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dmin 2024-09-05 阅读:6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突出_三项改革一体推进的核心_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和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坚持基础支撑、战略支撑、构建全面创新支撑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新命题,结合这一新命题的内涵,我想从理论基础、总体布局、制度保障等方面谈三点经验。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夯实综合改革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在改变人类社会和思维方式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恩格斯说,真正推动哲学家进步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的和日益迅速的进步”。科学和工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基本支撑。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撬动作用,它之所以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与教育和人才的高质量保障息息相关。《协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以新的表达形式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本观点,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二是坚持系统集成原则,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布局。

《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系统观。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综合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本质上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时要系统谋划、统筹安排,各项改革要相互配合、协同发展。”

从“构建支撑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看,教育、科技、人才三个领域的具体改革举措,不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政,而是交叉渗透、相互贯通。

在教育领域,《决定》提出“建立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驱动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里,把科技发展、学科调整、人才培养统筹考虑,使科技成为学科调整和人才培养的动力,让科技成为教育和人才领域改革的主导力量。

在科技领域,《决定》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龙头企业的定位和布局”。科技龙头企业三大重要科技力量要统筹考虑,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成果重要研发平台,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放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总体布局中进行定位和考虑。

在人才领域,《决定》提出“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人才交流渠道”。这一改革举措强调人才交流对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鼓励优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工作,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人才有序流动,确保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

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综合改革制度保障。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既是系统性、整体性,也必须突出重点、抓住改革关键点。

综合改革的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改革成效,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科技、教育和人才领域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就教育而言,教育数量问题基本解决,质量问题凸显。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综合改革,特别是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决定》重点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个领域改革,但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关于教育领域,强调教育综合改革。关于科技领域,强调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也提到科技领域的机制改革,但相对而言,科技领域的体制改革比机制改革更为关键,发挥的作用更为持续和积极。关于人才领域,强调的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说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需要统筹设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健全新国家制度,为综合改革的体制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改革难点和瓶颈,都有各自的改革任务和目标。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

专栏主编:王震 文字编辑:王震 题图来源:上官 题图图片编辑:徐嘉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