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山猫】
据台联合新闻网昨天报道,台审计部门本月29日公布台当局去年“总决算审计报告”。报告对台海军作出重点评论,称截至去年7月底,超过半数主力作战舰艇的维护、修理作业“未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实际维修周期过长,影响装备稳定和兵力部署。
但台军方对此表示“委屈”,有官员私下抱怨舰艇维修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关键原因是近年来面对解放军海空军的“持续压力”,舰艇不得不频繁出动,有的甚至在建造完成前就紧急出海,长期持续消耗导致装备和人员处于疲劳状态。台军官员称,审计部门不分青红皂白,没有考虑客观背景因素,只批评“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等,难免让人感慨“吃肉还不如吃素”。
(资料图)成功级护卫舰PFG-1107“紫翼”号正在船坞维修。右侧背景为康定级护卫舰PFG-1206“迪华”号
台“海军司令部”回应报道称,编制年度舰艇维修计划时,将进一步关注兵力部署、装备更新等影响,若舰艇因临时执行任务无法按计划送修,将安排“计划外维修”等措施应对。
报道提到,台海军去年对120艘舰艇进行了计划性维修保养,在保持舰艇机动性方面颇有成效,但在维修作业管理上“不够彻底、不够到位”。台海军目前拥有4艘“基隆”级(美制“基德”级)导弹驱逐舰、8艘“成功”级(授权建造美制“佩里”级)和2艘原装二手美制“佩里”级导弹护卫舰、6艘“康定”级(法国“拉法耶”级)导弹护卫舰和6艘“济阳”(美制“诺克斯”级)级护卫舰。这26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台海军也被称为“一流舰艇”,是无可争议的主力战舰。 去年,26艘舰艇中有14艘没有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修理保养,实际维修周期比规定延长了一个月至十个月。这种情况还导致部分舰艇主机、发电机组等重要部件到达大修年限(未能接受维修时)。此外,非计划维修频率增加也影响了装备使用的稳定性和部队的部署使用。
台海军各级人员也对媒体表示,这一结论“不公平”,认为关键是兵力使用紧张,临时情况多,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原定维修的舰艇出海,延迟进厂,那么舰艇的完工交付自然也会被推迟,下一艘原定在同一地点维修的舰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台军官员表示,计划外的“计划外维修”,往往是舰艇只完成基本修理就出海,在回港后的空档期间把未完成的工程补齐。该官员还表示,虽然台军舰艇每年出海天数表面上不高,但由于需要随时出动,临时启动舰艇发动机进行准备的“计划外任务”极其频繁,因此对舰艇的损失比持续在海上航行更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