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的困惑:如何在实习中获得对口经验并应对秋招压力?

admin 2024-08-05 阅读:2

□ 本报实习生:刘国庆、李茉兮、姜依涵

刚开始工作时,她没有固定的工作站,而是像一朵蒲公英一样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飘来飘去”。

由于不知道茶室在哪里,她忍住了喝水的冲动。柚子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在学校的时候我还是我自己,但是去那里实习之后,我好像变成了“Hey”和“那家伙”。

实习不仅仅是课堂,更是一场现实的竞争,雇主对实习生的要求是必须有相关经验,没有经验的实习生没有实习机会,就不可能获得相关经验。

今年夏天是Lily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期末考试结束后,她就立即投入到实习中,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

“我的同学暑假都留下来实习了。”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的莉莉解释道。

这么努力实习的原因只有一个——秋招。

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未来每一年都会是历史上最难的毕业季,拿到Matched Offer更是难上加难。

大学生不得不未雨绸缪,有的人选择考研、考公务员、创业,但大多数人还在与时间赛跑,争取“尽快找到实习工作”。

实习第一天迈出世界的第一步

“我想进电视台工作,所以我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

假期过后,江西大学生优子放学回家,虽然才大二,但她也不敢闲着,趁着暑假到电视台找实习,从学生变成了实习记者。还没入职,优子就感受到了新闻行业的压力。“有报道,早上7点就得值班”,优子说,“原来媒体就是这样的。”

港剧《新闻女王》女主角优雅的工作形象给优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实习前一天,她在衣柜里翻了好几遍,才挑出一套合适的衣服。“只要涂点防晒霜就行了。”优子自嘲自己的不切实际。

电视与现实的反差颠覆了柚子的想象,但这并没有打消她从事新闻事业的念头。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负责一些简单的采访工作。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发表出来,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变得更有意义了。暑期实习只是第一步。“熟悉这里的工作方式后,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我可能整个大四都会在这里实习。”柚子说。

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本是一件幸事,但对于很多年轻的学生来说,实习是一种结果未知的探索。

同样在电视台实习的新怡被分配到后期制作剪辑岗位,节目母带什么时候交付,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下班,她都知道。虽然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量不多,但大多数都是昼夜颠倒——晚上开始工作,利用白天补觉。“一睁眼就吃饭,然后就收到晚上要上班的消息,吃饭、睡觉、工作,根本没时间安排自己。”回忆起这段实习,新怡依然心有余悸。

虽然看到片尾自己的签名时还是很有成就感,但心仪决定以后不再进入这个行业,“实习虽然不能告诉我适合做什么,但能告诉我以后不想做什么。”

从未开始过的实习生涯

工作一周后,优子终于不用再与公司门口的自动门“较劲”,她的面部信息终于录入了内部系统。“从这一刻起,我开始有了归属感。”

刚进公司时,她没有固定的工位,就像一朵蒲公英,飘荡在各个楼层的办公室里。除了上司,她很少和同事交流。她甚至拒绝喝水,因为她不知道茶水间在哪里。柚子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实习生和正式员工之间,隔着一道透明的墙。心怡也有这样的感受,“上学的时候还是我,但实习之后,好像就变成了‘哎’‘那个人’。”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她安慰自己,同时实习的实习生多达十几个,自己实习才两个月,不容易被认出来,没名字也是常有的事。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

实习生的管理是一个难题,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者的权利义务不明确,要么管得太严,实习生成为替代正式员工的廉价劳动力,要么管得不到任何管控,实习生就成了隐形人。

“老师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跟着她做就行。”实习三周后,蒋江还是有些迷茫,她加入了一家珠宝公司的广告宣传部,主要负责拍摄在各大平台发布的产品视频,并参与直播间的中控工作。

作为导演,视频拍摄是她的本职工作,但她只能边工作边帮忙,即便拍摄任务并不复杂,她也无法深度参与,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工作站上,“我感觉自己好像消失了几个小时,甚至提早离开,也没人关心。”

即便是在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互联网公司实习,Lily也只参与了5%的工作,“我们组有四个正式员工,我负责完成一些他们来不及完成的琐碎工作,比如盖房子、修改PPT、填写Excel表格、预定会议室等,虽然这已经是她的第三份实习,但她接触到的依然只是这些边缘任务。”

