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信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整理发布,一起来看看吧!
伊尹生活在商朝,是甲骨文记载的中国一位教师。伊尹以先知的身份自居,将自己所说的话视为更高的教义来教化人民,风度翩翩。可见伊尹在国家中是一位师权较高的人。但伊尹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伊尹放太甲呢?
伊尹解太甲
伊尹是商汤的右相,名直,是商汤至太甲时期商朝的一位高官。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史记·殷本纪》记载:“太甲帝在位三年,愚昧无知,专制暴虐,不遵汤法,不守道德,于是伊尹将他谪居通宫。三年,伊尹亲政,会见诸侯。太甲帝在通宫三年,悔过自责,又变好。于是伊尹迎见太甲帝,赐他政事。太甲帝修德,诸侯都归殷,百姓安宁。”
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与《孟子》、《左传》等书中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说明这个故事的内容在古代广为流传。但《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却有所不同,其中写道:“仲任死后,伊尹放逐太甲于同,自立。伊尹即位,放逐太甲七年。太甲偷偷出同……伊尹立其子伊直、伊奋,令归还其父土地房屋,中分。”按照这种说法,商朝初年统治集团内部曾发生过争夺王位的斗争。这里记载的内容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
汤王死后,伊尹担任外兵、中人,后又成为汤王长孙太甲的导师。传说太甲不遵从汤王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把太甲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教育环境——汤王埋葬地潼关。他与其他大臣接掌朝政,史称民国。他还撰写了《伊训》、《司命》、《渠侯》等训词,阐述如何为政,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如何继承汤王的法令。
在伊尹所创造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在通宫待了三年,思虑成汤的功绩,也自怨自艾。他深刻反省,“行仁移义”,学习伊尹的教诲之言,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改归善。当太甲有由恶向善的迹象时,伊尹亲自到通宫迎接,将王位移交给他,自己则继续辅佐太甲。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勉修德”,继承了成汤的政治,也确实干得不错。商朝的政治又清明起来。《史记》说“诸侯归殷,天下太平”。于是伊尹又写了三篇《太甲》和一篇《同德一品》来歌颂太甲。太甲最终成为一名有能力的君主,被子孙后代尊称为“大宗”。
后世说伊尹放了太甲
三国演义:董卓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大权,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少帝,立刘协为皇帝一事。董卓在会上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祭祀宗庙,没有资格做天下之君。我为了国家和汉室,要效仿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在场的官员大多被董卓这种专断任性的行为吓倒,不敢出言反对。
只有尚书陆植当面提出反对,说少帝年幼,行为品行与太甲、昌邑王不可同日而语。陆植说:“你错了,太甲不明智,伊尹就把他流放到同宫;昌邑王登基不过二十七日,却犯下三千多件恶事,霍光就上报太庙,把他废黜了。当今皇帝虽然年幼,但聪明睿智,没有过失。你一个外郡太守,又不曾参政,没有伊、霍二人的大才,怎么能逼皇帝废黜立位呢?圣人说:‘有伊尹之志尚可,无伊尹之志,就是篡位。’”卓大怒,拔剑向……陆植挥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