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福祉与进步,布达拉宫见证历史

admin 2024-08-01 阅读:2

文成公主不仅传播佛法,为藏民祈福消灾,还带去五谷种子和油菜籽,教人们种植。蚕豆、油菜籽适应高原气候,长势良好。小麦不断变异,最后长成藏民喜爱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马、骡子、骆驼,以及相关的生计技术。

以及医疗事业,促进了吐番的社会进步。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十分喜爱贤惠有才华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她修建了布达拉宫,有1000间房间,金碧辉煌。但后来毁于雷击和战火。17世纪后又经过两次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共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气势宏伟。

布达拉宫内藏有大量丰富的壁画,包括唐太宗五难娶吐鲁番使者嘎鲁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的热烈欢迎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艳丽。

另一侧是松赞干布修行打坐的房间,墙上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人的彩色塑像。

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_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_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简写

他首先宣誓效忠,并对唐朝的强大表示极为敬佩,在写谢罪书的同时,还向唐廷提出联姻。

唐太宗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文成公主身材端庄丰腴,自幼饱读诗书,对遥远的吐番虽心存疑虑,但心中却充满着新奇的向往,于是便答应了。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贞观十五年冬天,在礼部统领下,组成了一支气势磅礴的迎亲队伍。

之所以要选在隆冬时节出发,是因为从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途中要渡过几条湍急的河流,隆冬时节河水流速较缓,这对新娘的迎亲队伍来说比较有利。

这群人除了嫁妆外,还带来了大量的书籍、乐器、丝绸、粮食种子;除了文成公主带来的侍女,还有一批文人、乐师、农技人员,简直就是一个“文化代表团”和“农业队”。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呢?因为当时吐番已经打败了吐谷浑,仪然成了西南的领袖。

由于语言上有了共同点,松赞干布脱下身上的皮衣,穿上文成公主给他缝制的丝绸唐装,并努力向文成公主学习汉语。异族夫妇相处融洽,相亲相爱,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成公主遵循了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每天要在脸颊上涂上赭石色的泥土,据说这样可以避邪。虽然看起来很不好看,很不舒服,但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这是传统习俗,大多数藏族人民也只是照做。到了西藏之后,文成公主仔细地了解和思考了这个习俗,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用。

这既不合理,又不卫生,实在是粗俗的陋习,于是她委婉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意见。松赞干布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一习俗。起初,一些怀旧的藏民对此很不习惯,但渐渐地他们觉得保持原貌既方便又美观。

大家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并且非常感谢文成公主为他们打破旧约。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_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简写_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

随行的文人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西藏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西藏的政治脱离原始状态,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大喜,下令大臣和贵族子弟要诚心拜文人为师,学习汉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文。

他随后派遣一批批贵子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入唐,学诗书,把汉文化带回吐番。农技人员什么也不传道,只是把从中原带来的粮食种子种在高原的肥沃土壤上,再精心灌溉、施肥、除草。收获到来时,

到了收获的季节,那旺盛的作物和惊人的产量让藏民们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当时藏民们虽然也种植了一些青稞、荞麦等作物,但是他们不善于管理,常常是只种不养,所以产量极低,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在18世纪的命令下,农业技术人员开始系统地向藏族人民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生活之外,收获了大量的粮食。特别是种桑养蚕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后,藏族人民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丝织品,这些丝织品光泽柔和,色彩鲜艳,极大地美化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使他们非常幸福。

感谢文成公主进入吐鲁番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简写_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_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

他和赞干布相识九年,只有三年接触,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冷落、被遗忘,不受宠爱的程度可见一斑。

虽然文成公主的嫁妆在当时已经极其丰厚,不仅包括大量的财产,而且还包括大批工匠,为吐番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_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_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简写

但根据敦煌文献的记载,藏人却认为这些是唐朝的贡品,是畏惧吐鲁番军事力量而送来的求和之物,这也说明唐太宗用女人和财物来换取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还不惜重金为尼泊尔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并在寺内供奉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唐朝文成公主虽然带来了佛门珍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但松赞干布只为其修建了一座小得多的大昭寺供奉。

后来金城公主入藏,成为吐番国王的妻子,便将两尊佛像互换,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唐朝是别无选择地答应了这桩婚事。但一些史学家为了面子,把松赞干布的示弱解读为示好,编造出松赞干布多次求婚,唐朝出于诚意才答应这桩婚事的故事。然而,无论编造得多么有说服力,都无法改变真实的历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