万余户、变更登记约9.4万户,充分释放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和社会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浦东新区深入推进商事登记确权制度改革,重点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登记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的商事登记核准制度。营商环境。与此同时,全国首部关于登记核准制度的地方立法——《上海市浦东新区商事主体登记核准制度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实施引领并确保浦东走在商业制度创新的前列。
放宽市场准入
打造登记制度创新“组合拳”
确权制度最大限度地将经营自主权归还给经营主体和市场,市场准入的制度交易成本显着降低。
《若干规定》不仅明确落实登记申报和承诺制度,申请人必须自主申请名称登记并提前作出承诺,显着提高了名称申报的成功率;还简化了经营范围登记要求,明确经营主体只需登记主营业务项目、许可项目和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项目登记申请。这意味着经营主体可以在不改变经营范围的情况下,直接从事非主营业务一般经营项目,为其寻找新赛道、新发展空间提供更多便利。
为进一步扩大“一证多址”覆盖范围,打破经营主体在浦东发展的空间瓶颈,真正实现“一证一证、多地经营”,《若干规定》规范2017年自贸试验区“一证多址”登记改革固化,打通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三个登记机构登记通道,推动浦东先导区与临港新区改革开放联动、创新发展协同。
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一家公司注册在临港,营业地点在张江,只需到临港登记机关登记实际经营地址,无需设立当然,在张江设立分公司也是公司的选择之一。
简化注册流程
树立便捷高效服务“主基调”
以往,经营主体修改章程或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均需向登记机关申请备案登记。 《若干规定》实施后,“外商投资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法人登记联络人、法律文件接收人”等一系列高频备案事项调整为“企业法人主体”独立披露”事项。目前,经营主体可在相关事项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一网通”平台自行填写调整信息,无需向登记机关申请进行注册。不少企业负责人感叹,“通过全程网上报名流程和全程网上自主公示流程,营业额有效降低,企业获得感显着提升。”
《若干规定》明确,股东登记、确认过程中不再收取转让协议。除法定代表人登记外,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等各类企业自治流程材料将不再收集,由经营主体自行留存备查。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企业需要变更股权时,需要提交5份申请材料,现在已经减少到3份。希望通过减少政府对经营主体独立经营的行政干预,权力还给企业,尊重经营主体自主经营的原则。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坚持以“管”促“放”
能管,才能放开,商业主体才能更好发展。 《若干规定》结合“放开”具体情况,打造“以托管机制为抓手、以信息公开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信用分类和分级监管制度。
“自主披露、精简材料并不意味着企业主体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就发生变更。”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规定》规定,经营主体未按要求独立披露、留存文件,托管服务机构未按要求独立披露、留存文件。在履行相关义务等情况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督促经营主体提高内部自主权,强化主体责任,依法进行经营管理。
浦东推出登记确认制度,是市场监管部门不断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思路、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这是商事制度改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也是浦东对标国际规则的标杆。是推动制度开放的有力举措。
下一步,浦东市场监管局将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关注经营主体的难点、痛点、堵点,充分发挥立法“试验田”,继续深化和推进改革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为经营主体放权赋能,可以更好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让经营主体有更大获得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