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世界翘首以盼的时候,Nvidia发布了财报,却不料却让黄仁勋“栽跟头”。
美国东部时间周三美股收盘后,英伟达发布了2025财年(截至2024年7月)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同比增长122%至300.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普遍预期的287亿美元,同时也创下了公司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净利润翻倍至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尽管业绩表现无可挑剔,但投资者对购买英伟达股票的兴趣并不大,财报发布后,英伟达股价暴跌,最大跌幅达8.85%,市值一夜之间蒸发逾2000亿美元。
更让人意外的是,英伟达甚至直接拖垮了美股芯片板块,美东时间8月29日开盘前,台积电、AMD、博通等公司均跌约2%。
这一系列事件似乎证明了一件事——尽管科技公司普遍认为AI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但AI行业本身却远比想象的要脆弱。
今年以来被反复讨论的问题,此刻又被再次提醒:这轮AI浪潮是否已经出现泡沫?
资本为何逃离英伟达?
如果仅从财报本身来看,Nvidia依然是业界无可争议的“铲球卖家”。
该公司最重要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54%,超过此前华尔街普遍预期的250亿美元。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硅谷巨头之间的“计算能力军备竞赛”。
仅从微软、亚马逊、Meta和Alphabet四家公司来看,根据各家此前公布的全年资本支出来看,这些公司今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总额高达1060亿美元。
与此同时,NVIDIA也在与下游代工厂商合作,稳步提升高性能计算卡产能,今年初台媒就曾数次报道台积电CoWoS封装产能明显不足。
但随后今年3月,Nvidia CFO Colette Kress在投资者会议上透露,在CoWoS产能问题上,Nvidia除了台积电外,还认证了其他封测厂商,H100芯片总产能预计将从去年的50万片大幅提升至150万至200万片。
财报中的数据基本可以证实这一点。
虽然NVIDIA在财报中没有详细列出产品出货结构,但考虑到今年4月份最新的H200芯片才刚刚开始向下游客户交付,且同期A系列芯片的出货量有所减少,因此本季度NVIDIA数据中心的核心产品依然是H100芯片。
结合该部门154%的同比增长,基本可以预计本季度H100的出货量可能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根据财报电话会议的沟通内容,H200芯片将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大批量交付,即使下一代芯片年内就能量产,但下半年市场对H200的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黄仁勋的判断基于这样的事实,“全球云服务商几乎没有多余的GPU产能,而NVIDIA的GPU是唯一能够处理和加速SQL数据、Pandas数据、Pandas和Polars数据科学工具包的加速器。在等待Blackwell的同时,Hooper依然是最佳选择。”
相比于IDC(数据中心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本季度英伟达的游戏业务显得有些平淡:期内营收达到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
当然,这里面也有客观因素,作为英伟达当前游戏业务主力的RTX 40系列将在2022年底到2023年中期发布,而大部分需要升级显卡的玩家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了换代,因此本季度游戏业务16%的增长还是比较理想的。
事实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英伟达的游戏业务很有可能迎来阶段性的爆发。
一方面,全球游戏市场正在复苏,根据DMM《游戏投资评论》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游戏行业总投资额达到81亿美元,几乎是2023年全年的两倍。
今年众多现象级游戏作品的涌现也为NVIDIA持续创造利好,例如近期火爆的《黑神话:悟空》上线首日,天猫数据显示,“NVIDIA黑悟空联名”显卡等商品搜索量环比增长1379%。
另一方面,按照英伟达的规划,RTX 50系列显卡将在今年年底上市,届时预计随着游戏产业的复苏,又将迎来一波游戏玩家的换机需求。
总体来看,无论是从目前的表现,还是未来的预期来看,英伟达的两大核心业务都很难摆脱问题。
那么英伟达为何会让投资者一夜之间失去信心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Nvidia的下一代芯片Blackwell在量产上确实存在问题。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Blackwell并不是一颗芯片,而是一个平台,可以算是过去Hooper架构的延伸,但性能却实现了全方位的碾压。
在今年GTC大会上,黄仁勋举例称,“训练一个包含1.8万亿参数的模型,需要8000块Hopper GPU,消耗15MW的电力,而2000块Blackwell GPU只需4MW的功耗就能完成这一任务。”
但近日有消息称,这款被业界寄予厚望的芯片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原定于今年第三季度的上市时间被推迟至明年第一季度。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几乎有一半的投资机构问:“布莱克威尔怎么了?”
针对这一问题,Nvidia CFO Colette Kress表示,“公司已经将Blackwell样品发送给合作伙伴和客户,但需要对Blackwell芯片的光罩进行修改,以提高生产良率。”
克雷斯的声明丝毫没有让投资者放心,因为其中暗中承认了Blackwell存在设计缺陷,而且也没有明确说明该芯片是否能在年内交付。
另一个令市场看跌的因素是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
虽然英伟达并未详细公布中国区的收入占比,但该公司明确表示,第二季度中国数据中心收入继续环比增长,成为公司数据中心总收入的“重要贡献者”。
不过,Nvidia依然无法拿出解决中国市场销售难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除了通过特殊渠道流入中国大陆的高性能计算卡外,NVIDIA在国内的主力出货依然是特别版芯片“H20”,不过面对国产同类产品时,除了软件生态之外,很难说H20到底有多大优势。
郁金香泡沫还是内燃机革命?
