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朝代的有趣事实
中国历史上的成语典故:唇齿冷漠
本期主要讲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成语和故事——唇齿冷漠、走邪路灭郭、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嘴唇和牙齿是相互依存的
春秋时期的成语 - 唇亡齿寒。“亡”是无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是:唇亡齿寒。比喻关系亲密,利益共同。
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 - 唇齿无寒。这个成语主要讲的是晋献公借禹之道灭虢国,又反灭禹国的故事。这个故事衍生出另一个成语“以假道灭虢”,这两个成语故事是连在一起的。
用虚假的借口毁掉郭文贵
中国春秋历史上的成语“唇齿冷逝,无以复加”,原出自《左传·熙公五年》。原文如下:
“晋公又向禹请愿,请求允许他经过晋国攻打虢国。公之奇劝他:虢国是禹的盟友;虢国若被灭,禹就会跟随……谚语‘两车相依,唇齿相寒’,说的就是禹和虢国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晋献公假借禹的通道攻打虢国。禹的大臣公之奇劝禹王说:虢国是禹的屏障,虢国灭亡,禹也就灭亡了。谚语说:颊齿相依,唇齿无齿则寒。说的就是禹和虢国的关系。
嘴唇和牙齿是相互依存的
中国春秋时期有句成语:嘴唇没了牙齿就冷。公元前661年,晋国国君晋献公乘着晋国富强之机,对外扩张,灭亡并吞并了晋国周围的许多小国。
晋献公正准备攻打虞、虢国的时候,担心两国会结盟抵抗自己,就暂时搁置了攻打两国的想法。
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向晋献公建议,不如送大量珠宝给禹王,然后故意以虢国侵入晋国边境为借口攻打虢国。禹王贪图利益,又畏惧晋军,一定会答应我们的建议。
嘴唇和牙齿是相互依存的
果然,当晋献公送了大批珠宝给禹王后,禹王果然同意让晋军经过禹国攻打虢国,从此禹与虢国的联盟不复存在了。
禹王答应之后,禹的大臣公之奇立即劝说禹王说:“虢国是禹的盾牌,晋国如果灭了虢国,我们也就灭亡了。这就好比嘴唇和牙齿的关系,没有牙齿,嘴唇就会冷。”
但无论公之奇怎么劝说,禹王就是不听,公之奇见无法说服禹王,为了避免自己受到牵连,便带着家人回国了。
晋军经过禹境内攻打虢国,灭了虢国,晋军从禹返回,禹王出来迎接,不料晋军将领趁机生擒禹王,然后直入禹国,再次灭了禹国。
嘴唇和牙齿是相互依存的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唇齿冷逝。以上故事讲的是唇齿冷逝、走假路灭郭的成语典故。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固执己见,任性”的成语典故。
任性
春秋时期的成语——倔强任性。倔强就是任性;倔强就是倔强;任性就是自以为是。就是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意见。
任性
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倔强任性。这句成语故事讲的是初秋时节晋军将领不服从命令,倔强任性。这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如下:
“他的助手仙姑性格倔强,不厚道,不愿意听从命令。”
意思是说晋军将领仙姑性格倔强,自以为是,不肯听从主帅的命令。
任性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倔强任性。这个典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99年,当时楚庄王派兵攻打郑国,因为郑国的盟友抛弃了楚国与晋国的联盟。郑国是一个小国,无法打败楚国,所以向它的大哥晋国求助。于是晋国趁楚军不备出兵击退了楚军。
第三年,楚庄王不甘心失败,再次派兵攻打郑国,准备与晋军决战,不料郑国却在晋军尚未到达之前就投降了楚国。
任性
正在救援途中的晋军统帅荀林甫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楚军已经有了准备,便下令手下不再追击楚军。可是他的一个将领贤固却倔强不听荀林甫的命令,擅自追击楚军。
楚大夫吴参得知先固违抗统帅命令,擅自出兵后,对楚庄王说:晋军大将先固固执己见,说明晋军内部不团结,我们可以派大军去剿灭晋军。
任性
楚庄王听从了乌审的建议,率领军队与晋军决战,终于大败晋军,战马饮尽黄河水,方才回师。(此战详情,请参阅此前发表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唇齿冷逝。嗯,这就是唇齿冷逝,诬告灭国,倔强任性的故事。
下一期,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春秋时期“二桃杀三勇士”这个成语故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