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产量的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服务机器人息息相关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也在加速。由于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人形机器人正成为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形机器人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未来又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你对人形机器人有什么误解?长得像人的机器人就是人形机器人吗?机器人必须长得和行为举止都和人一模一样才能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吗?
专业人士介绍,人形机器人不仅要长得像人,还要能跑、能跳,还能“思考”。
理想的“仿人机器人”不仅要有类似人的外形和结构,还要有类似人的“大脑”和“小脑”。一方面要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学习、人机交互等智能功能;另一方面要能模仿人的形态和灵活的行为动作,协调移动。因此,仿人机器人的研制需要芯片、传感器、软件、人工智能、通讯、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
国际投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家庭中充当贴心忠诚的“机器保姆”、在工厂中替代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等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有望在未来成为现实。
人形机器人在大学实验室加速“进化”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技术竞争新前沿、未来产业新赛道,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那么,人形机器人领域又取得了哪些突破呢?让我们走进高校实验室,看看哪些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进化”。
起跳高度可达半米以上,跳远可达1.8米,奔跑速度达7.5公里每小时,这些都是北理工第七代人形机器人所能实现的多模态动作,也是人形机器人团队20余年不断努力的成果。
中央电视台记者高晨远:现在和我并肩行走的这个机器人,是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第七代人形机器人之一,身高约1.6米,体重59公斤,全身共有28个关节,每个关节都包含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复杂核心部件,它强大的行走、跑步、跳跃功能与此息息相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伟民:每个关节都装有传感器、电机减速器、视觉传感器,有的部位还装有力传感器,这些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所有材料的威力,关节里面的电机,以及关节整体的一体化,让它的爆发力非常大。
除了探索人形机器人行走、奔跑、跳跃等能力外,一些高校也在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精细灵巧动作的研究。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研制的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五指“灵巧手”,重量只有1.2公斤,不仅能灵活地完成人手的动作,还具备自身的感知能力,能对所触碰的物体做出触觉反应。
前不久,复旦大学研发的“光华一号”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在面部显示屏上做出喜怒哀乐四种表情。团队专门将这款机器人定位为老年人的“健康医生”。目前,该机器人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研发团队计划在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测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