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年级上的思想导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admin 2024-08-08 阅读:2

本文目录导航:

历史7年级上的思想导图

思想导图运行于初中历史课堂,能有效地处置传统教育中不时难以处置的多方面疑问.上方我精心整顿了历史7年级上的思想导图,供大家参考,宿愿你们青睐!

历史7年级上的思想导图参观

历史七年级(上册)常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生物的基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管猿的特色,但手脚分工显著,能制造和经常使用工具,经常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设,标记着奴隶制度开局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局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设,标记着我国早期国度的建设。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替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设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标:为了坚固统治,西周履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友好民、奴隶,分给亲属、罪人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肯定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往常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遥远地域,增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度。

★第五课 璀璨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曾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璀璨期间。 历史7年级上的思想导图

驰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外型宏伟)和四羊方尊(外型精巧)。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域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共同的青铜文明,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三星堆”文明。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惹起中外人士的注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期间。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踊跃革新外交,开展消费;同时革新军制,组建弱小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渐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前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边疆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边疆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西北西北到两边的顺序陈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出现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选择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西方六国再也有力抵御秦国。

★第七课 大革新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经常使用

1.春秋期间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期间,战国期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构成期间。

2.我国农业开展史上的一次性反派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经常使用,战国推行。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行。

二、驰名的都江堰

战国期间,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驰名中外的防洪灌溉工程。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期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度抵赖土地私有,准许自在交易。

②处罚耕战,消费食粮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破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设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控制。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获取了开展,军队战役力不时增强,开展成为战国前期最贫弱的封建国度。

★第八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局。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早期人,其舆论记载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诚恳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顿编写。

2.老子是春秋早期人,其学说记载在《品德经》中,他以为所有事物都有统一面,统一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品德经》由战国期间道家学派整顿而成。

3.墨子是战国期间人,主张 “兼爱”、“非攻”,推戴以大欺小、弱肉强食,支持正义抗争。

4.孟子是战国人,以为“春秋无义战”,推戴所有抗争。

主张“恩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包全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革新,推戴空谈仁义,倡议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早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一致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设

1.灭六国期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设:前221年,建设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一致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度——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设

(1)目标:为了增强统治创立了封建民主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中央推行郡县制度。(县制来源于商鞅变法,不时沿用到当天)

二、秦朝坚固一致的措施

1.政治上:建设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一致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度

2.经济上:一致货币(一致经常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明上:一致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还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一致后在中央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详细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倡议,公布“推恩令”,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设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气;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倡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的统治位置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开展屡次大规模的还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要挟。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运营权收归中央,一致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期间,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当天新疆地域和更远的中央。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性出使西域。(目标:联系大月氏人夹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标:增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来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域开局附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无法宰割的一局部。

4.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域,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驰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力的促成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换,对促成汉朝的兴盛发生踊跃的作用。

★第十六课 凋敝的秦汉文明(一)

1.目前环球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如今西汉早期。

2.东汉改良造纸术的关键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环球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环球文明的渺小奉献。

3.东汉期间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环球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环球医学史上的创举。

关键著述《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论述中医切实和治病准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拙劣,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凋敝的秦汉文明(二)

1.佛教来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边疆地域(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渐传到中国)。

东汉期间在我国获取宽泛流传。

2.道教是我疆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期间,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现代平凡的史学家,他生存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著有《史记》,《史记》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期间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卓越代表是惊动环球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驰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构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的局面构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完结。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注重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兴旺,蜀国丝织业兴隆,吴国造船业兴旺,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 江南地域的开发

1.西晋建设: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设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消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设:西晋消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前期,氐族人建设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一致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完结东晋。尔后,南边阅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域的开发

(1)开发期间:从东汉末年开局

(2)开发要素:

①江南地域雨量充沛,气象较热,土地肥美,具备开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域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规避北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域。(社会要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域带去了劳能源和先进的消费技术。(基本要素)

(3)体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局经常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获取推行;小麦的种植推行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 北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边的一致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前期,我国西南地域鲜卑族的一支弱小起来,建设了北魏,439年,一致黄河流域。

过后各族人民常年生存在一同,消费、生存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曾经成为趋向。

二、北魏孝文帝革新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气象干旱,食粮供应无余;位置偏北,不利于对边疆地域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明。

孝文帝选择迁都洛阳。

2.孝文帝革新措施包含:

