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通史》简介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治国理政、乱世纷争、王朝兴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面。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精选5篇)
看完一部作品,大家肯定收获颇丰,这时候写篇评论就非常有必要了!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评论呢?下面就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的评论(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通史》纪录片评论1
自从看了百集电视纪录片《中国通史》之后,我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纪录片从中国上古猿猴开始,一直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觉得这里面全是正史,跟民间神话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我看到被世人推崇的孔子那一集的时候,才知道孔子也曾经在鲁国当过医生。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推崇“礼”,也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就是著名的周公季旦。
孔子在战争中看到自己的学生子路被砍成了肉酱,十分伤心,为了不让子路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便赶紧让家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扔掉。
孔子听说鲁国马厩起火后,便询问有没有人受伤,可见孔子是一位十分爱民的士人。
孔子的弟子们看到一个穷苦的女人在坟墓边哭泣,就问这个穷苦的女人为什么这么伤心。这个穷苦的女人说,她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儿子,先后在森林里被老虎咬死吃掉了。“这个女人受够了老虎的折磨,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更凶猛的贵族和官员。”孔子对弟子们说:“记住,严苛的政府比老虎更凶猛。”
孔子说得非常对!
看完这集关于孔子的节目后,我想去读《论语》这本书,因为我想更多地了解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后人传承的人生哲学。
《中国通史》纪录片评论2
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寒假的时候,朱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中国通史》。看完这部纪录片,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历史的需要,让我看到了生动的历史,看到了生动的中国。
《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的浩瀚画卷,比较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每看完一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各个朝代的兴衰、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
《中国通史》把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人物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通过专家访谈、民俗采集、史料呈现、3D动画等手段,还原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让历史人物活灵活现。特别是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那一幕,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在3D技术的运用下,显得那么立体,那么现代,那么富有古典韵味。古人的智慧和发明,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地动仪、圆周率引领了科学的发展,都江堰、大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整饬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在历史中感悟,那他一定是个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经验是最丰富的智慧宝库。”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获得自己的感悟,进而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当下,这才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中国通史》纪录片评论3
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很肤浅,今年夏天终于有幸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
《中国通史》把我带到了我国古代人民流汗、留下智慧的土地。它让我第一次知道,中国有这么多朝代,发展这么快,从文明社会逐渐兴起的先秦,到政局动荡的秦汉;从人才辈出的明清,到国力鼎盛的隋唐五代;从被后世所称道的魏晋南北朝,到草原民族崛起的宋辽金元,再到近代。这套书的叙述简单直白,能把非常复杂的事情用几句话讲清楚,有见地,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它保留了文言文的古语言,读起来就像喝美酒一样。我沉浸在史料中,读了这些几十万字的材料,受益匪浅。它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清朝皇帝退位为止,探讨中国历代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状况和变化,着重勾勒历史的轮廓和历史变迁的前因后果,不以人物的忠奸、智愚来评判。
《中国通史》就像一捧清澈的泉水,透彻干净,简练明了,滋润着我的身心,让我受益匪浅;又像一叶小舟,轻轻柔柔地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有用的信息,让我感慨万千……正所谓“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拼搏有舟”。这个假期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对古史充满好奇,对中国的民俗风情也看得清清楚楚,增加了对圣人孔子的了解,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这是一本由专业历史学家撰写的书,文笔极佳,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洞察力强,影响力巨大,使许多文学作家受益匪浅,是读书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值得一读。
《中国通史》纪录片评论4
近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前7集选取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从诸葛亮治蜀,一直到隋炀帝覆灭。
