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景版昆曲游园惊梦:600 余岁昆曲的传承与创新

admin 2024-08-08 阅读:5

本报记者 王汉超

图1:真人版昆曲《园中梦》照。图2:苏州昆曲培训所旧址。以上图片均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提供

像奔赴一场约会,每到周五、周六的傍晚,在江苏苏州市,总有游客在老苏州城北寻觅一处四合院。在粉墙黛瓦的街道上,推开一扇扇小门,能听见悠扬的昆曲笛声和拍手歌唱声。能看到客人上门,戏班忙碌,孩子们开心地四处张望,四合院里一片热闹。

这里是苏州市桃花坞的五木园,原苏州昆曲专修院所在地,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作的实景园林版昆曲《园中梦》就在这里上演。

《园中奇梦》选自昆曲《牡丹亭》中的两幕经典场景,穿过花径、厅堂,在庭院深处,观众将与杜丽娘一起走进花园,经历一段亦真亦幻的剧情。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在这样的夜晚,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完成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院落不大,一踏进大厅,便沉浸在演出之中。院落里灯火幽静,树影摇曳,不知不觉间,人已安静下来。穿过大厅,便到了第一个厅。

这次进门的主题是“音乐”。坐下来,喝杯茶,扇扇扇子。在大厅一侧的帷幕后面,可以听到昆曲团的歌声。演员们穿着水衣,跟着曲调,打着节奏,用工尺谱唱歌。

第二厅以“戏剧”为主题,一道丝绸帷幕将观众席隔开,演员们正在上台前梳妆打扮。他们对着镜子化妆、挂眉、敷眼罩、戴网纱、扎水纱、戴头饰,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同时,苏州昆剧院的资深演员担任讲解员,为观众讲解昆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学完一句台词,喊一声“姐姐”,观众不知不觉就从昆曲的花园走进了大厅,期待打开门就能看到第三舞台。

舞台是一座花园,《牡丹亭》的故事从杜丽娘踏入春天的花园开始,随着婉约的歌声和绚丽的妆容,观众最终走进花园。“花园是凝固的昆曲,昆曲是流动的花园。”在《游园惊梦》的表演中,二者完美地融为一体。

在园林中看昆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观众评价说,“就像跟着杜丽娘走入梦境”;也有观众说,“就像在某个时空意外进入一个雅人家庭,参加一场盛宴”。观众看得入迷,演员们也看得入迷。饰演杜丽娘的翁玉娴说,“表演时我非常投入,演出结束后,礼堂里的灯亮了,掌声把我拉了回来。”

这场在花园里演出的戏,成了昆曲的“活展厅”。庭院里曼妙的歌声,花园里绚丽的音乐,时而一阵风,一阵雨,时而舞台上飞过的小鸟,趴在屋檐上的小猫,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演员们不需要扩音器,传统舞台上池水的倒影也能让声音变得生动。近距离的互动,让观众更容易触及昆曲的精妙细节。

从培训中心到现场舞台,这座百年老院落重叠了昆曲的过去与现在。随着“昆曲热”持续升温,江苏苏州昆剧院对培训中心旧址进行改建,树立“传统、随而不随,现代、用而不滥”的原则,同时大胆探索、引入灵活业态,让空间“活”起来,让戏曲“活”起来。如今,院落里,教戏、唱戏、沉浸式演出,丰富多元的活动共同续写昆曲的未来。

当天饰演柳梦梅的江苏苏州昆剧院副院长周雪峰表示:“《牡丹亭》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故事,四百年来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昆曲亦是如此,跟年轻人站在一起,就永远年轻。昆曲培训中心传承了这样的青春与生命,让场地焕发生机,是对百年传承最好的致敬。”

园林式昆曲《红楼梦》自2010年试演、2015年每周例行演出以来,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期待,剧院在2019年对演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提升,内容更加丰富,阵容更加强大,演出时长也由原来的40分钟延长到1小时,灯光、舞台效果也进行了升级。

2022年,实景版昆曲《园中梦》被评为“江苏省小剧院优秀剧目”,2023年入选文化旅游部“全国旅游演出优秀名单”。这个小院落迎来了大批热爱昆曲的人士。各界名人纷纷来到这里,这里成了苏州的“城市客厅”;被昆曲吸引来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这里成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文化气息浓郁,很多品牌选择在这里举办发布会……

入秋后,苏州的夜晚依然炎热,但高温挡不住观众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观剧,这里已成为来苏州旅游的重要一站。从2023年开始,原本每周一场的演出将增至两场,最多可容纳60人的礼堂基本座无虚席,每场演出开票后都很快售罄。观众中七八成是年轻人,大多远道而来,不时还能见到外国友人。很多不了解昆曲的人,看到这里都会深受感动。

人民日报(2024年8月8日第08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