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辽代。院内大白塔始建于元朝八年(1271年),距今已有近750年的历史。这座白塔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元朝都城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大陆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藏式白塔。1961年3月,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的历史变迁是北京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见证。我们将以系列连载的形式,为您介绍白塔寺的前世今生和发生在这里的诸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说说白塔寺布局的变化。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现场,命尼泊尔工匠阿尼格设计建造了一座藏式白塔。白塔修建历时8年。1279年白塔建成后,忽必烈下令以白塔为中心修建皇家寺庙大圣寿万安寺,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这一时期布局的特点是寺院围绕塔而建,塔居中。可惜元末1368年的一场雷雨把寺院烧毁了,只有白塔存留下来。
大圣寿万安寺修复效果图
白塔寺现存格局,可追溯到明代天顺元年(1457年),当时英宗下令重建,并赐名“妙应寺”。明代重建的妙应寺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仅为元代面积的八分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圣寿万安寺遭雷火焚毁65年后,玄宗下令在白塔西、北原寺址等地修建道观——朝天宫。朝天宫占地数里,有殿堂十三间,有京城罕见的“重檐三千间”规模。最终于天启六年(1626年)被焚毁。如今,白塔寺西侧、北侧的许多小巷,都与当年的朝天宫有关。
明代重修白塔寺记
重建后的妙应寺面积虽然大大缩小,但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山门、钟鼓楼、四层大殿、塔院、东西厢房及配殿、方丈院、经堂等建筑,都是按照汉传佛教的规制修建的,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轴对称、塔在末端的布局,这种布局一直延续至今。
白塔寺平面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