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业绩下滑或与调整门店结构期间直营店业绩不达预期有关。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来伊份门店数量同比减少191家,其中直营店减少309家,收入同比减少约20.3%,是利润不达预期的直接原因。
2001年,石永磊和余瑞芬在上海创办了来伊份。当时的零食市场仍以摊贩为主。但石永磊和余瑞芬发现,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民需要更高品质的零食,而这正是摊贩无法满足的痛点。于是,他们将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引入零食行业,创造性地改变了零食行业小、散、质低的现状。
2016年,来伊份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被誉为“中国零食第一股”。
然而上市不久后,来伊份营收便陷入个位数缓慢增长期,2018年之后,其净利润表现大不如前,策略也时常被指“落后半拍”。
例如来伊份上市后,就因对互联网电商发展趋势判断失误,错过了货架电商的红利期,即使后来加速进军互联网,但来伊份在自家APP上投入过多资源的做法,让其落后于竞争对手。
从去年开始,新的大众零食品牌纷纷入局,利用新渠道、更低价格抢夺消费者。截至今年7月,万臣零食全国零售门店数突破7000家。万臣零食与赵一鸣零食合并后,门店数突破1万家;不少传统零食企业也纷纷调整经营策略,要么积极拥抱新渠道,要么主动降价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然而,处在市场大变革中的来伊份,却始终坚持不打价格战,不主动参与这场价格战。即便如此,来伊份还是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2023年,来伊份业绩再度下滑,营收和净利润首次双双下滑。半年过去,其业绩仍未有明显起色。
一位一直关注线下连锁行业的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关键问题已经不在于“要不要打价格战”。因为在现阶段,不打价格战并不是坏事,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产品价值是否与高端高价位相匹配。
是否匹配的问题迟早会被日益勒紧钱包的消费者给出答案,而来伊份上半年利润暴跌7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他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8月29日,《中国企业家》通过电子邮件向来伊份发出采访函,询问其今年上半年业绩变化及未来规划,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拒绝参与“价格战”导致落后
一直以来,三只松鼠、来伊份、良品铺子被视为中国高端零食的三巨头,它们围绕坚果、蜜饯、肉类等多个品类打造品牌形象,建立全渠道销售网络,既是品牌又是渠道,一度成为行业研究的样本。
然而,三巨头的辉煌并未持续多久,就相继受到线上流量见顶、线下零食量贩店等新模式兴起的冲击,纷纷从巅峰跌落,步入业绩下滑的“至暗时刻”。
面对竞争,三巨头中的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率先换挡,通过挤压供应链上的水分,进入“价格战”。
2022年,三只松鼠实施“高端性价比”战略,随后10包19.9元的“澳洲坚果免费装”产品在抖音热销;2023年末,良品铺子董事长兼总经理杨银芬发布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也宣布降价,称旗下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价达45%。
昔日的三家高端巨头中,唯有来伊份不肯低头。
今年4月,石永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零食价格战时表示:食品行业低价竞争有风险,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来伊份拒绝低水平价格竞争。
6月份,石永磊、余瑞芬等来伊份高管参加机构调研会时,有投资者问到,“百思特开始大规模降价,三只松鼠提出‘高端性价比’战略,来伊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来伊份依然回答称,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转向了价值和品质的竞争,公司依然坚持以品质为核心。
正如来伊份所言,降价并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实施降价策略的良品铺子,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出现下滑,就是因为降价对毛利率造成了一定冲击。
不参与价格战的来伊份,专注于零食品质。2023年12月,在其他零食品牌纷纷官宣降价、渠道改革时,来伊份却宣布将品牌口号升级为“新鲜零食来伊份,健康零食引领者”。
