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8月28日,《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在暑期旅游、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夏粮统筹、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亮眼数据,各领域基础扎实、活力增强,经济数据“火爆”,印证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稳步前行。
暑期旅游客流再创新高 激活消费新场景
暑期旅游开启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流量已突破百亿,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也为暑期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27日,社会跨区域人口流动总量约102.18亿人次,同比增长3.7%。
铁路旅客发送总量达8.31亿人次,日益密集的高铁网络正带动县域旅游焕发新活力。陕西省佛坪县是我国多种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暑运以来,当地高铁站已接发旅客1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7.3%。
暑运期间,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达3478万辆,自驾游人数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各具特色的服务区依托本地旅游资源,拓展新的消费亮点。河南陆浑服务区除了满足旅客休息、加油、就餐等需求外,还与多家景区合作,开辟单人摩托艇、游船等水上娱乐项目,让“服务区+旅游”成为旅游消费新场景。
2024年暑运,民航行业加大运力投入,丰富航线布局,全国民航日均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11%,日均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除了铁路、公路、民航,不少消费者也青睐其他出行方式,比如坐邮轮看城市夜景、特色海岛游等。数据显示,暑运以来,全国水路旅客发送量已超过6000万人次。
暑期文旅热潮足以激发消费新活力
今年暑假,各地不断丰富文旅产品,推出各种新场景、新体验,进一步释放暑期消费活力。
新业态项目的涌现,让自然景观更加魅力无穷。在山东日照,看日出、赶海、露营、骑行等氛围浓厚的新项目,为日照海滩带来了高密度客流,暑假当地接待游客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22%。
依托昆仑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新疆昆嵛山市今年暑期首次发布“昆仑山大峡谷文化旅游地图”,让游客可以按照地图指引,深入昆仑山,看雪山、过峡谷、漫游草原。
今年暑期,文博旅游人气持续高涨。在浙江德清,大运河丝路文化数字体验馆、松云明珠文化馆的建成开放也为当地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在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暑期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景区采取提早开园、延后闭园的方式增加游客游览时间,并依托大数据平台适时调控游客量。
今年暑期,不少夜游项目也颇受青睐。江苏苏州同里古镇打造了游园、夜游船等新模式、新场景,游客可乘坐游船夜游,穿梭江中,领略古镇之美。甘肃嘉峪关长城夜游今年暑期对外开放,光影秀让游客享受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
8月28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6万平方米主题展览、25场行业交流活动、150余场成果发布同步展开,海内外参展企业414家,注册参会嘉宾超过2.1万名。
数博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数据相关企业已超过19万家,我国数据产业预计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5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7万亿元,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66.45%。
全国夏粮收购超6000万吨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宣布,全国夏粮累计收购量已超过6000万吨,同比增加约400万吨。当前夏粮收购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多措并举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支持发行绿色债券等16项重点工作,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值将突破8000亿元
8月28日,记者从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协会获悉,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111亿元,同比增长4.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增长12.1%,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国内首座双层斜拉悬索桥建成通车
8月27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全线贯通。这是我国首座双层斜拉悬索桥,大桥全长11.88公里,主跨988米,为公铁两用桥。大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将优化区域跨江通道通车能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