①在野廷中经常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眷肯定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激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驳回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敬孔子,以孝治国,倡议尊老、养老的风尚等。

3.革新的作用:促成了民族融合,减速了北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前启后的魏晋南北朝文明(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现代驰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应用并开展先人发明的“割圆术”,谢环球上第一次性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和3.之间。

这项成绩上游环球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驰名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迷信著述,谢环球史上占有关键位置。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边人民常年积攒的消费阅历,引见了农、林、牧、副、渔业的消费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 承前启后的魏晋南北朝文明(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期间:东汉末年。

(2)演化:魏晋期间,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盛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爽,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佳誉。

王羲之被先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开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平城左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左近的龙门石窟,是驰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 人,距今约 (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 把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造骨针。

4、(火) 的经常使用,增强了人们顺应自然的才干,是人类退化环节中的一大提高。

5、人类是由现代 (类人猿) 退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生物的基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提高?

①.北京人的容貌保管猿的某些特色,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反.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毛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把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经常使用自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存,山顶洞人则生存在血统相关联合起来的氏族里。

七年级上第2单元历史思想导图

思想导图运行于初中历史课堂能增强教员自身学问修养的积攒,对学科教育的新开展坚持足够的学习才干和剖析取舍才干。

上方我精心整顿了七年级上第2单元历史思想导图,供大家参考,宿愿你们青睐! 七年级上第2单元历史思想导图参观七年级上第2单元历史打破点 【夏朝的建设与“家天下”】 夏朝的建设与“家天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从夏朝的建设、对夏都城陈迹的考古发现、夏的消亡三个方面开展叙说。

夏朝的建设这一局部,教员要让在校生明白禹建设夏朝的意义。

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记着中国早期国度的发生;二、从此“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局。

经过课文中的“史料研读”,让在校生意识到:“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度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度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开展发生了深远影响。

对夏都城陈迹的考古发现一局部,教员可以疏导在校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二外头一号宫殿还原图》《铜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解说图片反映的历史消息,来了解夏朝的文明开展进程,进一步意识我国是环球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夏的消亡这一局部,教员可以疏导在校生浏览《相关史事》局部,了解夏王桀残忍统治肯定激发民众镇压的史实,意识王朝兴起的要素。

【商汤灭夏】 商汤灭夏这局部内容,教材是从商汤灭夏、商朝的统治去简述的。

商汤灭夏这一局部,教员可联合夏的消亡讲述商朝的建设,让在校生意识朝代更替的环节。

汤的统治与商朝的弱小之间有着因果相关,疏导在校生剖析商朝很快弱小起来的要素,要让在校生明白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开展经济”的手腕是商朝弱小起来的要素,疏导在校生将此点与夏桀暴政启动比拟,更进一步意识朝代兴衰的要素。

商朝的统治这一局部,教员可以疏导在校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商代关键市区散布图》,意识商朝与夏朝相比,经济获取了更快的开展,国度曾经弱小起来。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这一局部,教员可以疏导在校生浏览《相关史事》局部,协助在校生意识商纣的残忍统治,并指点在校生比拟商纣与夏桀的共同之处,意识到商纣的残忍统治是武王伐纣的要素,明白夏商的消亡是统治者残忍统治的结果,也是众矢之的。

教员要让在校生明白,周武王任用贤才,使周强盛起来,最终打败了商,建设了西周,以此坚固在校生对朝代兴衰更替基本要素的了解。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讲述了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西周的兴起。

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这一局部,教员可以协助在校生浏览《周初分封诸侯国散布图》、西周等级示用意,疏导在校生经过思索“西周统治者如何才干坚固各地和控制新拓展的疆域”“封者和被封者之间有怎么的权益和工作”,来意识和了解分封制的做法和作用,明白两点:一是分封制建设起了周王与中央诸侯国之间相对严密的相关,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二是分封制保障了周王朝对中央的控制,稳固了政局,扩展了统治范畴。

要疏导在校生意识到,西周的分封制反映出过后的中国,无论是在疆域规模上,还是在统治控制上,都到达了很高的水平。

西周的兴起这一局部,教员可以协助在校生经过与夏、商两朝消亡的比拟,疏导在校生进一步意识王朝兴起的特性要素和朝代更替法令。

七年级上第2单元历史歌谣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 商纣肆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