这是一个新的方向,但短期内难以快速助力来伊份。随着零食行业半年报的披露,从横向来看,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50.75亿元,同比增长75.39%,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88.57%;良品铺子虽面临业绩压力,但仍实现营业收入38.86亿元,而没有参与价格战的来伊份,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净利润规模,与二者相比都略显“落后”。
焦虑还分布在具体业务上。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直营店业务营收11.12亿元,同比下降约20.3%,加盟业务营收4.04亿元,同比增长约13.16%。此外,特殊渠道团购、电商业务同比分别下降约3.25%、21.92%。
对于来伊份落后的现实,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向《中国企业家》指出,零食折扣店这种新兴模式以低价切入市场,立刻冲击了过去依靠多品类快速增长、享受高毛利率的零食企业。
以怡粉为代表的零食企业面临冲击与变革,过往的发展节奏被打乱。现阶段最重要的命题是,一方面,整体策略与渠道变化如何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另一方面,需要在产品上做出改变,找到一个新的品类并火起来,不能一直依赖老产品。
多元化迈出更大一步
事实上,近年来扎根零食行业的来伊份也一直在将触角伸向有增长潜力的品类,寻找核心业务之外的新可能。
2017年,来伊份推出现磨咖啡销售业务,后升级为“来咖啡”,2021年,基于前期积累的势能,“来伊份咖啡”升级为“来杯咖啡”,以现磨咖啡为主打产品。
据介绍,来伊份当时的商务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咖啡市场存在很大的市场机会,这也是来伊份决定进军咖啡市场的原因之一,预计到2023年底将开设800到1000家门店。
在“来咖”的门店扩张计划方面,来伊份计划初期将依托现有的来伊份门店,以店中店的形式进行扩张,随着门店形象的推出,再设立独立的外卖窗口店。
起初,咖啡业务看似潜力无限。一方面,咖啡市场的用户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底,来伊份门店总数达到3685家,为来咖的门店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迄今为止,咖啡业务未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咖啡之后,来伊芬又加入当时正热火朝天的气泡水大战,推出了第一款气泡水——派派柠檬。这期间,来伊芬甚至跨界酒业,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醉爱酒业有限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酱香型白酒产品——“醉爱”系列。
对于各项跨界策略,来伊份在财报中表示,为实现家庭生活生态平台战略,公司近两年不断研发和拓展创新品类,并组建第二增长引擎,包括酒及饮料、乳制品、现煮咖啡、鲜炖食品、速冻食品、预制菜、生鲜水果、粮油调味品等。但这些跨界尝试最终并未形成真正的爆款产品,也不足以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
不过,频繁跨界的来伊份步子更大。
8月10日,来伊份全国首家仓储式会员店在上海正式开业,这也是零食品牌开设的第一家仓储式会员店。
据《宜兰商报》调查报道,来伊份的会员门槛在同行中最低,一年仅需99元,并附带会员福利和赠品。从产品种类来看,来伊份售卖零食、饮料、乳制品、粮油、方便食品等,售卖的产品以零食和饮料为主,单品不足200种,且无生鲜,不如山姆会员店丰富。而且零食几乎都是自有品牌,未来或将引入生鲜。
看来来伊份赶上了新的潮流,进军大包装高性价比产品市场也被指“曲线”拥抱低价。不过,仓储会员店这顿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味。
在来伊份之前,包括家乐福、麦德龙在内的老牌零售商都曾尝试过仓储会员制店。不过,2023年4月,家乐福中国接连关闭了两家会员制店,分别是上海成山路店和上海中山公园店,前者也是第一家家乐福会员制店。2024年以来,盒马鲜生已接连关闭了两家会员制店,麦德龙也关闭了4家门店。
刚刚入局的来伊份,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会员店对用户的吸引力在于低价、精挑细选的专属商品,与零食店相对狭窄的消费场景有着本质区别。鲍跃忠也表示,如果来伊份未来不能继续在品类上下功夫,很难对用户有长期的吸引力。
回顾来伊份的多元化尝试,也被外界形容为“起早贪黑”,最后的种种不如意,也暴露出来伊份内心的业绩焦虑。
因此,对于来伊份来说,与其继续开拓新业务,不如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主业上,积极拥抱渠道变革,围绕零食本身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或许才是它未来的重点。毕竟,在当下竞争激烈的零食市场,即便是行业巨头,也找不到更多的容错空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