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为何饱受争议?真相竟源于这些因素

admin 2024-09-30 阅读:14

网络上一直有很多关于清朝的负面评论。一些民族主义者更有可能讨论敏感话题,而解释来自互联网早期写的帖子。这些帖子的内容也直接摘录自民国时期文人写的抹黑清朝的文字,以及地摊的野史。可以说,网友们讨论清朝都是道听途说、野史而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国家可以灭亡,但历史不能终结。朝代的更替、文化的传承,无不依赖于历史的传承。过去有二十四史,现在有即将完成的《清史》。清朝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正史记载清朝的历史。

仓促编撰的《清史稿》只是一份历史手稿。此外,《清史稿》在地名、人名、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少错误,对事件的描述也自相矛盾。它还美化清朝,故意歪曲一些历史事实,故意不提及一些历史事实。因此,它被批评为既不客观也不完整。

在一本比较权威、全面记录清朝历史的正史书出版之前,人们只能自由选择各种解释,阅读各种杂乱的文字。大多数人不读《清史记》、《东华史记》、《清史稿》、《清史列传》、《清史年谱》和《清通鉴》,因为史书生硬难懂,只能选择看网上流传的。历史悠久的文章,还有各种地摊杂文、野史,文笔通俗,内容精彩。

另外,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全面否认。否认清朝存在的意义和所取得的成就。目的是恶意抹去这些,就好像清朝从来没有出现过,从来就不是一个王朝。

受这种取向的影响,当时的笔也流露出抹黑清朝的时代潮流。一时间,太后下嫁、滴血、粘棒、雍正无头葬、刺客吕四娘等民间故事纷纷涌现,广为流传。从此,清朝的形象就是一个恐怖、血腥、残暴的王朝。剩下的只有鄙视和羞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高领导人立即重新评价清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王朝的形成为今天的领土奠定了基础。”毛主席高度评价清朝为国家统一、国家统一、维护主权所作的贡献。在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清朝。满族人才培养也是从那时开始建立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清朝开始出现整治之风。一时间,不少学者参与清史研究,积极重新审视清朝。其中,已故清史界资深人士王中翰先生[独立完成《清史列传》的校对]是一代值得千古传诵的学者。他为正史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

清史编纂从建国初期就开始讨论和准备。 20世纪50年代,戴乙先生得到国家的规划,组建清史编修队伍。后来,什么也没发生。然而,戴毅先生就这样等待了半个世纪。

戴毅后来说:“我的一生就是研究《清史》,不管怎样,我都会研究它。”

漫长的半个世纪里,三十多岁的学者戴乙先生已成为老人。他还为清史的编纂准备了半个世纪。这些年来,他深入研究清史,着有不少著作。

经过多年呼吁尽快启动清史编修工程,200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清史编修委员会,并立即向各方拨款3000万多元启动工程。这是一项以编纂《清史》为目的的国家文化工程。世人称之为“清史工程”。

2004年,清史编修工作正式启动。 2005年,《清史》体例和《清史》目录起草方案发布。 2012年,《清史》初稿完成。开始进入审核阶段。 2014年进入第二次审查阶段。此后,进入第三次审核阶段。 2018年基本定型。

《清史》一共有稿,分为初稿、初稿、二稿、三稿、刊样。据悉,《清史》第二次审稿阶段删减、增加了大量内容。第三次审稿是发表的最后阶段。据悉,戴毅老师将亲自审稿,并为所有稿件撰写修改意见。很难想象一个老人每天要复习很多单词。超过3500万字!

【参与编纂《清史》的学者无法想象戴乙先生的工作量】

【国家清史编修委员会内部办公区】

【参与《清史》编撰的我国清史研究新锐】

作为21世纪新修订的历史书,《清史》编委会总负责人戴毅指出,由于现代人书写水平的限制,《清史》使用白话文。 ,与《清史稿》的文言文截然不同。 。同时,《清史稿》篇幅简洁、清晰,而《清史》内容详实。还增加了清代绘画的照片目录,分析了光绪死因等大量历史谜团。这本书绝对是研究清史的人必读的书。

总负责人戴毅先生指出,《清史》有四个特点;

第一,政治可靠性

二、事实正确

三、丰富周到,各方面全面(内容丰富,记录全面)

四、创新(与时俱进,尊重实际。为了尽快被广泛阅读,文字以简单的白话文为主,带有一点文言文的文字)

参与编撰工作人员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学者、故宫博物院学者以及台湾清史领域的人才参与了编撰。总共2000多人,成本9亿多元。此外,还出版和翻译了大量满文文献、西文档案和清代书籍等学术著作。 【借助这个文化项目,《清史录》提前审核,《清史录》txt格式电子书已全网公开】

这些机构都是我国最前沿的研究清史的官方专业机构。参与编撰的人肯定都是老学者。半个世纪以来,戴毅先生一直在努力奋斗。从20世纪50年代的准备到现在的结束,时间是不饶人的!

