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游戏公司纷纷交出上半年业绩报告。对于正在布局和未来规划的项目,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了关键词“小游戏”。据不完全统计,40余家上市游戏公司中,超过半数提到看好小游戏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仅微信上的小游戏用户规模就已达10亿,月活跃用户达5亿,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长,近一年来,超过240款小游戏季度流水过千万。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小游戏市场也暴露出隐忧。除了争夺用户在线时间的焦虑,一些生存在灰色地带的小游戏开发商头上还悬着版权保护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90%都是换肤游戏
《跳一跳》、《合西瓜》、《抓羊》等现象级小游戏,让不少游戏开发者萌生了一夜暴富的梦想。在开发者张旭看来,“小游戏的门槛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低,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大公司的进入,必定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中小开发者承担不起新玩法的试错成本。克隆热门玩法、热门游戏虽然是一条捷径,但也是必要的选择。”张旭指出。
大量开发者克隆、模仿热门玩法,导致市场上分布着大量同类产品。“严重同质化对开发团队最大的影响,就是你要不断迭代产品。”张旭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羊羊》爆红之后,很快又出现了《鸡和鸡》《牛和牛》等名字相似、玩法相同的叠叠消除类游戏。现在3D叠叠消除类游戏《捉鹅》爆红,叠叠消除类游戏也朝着新爆款的方向推出了不少类似的3D版本。”
张旭在演讲中经常提到一个词:换皮。简单来说,就是在游戏核心玩法的基础上,只改变游戏的美术、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现在市面上90%以上的游戏都是换皮游戏,如果开发一款纯原创的小游戏,不考虑创意等隐性成本,开发成本至少要20万元。如果‘换皮’,去掉两个零就行。”张旭进一步表示,技术成本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钱应该用来投入营销。
“翻拍”《羊羊》仅需2万+3周
除了传统的研发团队,在社交平台迅速催生的“换皮”小游戏,也依赖着外包游戏开发公司的支持。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不少游戏论坛中,关于“零基础知识,如何开办小游戏生意”的帖子不胜枚举,一些外包公司甚至宣称“零经验也可以做,轻投资轻松上手,全程协助,保证盈利”。
作为投资方,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上了一家名为“盛杰信息”的游戏外包公司。据该公司刘经理介绍,开发一款类似《绵羊》的小型消除类游戏,从下单到正式上线只需要15到21天的时间,费用根据关卡复杂程度增加,在2万到2.5万元之间。
随报价单一起,该公司还发来了成功案例,其中包括《大西瓜合成》、《植物园大战僵尸》、《射击枪》等产品,其玩法或名称与现有的热门产品相似。
当被问及“换肤”小游戏是否会因为版权问题无法上线,或者上线后被平台下架时,刘经理回应道:“我们做这类项目几年了,从来没有出现过侵权下架的情况,玩法上不构成侵权,图标、音乐一模一样才算侵权。我们保证能上线,上不去我们也不会收费。如果后期下架了,你交点辛苦费,公司会再给你一个。”
律师:“换皮抄袭”可认定为侵权
不过,在微信、抖音等拥有小游戏业务的社交平台的《运营规范》中,都有关于“换皮”行为的相关表述。《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显示,不得提交与小游戏后端开发模板过于相似的小游戏,不得提交涉嫌抄袭现有游戏产品的小游戏;不得通过简单修改游戏的美术设计、视效、UI、元素、素材等,提供多款玩法、内容、功能基本相同的小游戏。抖音的《小程序运营规范》也规定,提供的功能不得与平台内其他小程序高度同质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