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引领下,中国铁路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admin 2024-09-27 阅读:23

——总书记带领我们谱写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历史见证波澜壮阔的征程,时间铭刻奋斗的足迹——

国庆前夕,龙龙(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梅州西至广东龙川西高铁段开通运营。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

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铁路事业迎来曙光。如今,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中国高铁以“复兴”为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中国铁路的沧桑历程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缩影。

“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完成中华大地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考试之路。

“今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庄严宣告。

在强国之路上砥砺前行,踏上新征程。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我们比历史上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可行的、稳定的,是强国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北斗”网络在天空中熠熠生辉。今年9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将第59颗、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飞向太空。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与国家发展共鸣,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北斗系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

从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嫦娥一族”谱写探月精彩篇章,从建造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到“天问”探火、“羲和”追逐太阳一次又一次追逐梦想的天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追求、筑梦的高度。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前进,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不断加深认识——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崇高,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明确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具体、可行,对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现代化。意义。

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中国实际,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这既是理论总结,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康庄大道。”

“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总结和深入阐述,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2023年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化’的神话,展示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础。”中国的解决方案。”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新征程如何进一步聚焦?我们必须依靠中国——风格现代化。”

策略持续改进——

正确运用战略战术,是我们党创造光辉历史、长期取得伟大成就、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承、运用、发展好。”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时代以来,我国把科技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

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短短七年多时间,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变为现实,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拉美,从硬互联互通拓展到软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

“中国式现代化是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的。”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分步推进,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引水管线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威远县元古堆村。他走进村民马岗家的低矮土坯房,从墙根的水箱里舀了一勺水,尝了尝。咸水的味道让总书记皱起了眉头。随后,总书记专程到银涛供水工程工地考察并告诫“民生是第一要务,治水是重中之重”。

涛供水工程穿过隧道和山脉,输送清澈的水。今年9月11日,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天水市麦集区考察。当得知近600万人将告别苦咸水时,他要求“让这个项目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了解水贫困,就无法摆脱贫困。扶贫需要很多答案。 8年时间,现行标准下的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创造了载入史册的奇迹。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了一系列变革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取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果。特别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为大志而牺牲、敢教日月改天”的历史跨越中,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形象。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铁路、公路客货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它是自信的、独立的、独立的。胸怀世界、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 、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的和谐国家。”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可行的、稳定的,是强国兴邦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珍惜它、坚持它、拓展它、深化它,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我们将继续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总书记关心的‘手撕钢铁’有了新进展。”中国宝武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廖曦表示,“手撕钢”用在折叠屏手机上,可“折叠”使用20万次以上。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走进山西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廖希正在苦苦探索“手撕钢”。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他勇于创新。

2020年,总书记再次来到太钢,捡起一块“手撕钢材”,寄语“继续迈向高端制造技术创新新高度”。

从一块“手撕钢材”看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和产业升级驱动下,“手撕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行业,“刚柔相济”见证品质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明确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征、绿色成为常态、开放成为常态。共享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道。

——创新发展“第一动力”更强。

发展新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会议和重要考察中,对发展新生产力提出一系列现实要求,并从理论高度进行总结。生产力发展道路具有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品质。”

向“新”迈进,向“质”更进一步,新的质量生产力发展风起云涌。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三新”相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三新”经济蓬勃发展。

——协调发展,发展空间更广阔。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九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他主持召开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继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调格局”。

他主持召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要求“一致贯彻落实党中央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

他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展望“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他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要求“紧紧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第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要求“谋划长远大势,实施长远战略,筑牢长期稳定基础”。

在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勉励“相信东北一定能够在强国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重拾辉煌、取得更大成就”。 ”

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要求“把‘三北’工程建成功能齐全、牢不可破的绿色长城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他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党中央对雄安新区的任务和原则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大鼻子’。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平衡性逐步增强,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具有更加光明的发展背景。

无量素海是镶嵌在黄河“几弯”中的一颗明珠。过去,这里水质恶化,生态恶化。经过系统管理,鸟儿飞翔,芦苇荡摇曳。

2023年6月,总书记来到无量苏海。当地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汇报治理思路变化:按照总书记系统治理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兼顾,格局和效果明显改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发展答卷越发绿色。与2012年相比,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6.8%。

——开放发展,内外联动更加顺畅。

今年9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表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共享机遇、共商合作、促发展。”

体验VR滑雪、与乒乓球发球机器人较量……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了展览和会议。丰硕成果体现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能成为现代化的中国。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1.8万亿元,贸易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2013年至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

——共享发展,发展成果更具包容性。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考察,关切地询问闽宁镇的现状,“听说现在建设很好,也有特色产业,以前的地方原来艰苦的地方变成了葡萄的产地,令人感动、欣慰!”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宁夏,为闽宁联姻、山海一体化按下了“快进键”,催生了新模式东西方协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2013年至2023年,中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分别为6.9%和7.1%,快于东部地区。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航程。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至上”