和所有伟大的泡沫故事一样,最新的人工智能叙事传达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提高生产力并扩大蛋糕,就像点燃工业革命的内燃机技术一样。但华尔街担心,如果除了英伟达之外没有人收获人工智能的回报,人工智能市场最终将触底。
那么,除了这些眼前的问题之外,Nvidia还面临着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关键长期问题——大型科技公司通过购买Nvidia GPU来建设数据中心的巨额投资是否会获得回报?
针对这一疑问,黄仁勋曾多次公开回应:“如果投资Hopper或Blackwell等加速计算基础设施,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数据处理成本,还可以快速出租这些设施,带来快速回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巨额投入,有望在未来带来长达10年以上的回报。
微软CFO艾米·胡德(Amy Hood)在解释对AI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时表示:“这些投资对AI至关重要,但可能需要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 -微软本季度的资本支出达到190亿美元,为2024财年以来单季度最高,几乎全部用于与AI和云计算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
不过投资者们并没有耐心等待兑现这张十年的空白支票,在艾米·胡德发表此言后不久,微软美国股票应声下跌,较当日高点下跌逾2.58%,随后收窄至1.19%。
红杉资本分析师大卫·卡恩7月6日发布报告称,AI行业泡沫正在加剧,每年的产值必须超过6000亿美元才能支付数据中心、加速GPU卡等AI基础设施的费用。然而,当把所有AI公司的年营收加在一起时,仍有5000亿美元的巨大缺口。
硅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围绕人工智能叙事的“投机狂潮”泡沫和“幻觉”还能持续多久?
此前,全球最大科技投资者之一Prosus Group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全球主管Euro Beinat表示,科技高管对人工智能能力做出宏大承诺的时代“将在未来16到18个月内结束”。
早在8月初,知名对冲基金埃利奥特管理公司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表示,英伟达正处于“泡沫”之中,推动芯片巨头崛起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被“过度炒作”,尚未带来“与炒作相称的价值”。
至于市场泡沫何时会破裂,埃利奥特表示,如果英伟达公布糟糕的数据并“打破魔咒”,那么泡沫就有可能破裂。
这场泡沫也波及了整个国内大屏风潮。
Nvidia的“伤痛”是否给国内产业敲响警钟?
随着多家大型模型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大型模型公司的估值准入门槛已达200亿元新高。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这波大型模型公司潮正在形成泡沫。
因为大型模型公司的商业盈利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为了讲好商业故事,今年越来越多的基础大型模型公司开始探索“模型-应用融合”,希望通过对应用层的探索,带来真正的附加价值。
以某AI独角兽为例,其To B业务线营收未达预期,其推出的AI to C产品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规模,但日活跃用户和留存已到达瓶颈期,只能靠买量实现增长。
但AI to C产品很难找到有效的获客和转化方法。一位互联网平台运营人员告诉虎嗅,由于无法使用消费电商等传统推广方式,AI产品的获客和增长并没有有效的路径可仿效。
一位投资人向虎嗅透露,该公司产品的长期留存率不超过1%:“这就像滚雪球游戏,通过这种模式拿到VC的钱之后,你再投入钱做推广,获取更多用户来维持DAU,但用户留存极低,所以只能继续投入钱做推广来获客。再加上算力成本高昂,整个过程很难带来新的价值,可能有崩盘的风险。”
这样的泡沫同样存在于大模型浪潮中风靡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前沿叙事到底是带来了真正的价值,还是短暂的泡沫?
一家机器人公司CEO告诉虎嗅:“有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因为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无法在工厂里运转,所以只能订购传统工业机械臂进行配送。”
不过,外国投资者显然更愿意接受这些AI叙事。但国内的资本环境让投资者更加看重初创企业的商业化。一些“现实的AIGC”论调——要求AI初创企业能够立即变现——几乎成了AI投资圈的主流观点。
一位一直密切关注中美AI风投的知名投资人,在谈及国内AI投资现状时曾自嘲道:“还是我们VC不努力的错,前几年那些烧钱的公司,没人问有没有盈利,这首先和中美两国的资本环境有关。”他甚至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富二代可以一直读到博士,再去找工作,我们有时可能中专毕业就被逼着去找工作。”
这也意味着“国内AI泡沫还没有美国那么大。”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协会首席顾问尹志告诉虎嗅:“与国外商业资本的投资导向不同,国内AI投资多集中在政府出资建设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实体基础设施行业。这就好比修高速公路能赚钱的时候没人问,因为它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和就业的繁荣。”
此外,多位从业者告诉虎嗅,国内AI行业还处于上升阶段,谈泡沫还为时过早。同时,泡沫对行业也有积极作用,这波大模式带来的关注度和热钱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对从业者来说是巨大的利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