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小学课本里的趣味成语故事,蕴含深刻真理

admin 2024-08-31 阅读:6

无论是捂耳盗铃,还是被树叶蒙蔽了双眼,能骗得过别人不重要,能骗得过自己就行。小学课本上,“捂耳盗铃”是必读课文。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捂耳盗铃”不仅掩盖了事实,而且很有意思。本期民间故事,为你解读“捂耳盗铃”。

“我不在书上提自己的名字,是为了避免百姓的非议。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选自《答姜德公》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灭了范家。有人趁机到范家家里偷东西,看见院子里挂着一口大钟。这口钟是用优质的青铜铸造的,造型和花纹都非常精美。小偷很高兴,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扛回家。但是这口钟又大又重,他搬不动。想来想去,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钟打碎,然后分别扛回家。

小偷拿来一把大锤,狠狠地砸在钟上。“砰”的一声巨响,吓了他一跳。小偷慌了,心想,糟了,钟声不是在告诉人们我偷钟了吗?他急了,扑到钟上,张开双臂想要盖住声音,可是怎么也盖不住!钟声还是传得很远。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得缩回手,捂住耳朵。“哎呀,钟声变小了,我听不见了!”小偷高兴极了,“太好了!我把耳朵捂住,就听不到钟声了!”他立即找来两块布,塞进耳朵里,心想这下没人听见钟声了。于是他开始砸钟,一个接一个,钟声从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人们听到钟声,纷纷跑来抓小偷。

故事寓意

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捂住耳朵还是不捂住耳朵,钟声都会响。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改变。有些人对于对自己不利、不喜欢的客观存在,就不承认,以为承认了就不存在。这就等于“捂耳盗铃”,是主观唯心论——唯我论的极端表现。不正视客观现实,不去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终将自食恶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