很难说具体是哪家出版社出版了《清史》。但不排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可能性。这是国家级文化项目,出版社可能比较官方。例如人民出版社。不过我个人认为很可能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因为它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牵头的,参与编辑的人还包括该校清史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研究近代史的研究生。

据最新消息,清史工程已接近完工。去年《记录》采访了戴毅先生,报道发表于2018年,目前还没有发表的消息。不过,我个人认为《清史》很可能会在2018年底、2019年初、或者2020年、甚至2021年出版,这只能是猜测。总而言之,速度还是蛮快的。

《清史》的格式和内容由全国清史编修工程于2005年起草出版。 【目前,【通史】【传记】和【图录】的最新消息已经出来,显然,它们都已经敲定。目前还没有关于【点志】和【历史表】的消息,说明这部分内容尚未最终确定】

《清史》体例为【通志】、【典志】、【传记】、【史表】、【图录】。根据最新情况,该系统已经完全定型。

【通济】记录了清朝近三百年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起因和影响。内容可以采用《清史年鉴》、《清通鉴》的形式。据最新消息,事件过程以章节的形式记录下来。

【典志】记载了清代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经济、金融、商业状况。

【人物传记】忠实记录清代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最后不写任何评论,让世界自由评论。

【史表】以表格形式记载了清代皇室世系、亲王、公主、相关机构人员、大臣等名单。

【图片目录】收录了有关清代社会、各种情况、历史人物的图片和照片。并对每张图片、照片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

以下是2005年出版的目录:

同济(共八册)

第一卷原名【创业】:满族的崛起与清朝的建立(1583-1643),共61年【本卷的名字据悉最后定名为【创业】】

第二卷原标题:清朝入关平定南中国(1644年-1683年),共40年

第三卷原标题:康熙统治与雍正变法(1684-1735),共52年

第四卷原标题:乾隆统一中国(1736-1795),共60年

第五卷原名:清朝的衰亡(1796-1839),共44年

第六卷【危机局势】原标题:外国武装侵略与国内农民战争(1840-1864)共25年【已知本卷最终定名为【危机局势】】

第七卷:清朝自强运动及其失败(1865-1895)共31年

第八卷 晚清变法与清朝灭亡(1896-1912)共17年

古典纪事(共三十九卷,三十五纪)

天文历卷九【记录清代天文观测和历法编纂】

第十卷 地理【据了解,最终的新书名是《海洋编年史》,极有可能被追加到《地理》之后。 《海洋纪事》记载了清朝海军、海军发展、海防,以及整个北洋水师直至灭亡】

第十一卷 生态环境纪事【记录清代地震、水灾等灾害】

第十二卷 人口学【记录清朝人口情况】

《民族志》卷13、14【记录清朝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状况】

卷十五 官志【记录清朝官方情况】

卷十六 律录【记录清代法律的发展、变化和实施】

卷十七 八旗【记录八旗制度的兴衰及其具体情况】

第十八卷、十九卷 军志【记载清朝军事制度,介绍清朝军事制度】

第二十卷:边事【记录清朝时期,特别是康熙年间及晚清时期的边境情况】

第二十一卷 澳门、香港档案【记载澳门、香港的割让过程及原因】

《外交实录》卷二十二、二十三【记录清朝外交情况,特别是晚清外交情况】

卷二十四 华侨志【记录清朝时期中国人南洋、西洋的情况,介绍清朝时期华侨的情况】

卷二十五农志【记录清代农业发展过程】

第二十六卷 手工业纪事【记载了清代手工业,特别是江南丝织品的发展和过程】

卷二十七商志【记载了清朝的商业活动和发展,很可能介绍了晋商、徽商等私商国家的故事。 】

第二十八卷 对外贸易纪事【记录清朝对外贸易情况】

第二十九卷:近代工业交通志(附易递)【记载了清末近代教育、交通的发展,如铁路建设、邮局、运输等】

卷三十财志【记录清朝的财政状况】

第三十一卷:漕运、盐政、钱法志(附财政)【记载了清代漕运、盐政以及货币、银行的发展和过程。 】

第三十二卷:氏族纪事(有保证)【内容很难猜】

《宗教志》卷三十三、三十四【记载清代宗教活动。很可能集中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和道光年间较为活跃的天理教和白莲教。 。教】

《会党教派实录》第三十五卷【记载了清代民间广泛活动的各种帮派、教派】

第36卷 礼俗【内容很难猜】

第三十七卷 教育年鉴【记录清代教育情况】

第三十八卷 赈灾志【记录清代救灾情况】

第三十九卷 思想文化年谱【记载了清代思想文化发展情况,很可能包括清代相关思想家的传记】

第40卷学术年谱【记载了清代的学术发展,很可能包括相关清代学术学者的传记】

第四十一卷:西学年谱【记录清代西学活动】

第四十二卷:诗歌小说【记录清代诗歌、散文、小说的发展,很可能包括相关诗人和小说的传记】

第四十三卷:戏曲书画【记录清代戏曲书画的发展】

第四十四卷:科学技术年谱【记录了清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可能包括清代相关科学家的传记】

卷四十五 水利志【记载清代水利建设、管理、发展】

卷四十六建筑年谱(包括宫殿、园林、民居等)【记录清代宫殿、园林、民居的发展情况】

卷四十七 医疗卫生纪事【记载了清代的医学发展和医疗状况。比如,可能会重点讲述清代的反花情况,很可能会收录清代相关医家的传记。 】

传记(共二十二卷)