一个苹果,透露出初衷。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陕西梁家河,专程察看山脊上的苹果种植园,并告诫“一定要牢牢抓好苹果产业”;

2022年10月,总书记来到延安南沟村苹果园,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适合产业发展的方向”;

今年9月,总书记来到天水市麦集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祝愿村民生活“像苹果一样繁荣”;

…………

苹果的故事,体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了百年党矢志不渝的初心。

小康、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会见中外记者时,习近平总书记用10个“多”字形容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国人民热爱生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精准、牢牢守住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更有温暖。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急的问题。这份民生答卷意义重大。

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总书记“始终牵挂”。今年9月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防止农村人口大规模返贫”;今年5月山东省提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活力”; 2023年12月,广西考察,呼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常态化救助机制”……

“一亩地可以采摘100多斤干花椒,10亩地可以赚4万到5万元,算是稳定收入了。”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沙坪村脱贫户杜舍娃算了一笔账。今年上半年,贫困人口脱贫就业3274万人,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总书记心系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关心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求“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区等灾区群众的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人们安全温暖地过冬”;部署防汛抗旱工作,要求“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风险”。

甘肃省积石山县已全面完成受灾学校抢修重建工作。河北将灾后农舍恢复重建纳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重建家园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2年6月,在四川宜宾大学,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挖掘就业资源,提供务实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 2020年8月,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要求“加大对企业帮扶、减轻负担,稳定就业、扩大就业”; 2019年2月,总书记在看望“外卖小哥”时强调“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坚决稳住就业“饭碗”。新时代以来,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到经济发展各方面,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4亿多人口的国家实现了相对充分就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办什么。

政策强化底线。国家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2024年,中央安排就业补助预算667亿元,安排教育领域财政联合转移支付4085亿元。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建设世界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养老事业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效果明显。

居民的口袋会更加富裕。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76倍。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需要,这张民生答卷有足够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从“有的”到“好不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智能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绿色低碳产品成为新时尚。 2023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1978年的63.9%下降34.1个百分点。

从“物质丰富”到“精神丰富”,服务消费市场亮点十足。冰雪热潮、夜游、文博热潮,新场景点燃了消费新动力,居民消费从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实物消费转向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张又一张载入史册的答卷。展望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成就。”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外国记者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坚定。

“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着的特征、最壮丽的现象。

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推进,也必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辟广阔前景。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落实这些战略部署,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落实重大改革措施工作方案分部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战略的意见》等文件;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行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相继推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快速推进。步伐稳健扎实。

——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迈进。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引导,目标就是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锚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七个重点’分领域改革目标,要求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决定》提出到2029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时间表、路线图、使命宣言。”中央党校社会生态文明教研室教授丁元柱说。行政学院)。

锚定现代化,深化改革。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支持大规模装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和《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计划》战略》相继出台。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碳排放双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及其他密集的防护网......

新征程上,政策持续发力,各地齐心协力,汇聚最广泛的改革力量。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均涉及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层面,涵盖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

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正在迎来又一个丰收。直播间与田地相连,带货也是一种新的农耕活动。 “从‘红手印’到‘红本本’,再到‘红利’,我们正在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更多富民产业。”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金柱讲解。

一旦你引用它的大纲,所有人都会睁开眼睛。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准确性、协调性、有效性,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坚持制度建设主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负面清单制度迎来新升级。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提出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依照本法规定。制定的所有临时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均纳入国家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一令完成清单”释放活力。杭州至温州高铁于9月6日开通运营,这条民营高铁线路为“轨道上的长三角”增添了又一​​维度。商务部等部门近日发布通知,明确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

制度稳定则国家稳定,制度强大则国家强大。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破与立并举,先建后破,筑牢基础制度,完善基础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我们要以咬紧牙关抓落实改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黄河九曲,总书记谋划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0余次到黄河流域各省区考察。 “走过它不只是看看,而是思考、有想法、有计划、有行动,知行合一,做行动者!”总书记强调。

今年,黄河已连续25年川流不息,再次证明,做好黄河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下苦功夫。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提高节水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马永来说:

“看准了,就牢牢地抓住它。”我们要一心一意抓落实,在落实中雷厉风行,在落实中求真务实,在落实中敢于做好事,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者和实践者,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的现代化一步步走来。成为美好的现实。

**********

新老朋友推卷舒展,画手伸向青峰。

2024年金秋,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75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共同创造新的辉煌。”更大的荣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催人奋进,催人奋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

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全党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本报记者 王晓东 王浩 葛孟超 刘书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