正史,特别是通史,多为官传,很多时候史实被埋没,成为事件的罗列,一点趣味都没有。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了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前7集选取了晋朝南北朝的故事作为主体,从蜀国的治国之道,一直讲到隋炀帝的覆灭。这段汉唐“大治”之间的“大乱”,堪称中国中古史上最丰富、最动荡的一段历史,线索、典故、传说非常多。看完试播集的前7集,我内心对“正史”的偏见彻底被改变了,或者说,内心对“正史”的需求终于得到了满足。正史可以很有趣;正史可以很感人;正史让我们了解现实。
史学本质上是一门方法论,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其真正价值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铺陈线索。《中国通史》将背景、事件、人物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为专家访谈、民俗采集、史料呈现、3D动画景观之间的穿梭提供了强有力的逻辑支撑。
最明显的过膝高跟鞋例子,莫过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开始,再追溯到他们为何要一统中原,再突然转到如今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均家族。接着,孝文帝和冯太后的亲民举动,带出了春耕传统、大同附近至今还保留的黄饼习俗、秦汉以来的土地登记活动。在横纵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下,“穿越”终于不再只是无厘头的恶搞,而是一种绝妙的叙事手法。
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自学可能性。看完《魏晋风度》后,第二天就去查嵇康的《致山巨源绝交书》;看完《魏晋佛学》,忍不住去查慧远和尚的《论僧人不敬君》。除非有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去研究这些史料。
人们太热衷野史,热衷于颠覆,所以诸葛亮的执着,嵇康的忠义,僧人的坚守,都太过“严肃”,缺乏“韵味”。但其实,这才是真正可以提炼出来的——人格的正能量。历史不能避免重蹈覆辙,但它可以告诉你,在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切都有先例,什么样的选择,可能就会期待什么样的结果。
纪录片前七集中,人物塑造最为丰满的是梁武帝,其最著名的野史就是经常扬言要出家为僧。影片引用史料,阐述他如何试图用佛教影响一些思想,并最终实现以儒治国的理念。也审视了他晚年崇佛、引发侯景之乱的个人心理和人生哲理。
片头曲《隋炀帝》充分展现了历史的魅力。隋炀帝是艳情野史的宠儿,以奢靡、愚昧著称。影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等专家围绕东都洛阳、大运河、征西域、征讨高丽等事件,解读隋炀帝的谋略和心态,引导观众冷静客观地“读懂”一个人,而不是盲目地根据道听途说进行判断。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当我们过于戏谑地看待历史时,就失去了理解未来的能力。《中国通史》最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用现代技术,将历史材料与传统相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表达的不是碎片化的知识,而是民族性格所生成的磅礴的历史情怀。
很多人难以想象武侠游戏中的3D技术在纪录片中能运用得如此完美。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中国通史》终于将3D动画“融入”正史之中。尤其是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的情节,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市,如此现代,却又充满古典韵味。
《魏晋佛道》剧集中科技的运用同样精妙绝伦,在新技术营造的场景中,历史重新揭开面纱,蛰伏了200年的佛经、停滞了17年的鸠摩罗什、无数为寻找真理而踏上不归路的僧侣,时代的创伤、个体的屈辱,人们为了理想会做出怎样的牺牲?
《中国通史》纪录片评论5
经过4个半月的时间,我终于看完了100集的《中国通史》,笔记本上写满了一半,但似乎并没有太多内容进入我的脑海。
事实上,当我后来观看时,特别是最后 7 或 8 集,似乎在漫长的地铁旅途中消磨时间比了解历史本身更重要。
实在是太丢脸了。
尽管我对屈辱的认识仅仅来自于教科书上的割地赔款、圆明园喷泉的崩塌、1919年的五四运动,但里面的许多故事还是让我感到震惊。
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军仅用9分钟就摧毁了定海。
例如慈禧太后为庆贺六十大寿,挪用海军经费,而视大连、旅顺为小国的日本,却将大连、旅顺两地大肆屠杀,直至“杀无赦”。
虽然今天把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清朝的闭关锁国相比,有些上帝视角的味道,但一个曾经经历过汉唐鼎盛、“六方同风、九省通衢”的国家,如今却沦为英、法、俄、日、德、美、意、奥等国手中的棋子,不得不让人感叹。
《中国通史》之所以是通史,可能就在于它用了尽可能中性的描述,让一千个人看到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从法制的角度看,秦始皇统一六国,但在过于严苛的法制下,王朝只维持了十五年。当然,王朝的覆灭没有普遍的看法,但罗翔在《十三邀》中关于酷刑的话语却让我印象深刻:偷苹果要判死刑,那他能再杀五个人吗?
我看女性,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形象实在太多,第一位女英雄妇好,与丈夫武丁并肩而立,与出塞的昭君、与出藏的文成公主并肩而立,政治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认知,或许不是权力的极致荣耀与高贵,更多的是像白杨一样屹立在时代赋予的角色中。
当我以友情来看时,我惊讶地发现王莽VS刘新,王安石VS司马光,嵇康VS山涛竟然都有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而后者对孩子的托付甚至让我想起了鸣人和佐助?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回忆,比如吴起真是个狠人,比如汉武帝和卫青应该叫谁姐夫,比如范仲淹从来没上过岳阳楼,比如牛顿也曾任英国造币厂厂长,还有人们关于“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的讨论,就像“《霸王别姬》是不是陈凯歌导演的”一样,永远成为人们谈资。
有些故事是重复的,有些会在弹幕里变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导致商朝灭亡的残酷,夏桀,隋炀帝,导致国家灭亡的无能,刘禅,李煜,宋徽宗,崇祯皇帝,似乎都不符合我的类比。杨广开凿大运河,耗时6年,如果用20年,说不定他就是隋武帝了。明朝“始于碗,终于绳”,歪树下的朱由检可谓守住了最后的气节。
引用88集的结尾:“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当曾经辉煌一时、文武双全的大清王朝由盛转衰时,大英帝国的强舰大炮也漂洋过海,轰击中国闭关锁国的边境。从此,中华民族开始陷入深深的危险之中。不同的文明,在不同轨道上奔跑,总有一天会相遇、碰撞。那可能是公元1644年,也可能是公元1840年,也可能是未来的某一天。”
当《君主制的终结》最后一集结束时,就到了开启觉醒时代的时候了。
【纪录片《中国通史》评论】相关文章: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01-19
纪录片《看见》观后感01-19
我评纪录片《含泪生活》01-26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01-19
看纪录片《大国》的感想01-20
公司的力量 01-19
纪录片微观世界回顾 01-19
《商战:电商风暴》纪录片观后感01-19
纪录片《请为我投票》评论01-19
中国历史论文800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