【清代所有重要历史人物和小人物传记。至于是否有《妃子传》,或者哪里记载了妃子的故事,就不清楚了】

【三张图都是《清史.传》初稿,按时代对人物进行分类。最后有传记七篇,皆为清代主要学者及相关民间人物、小人物的综合传记。另外,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传记很可能出现在《农民领袖传》中

四十八、约80人参与活动

第四十九卷:顺治、康熙两代人物约100人

第50卷:康熙朝人物约100人

第51卷:康熙朝人物约100人

卷五十二:雍正、乾隆两代人物约100人

第53卷 乾隆朝人物约100人

第54卷 乾隆朝人物约100人

卷五十五:嘉庆人物约100人

卷五十六:嘉庆、道光时期人物约100人

卷57收录道光年间人物约100人

卷58收录咸丰朝人物约100人

卷五十九收录同治朝人物约百人

六十卷收录光绪年间人物约百人

第61卷:光绪朝人物约100人

卷六十二:光绪、宣统两朝人物约100人

第 63 卷:约 250 名学者

第64卷:文艺界人士约250人(包括书法家、画家、演员)

第65卷 忠烈、孝义、循礼约200人

第66卷:商界、科技界人士约200人

第六十七卷:少数民族、宗教团体、华侨约200人

第68卷:约250名农民领袖、革命者和妇女

卷六十九:《一民一》(明清时期)、《一民二》(清民时期),约250名外国人

史表(共十三卷二十九表)

【史表采用表格形式,大体沿用《清史稿》的【表】体例和内容形式。很可能只记录了名单,而没有记录人们的事迹。相当于数据表]

第70、71卷历史事件表【记录了清朝近三百年来每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相当于清史的编年史,可以方便了解历史脉络,简明历史清朝进程]

卷七十二:清帝世系表及王子公主表【记载清朝皇室世系、王子、公主等列表】

卷七十三:大臣封号表及四活佛表【记录清代大臣封号名单,以及四活佛及其他人员名单】

卷七十四:清末各国国王大臣表、军机大臣表、宰相表、各国事务大臣表【记录清单】清末国王大臣、政务大臣、学士、军机司大臣、晚清各国事务大臣、晚清内阁等]

第75卷:部部长名单【内容很难猜】

卷七十六:总督表、总督表、将军表、总督表、驻守大臣表【记载各省都督、都督、地方将军、地方尉、驻守大臣等名单】

卷七十七:提督表、布政使表、总使表、学使表、学务表【记载各省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地方教官名单】

卷七十八:中外条约表【记录与外国签订的条约,重点记录清末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卷七十九:册封使节名单、驻外使节名单、外国驻华使节名单【记载册封使节名单、驻外使节名单、外国驻华大使名单等】

卷八十李恪进士榜【记录清代所有进士名单】

卷八十一:书院学校一览、清季报刊一览【记载清末书院学校及报刊一览】

卷八十二:文学不幸榜及教案表【记载了清代文学监狱受害者名单,以及所有教案中死亡者名单】

目录(共十册)

【图录是新建立的格式,主要收集清代的图画、照片,并附有文字介绍和有关这些图画的故事。相当于用图画来描述清朝。清史编纂委员会共有晚清社会场景和人物照片20万余张。其中,精选照片8000张收录在《目录》中。其他有关清朝的图片均为故宫博物院、各大博物馆、私人收藏、台湾机构及相关人员提供的扫描件】

(【图片目录】二审样本)

(【图片目录】的书影)

第83卷:地理(疆域、山川、首都、行省等)【相当于清代行政地图百科全书】

第84卷 生产(农织、井盐、瓷器、农耕、棉花、制茶、放牧、水利、河道治理、晚清工业)【包括农耕、纺织、井盐、瓷器、农耕、棉花、图画和照片涉及清末制茶、放牧、水利、河道治理、工业发展等】

第85卷:商业与对外贸易【含清代商业与对外贸易相关图片及照片】

卷86 礼仪(与政治制度礼仪相关的图片,如祭孔、祭农、祭天、农耕、婚礼、巡视、木兰秋节、万寿等)

第八十七卷 军事(作战、防御、武器、演习等)【内含清朝军装、作战、武器、演习、士兵图片及照片】

第88卷 民俗风情(行业、民族节日等)【内容不清楚】

卷89 建筑(宫殿、园林、陵墓、城镇、宫殿、民居、风景名胜区等)【含清代宫殿、园林、陵墓、城镇、宫殿、民居、风景区等图片及照片】

第90卷 美术(书法、绘画、碑刻、服饰、器物、工艺品、戏曲等)【包含与书法、绘画、碑刻、服饰、器物、工艺品、戏曲等相关的清代图片、照片】

第91卷 宗教【内容不清楚】

卷92 肖像(肖像、照片)【含清代历史人物肖像及照片】

(共92卷,每卷约35万字,总计约3220万字。)

【最终确定,共92册,总字数超过3500万字】

《清史》最终目录以最终出版为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