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院士钟世镇:配角人生成就非凡,数字人技术焕发生机

admin 2024-09-03 阅读:5

中新社广州9月2日电 题:百岁院士的“配角”人生

作者:王华、胡琼珍

教师节将至,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珍的家里热闹非凡,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前来拜师。这位百岁院士不仅带领解剖学走上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新征程,更以独到的眼光和洞察机遇的眼光,为数字人技术带来新的活力。

_中新健康|通讯:百岁院士的“配角”人生_中新健康|通讯:百岁院士的“配角”人生

刚过百岁生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珍依然勤奋工作。(资料图)(南方医科大学供图)

作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开拓者、医学生物力学研究的奠基者、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钟世珍60岁成为教授,72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6岁启动“数字人”研究计划,80岁参与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虽然看上去他是一个“大器晚成者”,但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考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后,命运让钟世珍选择了解剖学,师从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叶鹿鸣教授。钟世珍从磨刀的基础做起,练就了“杀牛”的动手能力。

上个世纪动乱年代,钟世珍曾被囚禁在“牛棚”,尽管短暂失去自由,但钟世珍与同事们编撰的《解剖技术学》成为新版教材的主要蓝本。

1978年秋,中断12年的全国解剖学大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会上钟世珍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心血管铸型标本,其精细程度之高,连毛细血管网都保持着完整的形态,在业界引起轰动。

1979年,钟世珍把建设人体标本陈列室提上日程。如今,标本陈列室已发展成为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生命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亚洲三大人体博物馆”之一。钟世珍还创造性地将外科手术与解剖学结合起来,开创了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

钟世珍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张他和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合影。照片背后是一个“航天故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钟世珍带领团队设计制作了可调角度的落舱平台、能应对反复撞击的座椅、无需任何参考材料的落舱释放机构,建立了数据采集系统,搭建了返回舱非正常着陆撞击试验塔,并尝试融入“数字人”技术进行实验。经过两批试验,成功找到了解决方案,为中国航天员往返和太空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钟世珍的倡导和实践下,我国的数字人、数字医疗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建立了一大批具有血管显示优势的数字元器件,同时团队还应用了图像三维视觉重建、3D打印技术,使高精度人体模型的采用成为可能。

百年光阴铸就经典,百年人生铸就辉煌篇章。如今,钟世珍生活在养生中心,他的房间整洁干净,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一个放大镜、一盏台灯和许多专业书籍。钟世珍的房间从不摆放鲜花,绿植是唯一的点缀。这似乎是他人生定位的真实写照,“我不愿做一朵花,我甘愿做一片绿叶,我只是外科医生的一个‘配角’。”(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