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就率先实施“瞪羚计划”,为园区瞪羚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2010年起,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高新区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瞪羚企业发展。随后,随着创新创业之风在全国蔓延,瞪羚企业凭借强劲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
中国银行研究所研究员刘晨表示,对政府而言,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形成,从而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瞪羚和独角兽
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关系密切。
在刘晨看来,瞪羚企业通常被认为是独角兽企业的前身,因为其具备成长性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点。
按照一般的判断标准,独角兽公司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瞪羚公司则是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10亿美元独角兽级别估值的高成长性公司,估值一般在5亿美元-10亿美元之间。
万联证券分析师夏庆英表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代表,有效扶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是推动新优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手段。
据瞪羚云数据库统计,截至2024年7月底,我国瞪羚企业数量超过3.5万家,涉及92个主要行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山东等地区,主要覆盖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
据《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3月,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达369家,其中六成以上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五大城市;行业方面,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智能制造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过60%。
“领跑”扶持瞪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有所下降,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位居第二,数量为340家,增加了24家,但2021年又新增了74家企业。
如何增加独角兽企业数量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不仅要关注独角兽企业,还要关注瞪羚企业。
在国泰君安研究院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黄如南看来,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支持瞪羚企业,相比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处于更高级的阶段,说明政策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也强调“发前端”。
近年来,我国瞪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以融资为例,刘晨指出,我国瞪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仍可能面临融资问题,比如在发展中期,瞪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快速扩张与资金支持不匹配。
刘晨分析,从政府角度看,瞪羚企业融资支持手段相对单一,高新区瞪羚企业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国有银行科技贷款;从商业银行角度看,瞪羚企业融资支持效率有待提高;从其他金融机构角度看,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动效应有待提高。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高层明确点名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后续政策可能在IPO、投融资等方面加强对二者的支持,在支持创业创投方面形成示范效应。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这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引领作用的体现,有望在研发资金、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