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遗珍】湖南昆曲:从万华岩溶洞到现代舞台的传承之旅

admin 2024-09-01 阅读:6

【山川瑰宝】

光明日报记者 于爱华 龙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红军 曾松群

夏末,在湖南省昆剧团,眼前是翠竹、亭台、大榕树,耳边是跌宕起伏的湖南昆剧旋律,让人心醉神迷。

湘昆,又称“贵阳昆曲”,是“湖南昆曲”的简称,是昆曲在南方的一个分支。明代中期以后,昆曲开始在郴州流行,后被称为湘昆。

_昆曲琴挑简谱_演唱昆曲

湖南省昆剧团话剧《赵子龙伐桂》剧照

明万历三年(1575年)冬,郴州刺史胡晗邀请手下几位僚属到城西万华洞踏雪饮酒,在洞中小坐,听昆曲,吟诗作文,尽兴而归。回城后,胡氏似乎意犹未尽,又写了一篇《万华洞志》,无意中留下了郴州历史上最早的昆曲记载。

1960年,为抢救、继承和发展湘昆艺术,成立了郴州湘昆剧团,后更名湖南省昆剧团,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八大昆剧团体之一。

湖南昆曲既有典雅的共同特点,又有朴实的个性。湖南昆曲语言以郴州官话为基础,结合中州韵,唱腔受齐剧和地方语调影响较大。湖南昆曲的嗓音,没有苏昆曲那样细腻优美,也没有北方昆曲那样雄浑壮丽,但音调高亢,发音有力。因吸收了一些湘南的民歌、口语化声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俗角俗曲”。

《牡丹亭》《黑石头记》《白兔记》《刺簪记》《半条被子》……60年来,一部又一部湖南昆曲经典在这里诞生,传遍全国、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昆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湖南省昆剧团青年演员欧龙娟说。

昆曲琴挑简谱__演唱昆曲

湖南昆剧《渔家乐》剧照 湖南昆剧院供图

欧龙娟家住湖南省昆剧团附近,小时候的她常常被昆曲悠扬的歌声所吸引,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这门艺术。她说:“每次听到昆曲,我都感觉自己被迷住了,完全沉浸其中。”

2011年,湖南省昆剧团招收学员,12岁的欧龙娟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专业昆剧演员。

13年来,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欧龙娟对昆曲的热爱从未减少。“站在舞台上,面对聚光灯,这是我最喜欢的感觉。每次演出,我都觉得自己是在传承文化。”

廖茂勋与欧龙娟同一年进入湖南省昆剧团,现在该团担任武术演员。

进剧团后的前两年,廖茂新每天练脸、练腰、练腿,基础扎实后,才慢慢学习唱歌等戏曲课程。

_演唱昆曲_昆曲琴挑简谱

湖南昆剧《胡家庄》剧照 湖南昆剧院供图

“当时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感觉很累,甚至想过放弃。”廖茂新坦言,“做一件事,就要热爱它,决定了要做,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不然就不做。”师父的教​​诲让廖茂新坚持了下来。

廖茂新对每场演出都力求完美,他说,作为戏剧工作者,这是自己的艺术本分,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湖南省昆剧团建团60年来,发掘、整理、创作、演出了60多个重大剧目、100多个折子戏,多名演员荣获“梅花奖”“兰花奖”“芙蓉奖”等重大戏剧奖项。湖南省昆剧团还多次出访北京、出国演出,成为宣传湖南郴州、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光明日报(2024年9月1日第10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