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基辛格:中美关系艰难之际,谁能成为下一个破冰者?

admin 2024-08-30 阅读:7

[编者注]。

1971年7月,基辛格首次秘密访华,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他挥舞第一把镐,打破中美之间的僵局。50 多年后,基辛格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专家”、“智化学派”和中美之间“桥梁”的代名词,尽管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存在一些争议。现在斯里兰卡人民走了,中美关系也经历了沧桑。即使不能回到过去,中美两国仍然需要像基辛格这样有识之士,坚持不懈地维护和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换言之,中美关系越是困难,就越需要“基辛格”来努力维持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无休止的交流。

基于此,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推出了题为“寻找'基辛格'”的系列报道,就谁可能成为“基辛格”进行了公开和坦率的讨论。或许,目前中美之间是否还能存在一个“基辛格”,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或者说,“寻找'基辛格'”的探索和努力是否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观察和讨论中美关系的起点。我们也欢迎读者加入这次讨论和反思,并期待您在消息互动中分享您的观点。

2024 年 7 月 7 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旧金山峰会后的美中关系”分论坛上,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苏珊·阿什顿·桑顿 (Susan Ashton Thornton) 提出,中美应加强对话,避免冲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中美之间缺乏战略互信、认知错位、利益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对话与合作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华盛顿的主流共识。

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

2024 年 7 月,董允尚(前排左三)出席世界和平论坛。

当前,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美国战略界正在激烈辩论大选后的对华政策走向,他们对“换汤不换药”的看法接近一致,对中美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董允尚在会上表示,“总的来说,我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他的观点独到。董云生是谁?她与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苏联研究转向中国事务

Dong 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随家人搬到马萨诸塞州上高中,并被缅因州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之一鲍登学院录取,主修俄语和经济学。1985 年大学毕业后,Dong 在世界许多地方担任国际教师,不久后加入了约翰斯外交政策研究所。霍普金斯大学,在那里他进行了苏联官僚主义和当代俄罗斯的研究。在此期间,她在同一所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获得国务院资助,在美国驻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领事馆工作了一年。

也许是在国外期间,董允尚对外交工作产生了兴趣,1991 年硕士毕业后,他进入国务院成为一名职业外交官。随着苏联的解体,董的重点从苏联政治转移到欧亚事务,特别关注东亚。1990 年代后期,董开始专注于中国事务并学习中文。当时她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北京人”,她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青平调》中的名句“云华香榕”中的“云香”一词作为她的中文名字。从那时起,这个优雅、美丽、意味深长的名字,就使她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2000年,董允尚来到中国,担任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政治经济主任,用脚打量中国,积累了对中国的第一手了解。2003 年,她移居北京,担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一等秘书兼内务负责人,在那里她直接参与了中美之间的许多双边事务。2007 年至 2009 年,董先生回到华盛顿,担任国务院东亚局中国和蒙古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在那里他协调国务院的各个机构来维护中国政策。之后,董短暂返回欧亚事务,在美国驻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大使馆担任高级外交官,并获得了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和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_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

2017 年 5 月,时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会见了时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生。

2014 年,董加入国务院领导层,晋升为东亚局负责中国大陆、蒙古和台湾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并于 2016 年担任副首席助理国务卿。2017 年 3 月,她成为代理助理国务卿,同年 12 月,她被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担任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提名担任该职位的女性。不过,由于共和党政客的抵制,提名案悬而未决,董允尚于2018年7月选择退休。

国务院被认定为“中国专家”。

董允尚 28 年的外交生涯中有一半时间在中国工作或直接负责中国事务,被视为当之无愧的国务院“中国专家”。她中文流利,在华经验丰富,人脉广泛,态度温柔却温和,堪称美国专业外交官的优秀代表。

董允尚一直深度参与中美外交:推动中国领导人与时任美国总统奧巴馬之间的“白宫秋日谈话”和“西湖长谈”;2017 年,他陪同特朗普访华,并为习近平主席 2018 年在美国与特朗普的马阿拉歌庄园会晤做准备。她还参与了中美之间的各种对话机制,以及在许多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她是为数不多的见证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一线见证者之一,见证了美国从所谓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到与中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再到转向战略竞争和对华遏制打压的过程。她说自己不是“熊猫迷”(Panda Hugger),但她并不掩饰自己在任期内推动中美关系取得积极成果的自豪感,包括推动中美网络安全共识、与中国合作推进六方会谈、推动巴黎气候协定。

然而,情况比人更强大。像董云生这样主张美中关系稳步发展的外交官,在对华咄咄逼人的特朗普政府中没有立足之地。早在她担任代理助理国务卿期间,她就受到了对华鹰派的批评。时任白宫首席智囊团的班农认为她对中国“软弱”,并誓言要“将她踢出国务院”。但时任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非常欣赏董允尚,并强烈推荐她担任助理国务卿。到 2018 年初,随着蒂勒森被特朗普解职,特别是新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 (Mike Pompeo) 就职,共和党反华众议员卢比奥对她的“正规化”提名表示强烈反对,这使得国会的相关提案被无限期搁置。

或许是预料到这种情况,董允尚做出了提前退休的决定。2018 年 6 月 30 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她将于当年 7 月底正式退休,并表示“感谢她为国务院服务超过 25 年,并在世界各地承担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消息传出后,美国“Politico”网站表示,这“可能会对士气造成打击,因为国务院所在的雾谷继续失去经验丰富的外交官”。董允尚事后回应说,“我不是华盛顿的内行人,但我对华盛顿有足够的了解,知道你基本上需要做好随时被扔到车底下的准备。”