“大家都很忙,所以我们不得不聘请实习生来做这些事情。”莉莉说。实习生看似加入了这场游戏,但实际上他们从未加入过。

就连拧螺丝这样的工作都很难找到,实习成为学生们“捞钱”的下一个战场。

几轮实习申请均无回应

用人单位与实习生之间的劳动关系存在法律争议,二者具有劳动和教学实践双重属性,实习不仅仅是一个课堂,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舞台。

相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高年级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实习转为正式员工所面临的情况更具有代表性。

“211大学”、“研究生”、“多次实习经历”……这些都是刘六在招聘系统上的标签,但她至今还没收到自己喜欢的职位的暑期实习offer。暑期实习可以提供永久就业的机会,而且竞争力更强。

在针对2024届毕业生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中,60.3%的毕业生在2023年开始寻找工作,其中近三成毕业生在2023年9月之前开始寻找工作。

互联网公司、行业龙头依然是应届毕业生眼中的“白月光”,但在这里就业并不容易。他们的招聘周期更长、要求更多、难度更高。秋季校园招聘、春季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可能持续一整年,这意味着雇主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等待面试结果的时间也更长。

刘六是2025届的毕业生,早在今年3月份,她所在班级的暑期实习就已开始,有了几次不错的互联网实习经历的她,本想通过暑期实习尽快获得固定的工作机会,但最终,却不如人意。

平均而言,一家公司一个职位需要两轮以上的面试。她不记得自己经历了多少次面试,但大多数面试都没有回音。如果三天内没有收到通知,她就没希望了。于是她开始在一家软件平台上找工作。一连投了十几个职位,希望明天早上醒来就能收到一两家公司的面试邀请。

一次又一次的面试浪费了她的精力,但她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当下严酷的求职环境,需要说明实习期是太长还是太短,多久才能上岗,如何处理学业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选择与平衡都代表着对目前职位的意向程度。雇主也更看重与职位相关的项目和实习经历,学历和各类证书是次要的。他们追逐没有经验的实习生,以获得相关经验。没有实习机会,又无法获得相关经验,雇主和实习生都抱怨招工难、找工作难。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刘六深深意识到。

因此,除了在学校能拿到的成绩和奖项,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的实习经历越多越好,不管有没有用都会拿到证书,作品集也会有别人精心设计,甚至自己的行为举止和性格也努力让自己更接近外界喜欢的样子。不管是面试还是职场,“E人总是受欢迎,所以我强迫自己做‘E’”,作为I型人的刘六习惯性地强颜一笑。

实习生们争相抢夺机会,但企业却想用最低的价格找到能力突出、努力工作的实习生。岗位描述没有变,但入职要求却越来越高。实习期1个月,必须马上开始工作,每周工作四到五天,这些已经成为潜规则。即便如此,在庞大的实习生大军中,能获得面试机会并顺利通过面试的人也屈指可数。

对于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实习既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张没有上限的答卷,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才算是优秀的评价标准,并不在他们手中。

对于明年即将毕业的莉莉来说,秋招前的三次实习并没有给她带来安全感,只是获得了一张参加比赛的“入场券”,至少还要四五次实习,因为休息一段时间后,她总有“时间不够用”的焦虑。

即便这学期还有几门课没学完,还有一个竞赛项目要准备,她还是选择白天实习,晚上学习。最忙的时候,她一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但她没有中断实习。“不想在秋招前简历上出现空白。”莉莉说。她最近正打算辞职,在懊恼没能按照时间安排成功“应聘”的同时,也在“寻找”更好的实习机会。

Lily还计划接下来的实习为期三个月,大约在10月份秋招的时候完成。她仔细考虑过,每次实习都是三个月,这样可以让她更了解自己想学的东西。在几家公司积累经验。“不然,我没法跟别人竞争了”,她无奈地说。

随着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实习生的路也越来越窄,没人知道有多少优秀的人在竞争一个不起眼的职位,也没人知道会有多少人从投递简历到全面面试,从招聘评估的哪一步被拒绝,然后流程就被暂停,又流回到无人问津的人才库。“如果找工作没那么难,谁不想当个好学生,好好享受校园生活呢?”刘流说。

暑假找不到固定实习,刘六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几个月后的秋招上。但她还是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一份日职实习,“因为不想停”,也不敢停。

(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