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中国古代伟大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admin 2024-09-13 阅读:6

长城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防御他国入侵,形成了最早的万里长城。此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对长城进行加固扩建。因长城长达数万里,故有“万里长城”之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也是明长城的一个关隘。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

明长城八达岭段是万里长城中最精华的一段,集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早向游客开放的一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建有八达岭宾馆、江泽民主席亲自命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风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雄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八达岭名称的由来有多种。

长城历史故事_长城历史故事传说_长城历史故事50字左右

1、因“八达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叠嶂,地势险峻,相传修建于此的长城要转八个弯,翻越八座大山。当时修筑此段长城十分困难,工期一度延误,有八位监工为此牺牲。最后经神仙开导,采用“虎踞笼头、羊踞鞍、燕子驮泥、猴扛肩、龟驮石、兔引路、鹊桥、冰堆”的“八种筑城法”,将建筑材料运上山。于是人们便把这段长城称为“八达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了“八达岭”。

2、因“八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朝有一位名叫“八达里里”的皇帝来到这里,看到这里险峻的山势和郁郁葱葱的青山,欣喜不已,便将此地命名为“八达岭”,后来被人误认为是“八达岭”。但查了《历代帝王记》、《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发现元朝并没有名叫“八达里里”的皇帝,但有一位名叫阿育里八达的皇帝,他就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据说他就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

3、因“八鞋履”谐音而得名。相传明代,八达岭一带曾成为防御满清军队的边防阵地。因明代汉人称东北满族为“勒履”,故有人认为八达岭即为“八鞋履”谐音,意为守岭鞋。

4、因“八道岭”谐音而得名。相传明末,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在此作战。他们被挡在塞外,李自成万分焦急。这时,有斥候来报,前方有八个险关。李自成听后,叹息一声:“此处八道岭,实在难渡,看来强攻不行!”于是下令起义军改变路线,后来此地便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四种说法,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

长城历史故事_长城历史故事50字左右_长城历史故事传说

5、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该是《长安客华》中的解释:“道路从这里分出,通向四面八方。”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门,北通延庆、赤城、蒙古,西通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通永宁、四海,南通昌平、北京,可谓通向四面八方。因此,这里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御前哨,被誉为“京北第一屏障”。

历史遗址

八达岭白谷,是我国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如今仍可见到城墙、墩台的遗迹,其走向与明长城大致相同。八达岭是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这里峰峦叠嶂。明代《长安夜话》中说:“道路从这里分出,通向四面八方,故名八达岭,为关隘群山之最高。”由此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经过八十多年的修筑,八达岭长城已形成城门相通、堡堡相对、城守、烽火台密布的防御体系。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镇守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到今天的南口,有40多里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