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杭州西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和生命线

admin 2024-08-10 阅读:3

杭州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过去由于保护不力、人为的破坏,西湖面积已大大缩小,如今很难再看到西湖的全景。

2002年,习近平到浙江工作,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是西湖。在杨公堤西湖新景区建设工地,习近平仔细看规划图,告诉大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是惠民之举。今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习近平对西湖保护的关注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西湖整治期间,不少杭州市民发现湖边的长椅变少了,原来,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后,增加了很多椅子供市民和游客休息,但椅子多了,彼此的距离反而拉近了。

“习书记考虑到西湖边情侣比较多,椅子放得太近,情侣们会不舒服。”西湖景区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对习近平的细致入微印象深刻。

除了对坐椅的关心,习近平还对西湖景区的厕所、游船等提出建议。

“厕所晚上开放吗?”习近平问。西湖附近的公园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但公共卫生间晚上不开放,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很多不便。后来,西湖附近的公共卫生间全部24小时免费向公众开放。

习近平还注意到,西湖扩建后,新西湖上的游船经常撞上桥孔,不仅不安全,还会造成桥孔和船体的损坏,建议进行改进。西湖景区经调查后,在船头加装橡胶轮胎进行防护。

在习近平的关怀和引领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恢复重建了180余处人文景点,逐步恢复了明代西湖西面水域的面貌。同时,发掘和恢复了西湖周边许多历史文化景观,把西湖的园林、亭台楼阁与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融为一体,丰富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2011年,西湖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年来,西湖在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不断努力,形成“一湖两塔、湖中三岛、碧波三堤”的秀美风光,使西湖成为长假期间的热门景点。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圆形土楼怀远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山川摄

命名为“福建土楼”

在福建,独具特色的土楼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之一。

自1998年起,福建龙岩、漳州等地多个县市陆续加入土楼申遗行列,但龙岩、漳州两地围绕“客家土楼”还是“闽南土楼”一直争论不休,谁也不愿妥协。

这起“文学诉讼”引起了时任浙江省省长的习近平的注意。2000年4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研究土楼申报世界遗产有关问题。

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潘新成回忆说:“习近平说,福建到处都是土楼,现在福建的土楼都要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就叫福建土楼,让全福建都有一份。”大家觉得,习近平说的有理有据,顾全大局,大家都很赞同。

随后,福建省政府正式决定将永定、南平、华安三县的“六组四楼”共46座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习近平的关心下,龙岩、漳州携手努力,加快土楼保护和环境改善提升,福建土楼申遗工作驶入快车道。

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土楼被列为世界遗产,是土楼建筑传统与功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卫组织,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武夷山九曲河两岸丹霞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宏 摄

事关武夷山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福建武夷山是一座生态宝库、风光壮丽、文化名山。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密切关注武夷山申遗进展,积极协调推动相关工作。

朱熹理学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南平,视察重建的朱熹晚年居所、任教的考亭书院。习近平问:考亭书院原来这么大吗?有考亭书院图纸吗?古书里有记载吗?

当了解到南平不仅保存了相关史料,还成立了朱子文化研究会,致力于传承、保护、弘扬朱子文化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有这些文物史料,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此后,当地政府加大保护力度,重建书院时尽量保留其原貌,尽最大努力保存历史遗迹,弘扬朱熹文化。

习近平还十分关心武夷山的生态保护。

1998年11月,习近平在武夷山市进行生态保护调研,乘车自由活动时,给随行同志上了一堂生态课。习近平举了一个例子,说美国夏威夷岛当地政府想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发展农牧渔业,繁荣经济。当地议员和专家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搞好生态环境才是真正的出路。最后政府采纳了这一意见,停止了农牧渔业,使夏威夷岛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习近平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武夷山要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关系武夷山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多年来,“双世遗”已成为武夷山最耀眼的品牌,每年都有数百万中外游客到访武夷山,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领略世界遗产的秀美风光。

游客在厦门鼓浪屿沙滩玩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宏

八卦楼的重生

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鼓浪屿,自19世纪中叶以来,已建造了数千栋风格各异的建筑,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岛上有一座八卦楼,是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907年,后因保护不力,损毁严重。到上世纪80年代,该楼被分割成三个单元,成为“盘丝洞”,地下室里住着10多户人家,走几步,地板就颤动起来……

1986年的一天,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刚做完关于鼓浪屿的报告,正要走出大厅,时任厦门博物馆馆长、主持八卦塔修复工作的龚捷拦住了他。

“习市长,请您参观八卦楼。”龚杰发出邀请。

“好!”习近平爽快答应。

习近平来到八卦楼,在庭院里走了一圈。

龚洁说道:“楼上还有。”

“我明白你的意思。”习近平立即说道。“缺了多少钱?”他边走边问。

“三十万。”龚杰回答道。

“明天来拿。”习近平说。

当时厦门需要发展,需要钱,习近平批复的这30万元十分珍贵。

修缮一新的八卦楼,如今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管风琴博物馆,八卦楼与另外52座历史建筑一起,完整地保留了其历史风貌,成为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核心元素。

2017年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欣喜不已,作出重要指示:要精心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更好传承历史文脉。

策划:褚学军

制片人:车玉明 李智慧

统筹:王子慧、华明、董博跃

主撰:金家绪、潘子弟、张瑞琪、刘淼

报道:敖春雷、翁静、马江、夏月桥

新华网报道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