董还对当时的特朗普政府表达了一定的不满,他认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对外交和那些主张谈判而不是大锤战术的人的一种蔑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川普政府不需要经验丰富的职业官员,但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执行其决策的流氓。

重启中美之间的沟通、旅行和交流

从国务院退休后,董云尚和丈夫在缅因州经营着一个农场,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同时,她加入耶鲁大学担任客座讲师,教授当代中国研究和美中外交:政策、法律和战略课程,并在耶鲁法学院蔡中增中国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该中心是美国大学著名的中国研究中心,由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资助。此外,她还担任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亚太安全论坛主任,领导多个与中国相关的二轨对话项目。

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_

今年1月,外交部北美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会见了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增中国中心主任董云尚(中)和葛伟宝。

作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第一手见证者和推动者,董允尚拥有别人难以比拟的外交经验,但也存在许多认知上的困惑。最引人注目的谜题之一是为什么美中关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2023 年 3 月,董允尚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次讲座中提到美国对中国认知的恶化,称“如果明天有人从另一个星球来到地球,他们会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困惑。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一直对此感到困惑,因为美中关系似乎在一夜之间从可预见的建设性和稳定转变为逆境和敌意的较量。”

董允尚认为,还需要对中美关系恶化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她还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双方的叙事和舆论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在 2021 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她指出,过去几年,美国舆论对中国一直无情、消极、易怒。一旦媒体开始一种叙事,就很难改变它,公众舆论是一个庞然大物,就像开着泰坦尼克号掉头。在深层次上,中美两国的社会、政治、文化体系完全不同,但美国其实并没有感受到中美之间的制度差异,也没有真正关注外交政策,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的知识投射到中国。这就是导致很多误解的原因。

或许是出于对双方不断加深的误解的担忧,董云尚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她曾多次表示,疫情阻碍了双方的交流,并指出重启中美之间的沟通、旅行和交流是当务之急。疫情结束后,董允尚还亲自推动了双方的交流。2023 年以来,她率领多个代表团访华,与中国主要智库和高校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所在机构还经常接待中国学者访美,为增进两国相互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美国的政策和学术界,对中国的“政治正确”盛行,对与中国的交流存在许多担忧,像董云生这样以实际行动促进两国人文和学术交流的学者是罕见的。也许,如果美国过去有更多像她这样理性的人,中美关系就不会恶化到这个地步。

如果我们找不到与中国合作的方法,“我们将面临极其艰难的未来”。

2019年7月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封致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美国国会议员的公开信,由美国100位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人士联署,指出中国不是美国的经济敌人或国家安全威胁,敌视中国会孤立美国,损害美国的信誉和联盟。董允裳是这封信的五位作者之一。

众所周知,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战略共同体形成了所谓的对华新共识,即中国是美国的头号对手,美国应该摒弃幻想,放弃接触,加强对抗,动员一切资源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赢得未来国家命运之战。在这种新共识的阴影下,呼吁冷静和理性的声音被压制或边缘化,接触和对话被视为对中国“软弱”和“绥靖”的表现。

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

苏珊·桑顿

对此,董允尚却有不同的看法。首先,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并非无效,其巨大成就不容忽视。董云尚曾回应学者米尔斯海默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对接触政策的批评,称接触的目的是防止误解、提供保证和防止冲突。这一政策帮助美国在冷战期间与中国联合起来反对苏联,并在冷战后使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减贫的重大成就。

2021 年,董和美國外交政策區國家委員會牵头進行了一项联合研究,以测试奧巴馬政府內美中 战略和經濟協誰協的有效性,並发现该機制為穩定全球經濟、 应对液候聲化、公共卫生合作等作出了重大貢獻,這进一步表明 “與中國的接触不利于美國的課組是不准确的”。

其次,孤立中国毫无意义,也不太可能成功。从苏联研究的背景出发,董云尚认为,中国与苏联不同,美国没有可以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的国际机制,如果美国经济脱离中国,美国自身就会破产。就中国的国际地位而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和贸易伙伴,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国。“中国每天都在影响我们所有人,我们无法避免。”她的言下之意是,遏制或阻碍中国的发展是不现实的,而这是当今华盛顿最稀缺的理性声音。

第三,美中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挑战至关重要。2018 年 10 月,董云翔在从国务院退休后接受了首次媒体采访,他表示,“如果美国找不到与中国合作的方式,我们将面临极其艰难的未来。这里的合作意味着两国关系不应沦为二元对立,美国与中国进行全球竞争的目的应该得到澄清,它应该建立在与全球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维持和平等人类生存的挑战相关的维度上。 并避免将它们简化为简单的 “胜利” 愿望。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是伙伴还是对手,将决定未来几十年两国关系乃至国际秩序的走向。53年前,基辛格对中国的秘密访问敲响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45年前,布热津斯基积极推动中美建交。今天,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的有识之士,从两国关系的战略稳定和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消除围绕两国关系的战略迷思,推动甚至引领美国对华政策的理性讨论。 并尽快使双边关系重回正轨。

董允尚非常支持基辛格的共同进化论,他认为中美两国在不断变化,相互影响,仿佛一方是另一方的反映。当今中美战略界肩负着树立正确认识的重任,迫切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通过加强沟通对话来探索两国关系的共同演变和正确的相处方式。

(张腾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__寻找“基辛格”|董云裳:困惑中美关系何以至此,仍在求解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