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汉的著名历史典故:完璧归赵、指鹿为马等

admin 2024-08-23 阅读:3

战国:还玉于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三退(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带刺棍求饶(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拼死一搏(曹刿) 千金买尸骨(郭奎)

匿病不就医(蔡桓公) 宿柴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鸟受惊(耿邕)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朝:一言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彻查后发现匕首已露面(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静)

汉:千金一餐饭(韩信)、四面楚歌(项羽)、三条法条(刘邦)、孝子可教(张良)

决一死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书不放下(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偷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抛笔从军(班超)披马皮(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年龄越大越好(马援) 萧规 曹随(萧何、曹参)

没脸见江东长老(项羽)

三国:尽心侍奉君王(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烹豆为寇(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新入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作诗(曹植) 夸夸其谈(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剑不折不扣(黄忠);才华横溢(曹植);勇气可嘉(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独赴会师(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缺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代:“三分入木”(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树木草木皆敌(苻坚)凿墙偷光(匡衡)给狗加尾巴(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之笔(张僧繇)与江郎才尽(江淹)

宋代:精忠报国(岳飞)、道出实情(秦桧)、有谋略(温毓恪)

快乐又健忘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了蜀国,建立了蜀国。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又名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才华横溢的大臣相继去世后,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植封他为“安乐公”,没有实权,只给俸禄,并迁居魏国都城许昌。

魏王本人没有实权,掌握实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特意安排在刘禅面前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的随从想到失去的故土,十分伤心,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我在这里很开心,不要想念蜀国。”他一点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衍生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些人安于现状,忘却归来,也比喻一些人高兴得忘记了自己的根。

一个梦想

这个成语出自公元9世纪中国唐代文学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记》。

有个叫淳于棻的人,他喜欢喝酒。他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根深叶茂。仲夏的夜晚,明月稀星,晚风吹拂,树影摇曳,正是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芬生日这天,亲朋好友都来给他祝寿,他高兴得又喝了几杯酒。晚上,亲朋好友都回去了,淳于芬喝得有些醉意,在一棵大槐树下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梦里,淳于棣被两位使者请进了一个树洞。洞内天空晴朗,明净无比,别有洞天,人称大槐国。恰逢京城举行选官考试,他也报名参加了。他参加了三场考试,写得十分顺利,成绩公布的时候,他名列第一。随后皇帝接见了他。皇帝见淳于棣相貌俊美,才华横溢,十分喜欢他,亲自封他为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了他。状元成了上门女婿,在京城传为佳话。

成语出自的典故_三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_成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有哪些

婚后,夫妻俩感情十分幸福。不久,淳于棣就被皇帝派到南柯县当太守。淳于棣做事勤勉,爱民,经常到境内调查研究,视察下属的工作,各地施政十分廉洁,成效显著,当地百姓对他大加赞扬。三十年后,淳于棣的政绩闻名全国,他自己也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七个孩子,生活十分骄纵。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棣调回京城提拔,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涌上街头,拦住太守的马车,逼他继位南柯。淳于棣被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向皇帝汇报说明情况。皇帝很欣赏他的政绩,赏赐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有一年,山罗国派兵入侵大怀国,大怀国将领奉命迎敌,结果连连败退。溃败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大惊,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队连连败退,敌军气势异常凶猛,纷纷逼近京城,个个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皇帝看着大臣们,生气地说道:“你们平时生活奢侈,享受一切荣华富贵,但是到了国家有难的时候,你们却变得懦弱懦弱,你们有什么用呢?”

这时,宰相想起了南柯太守淳于棣有杰出的政绩,便向皇帝推荐了他,皇帝立即命令淳于棣率领全国的精锐部队出征抗敌。

淳于棣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率军出战。然而他不懂兵法,刚与敌人交战便大败,部队损失惨重,他自己也差点被俘。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失望,下令撤去淳于棣一切职务,贬为文官,遣送回乡。淳于棣想到自己的名声一瞬间被毁,又羞又气,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照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是一棵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里面住着一群蚂蚁。

“梦中之梦”有时也表示人生如梦,财富、权势都是虚幻的。

睡在稻草上,尝尝胆汁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因为一点小恩怨而大战!年轻的越王勾践启用范蠡做军事顾问,大败吴军,老吴王也伤重不治!年轻的夫差即位,他发誓要灭亡越国。三年后,夫差率军攻打越国,双方大战之后,越国溃败,吴国获胜。吴军攻打越国都城会稽。文种贿赂离间吴国的大臣伯毗,想尽各种办法对付夫差。最后,夫差动起慈心,没有灭亡越国,越国得救了。勾践带着王后和范蠡到吴国当奴隶。做了三年的奴隶后,夫差病倒了。范蠡抓住机会,让勾践尝尝夫差的粪便,以找出病源。这一举动彻底感动了夫差,释放了勾践。勾践回到越国,睡在柴薪之上。房屋的房梁上吊着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拴着一只非常苦的猪胆。每天醒来,勾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尝尝那非常苦的猪胆!他每天都这样做,一连做了二十年。公元前473年,勾践秘密集结三万士兵隐藏在民间,一举包围了姑苏城。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士兵,但因粮草短缺,不敢出城作战。勾践创造了人类君王史上的奇迹!他努力奋发,自强不息,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创造了以小克大、以弱克强、以卵击石的人类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堪称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具有人类意义!

见梅解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军攻打张绣。天气异常炎热,烈日炎炎,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部队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两旁茂密的树木和被太阳炙烤的岩石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中午,士兵们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速度慢了下来,有几名虚弱的士兵晕倒在路边。

曹操眼看行军越来越慢,担心错过战斗机会。然而,数万大军连水都取不到的情况下,怎么加快速度呢?他立即叫来向导,悄悄问他:“附近有水源吗?”向导摇头说:“泉水在山谷那边,绕过去路很远。”曹操想了想说:“没有,没时间。”他看着眼前的树林,沉吟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都别说,我自想办法。”他知道,此时即便命令部队加快速度也是没用的。他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一捏马肚,快步冲到队伍最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道:“战士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李子又大又好吃,咱们赶紧绕过这座山头去梅林吧!”战士们一听,像是吃了进嘴里一样,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是比喻用幻想来安慰自己或安慰别人。

普遍的悲痛

解释: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在各地发出的呻吟和哭泣声。哀鸿:哀嚎的大雁。

《诗经·小雅》有一首诗,题目是《雁南飞》,其中两句是:“雁南飞,啼声凄切”。

意思是大雁找不到栖息的地方,漫无目的地飞翔,并发出凄惨的叫声。描写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和呼救的悲惨景象。

因为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那些无处栖身的流民称为“哀鸿”;形容到处都是受苦受难的人们,就说“哀鸿遍野”或“哀鸿遍野”。

原诗中“爱吾嗷嗷”的“嗷嗷”字,后来常常用来形容饥饿时的吵闹声,如“嗷嗷待哺(哭喊着求吃)”。

爱房子,爱狗

解释:比喻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关心与他有关的人和事。

传说商朝最后一位君王纣王是个暴君,极其奢侈,残暴不仁(见《扶纣虐王》)。后来成为周文王的“西诸侯”(西诸侯之首)姬昌,因反对纣王而被囚禁,不得不想方设法逃出牢狱。当时周国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回到岐山后,周文王一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先聘请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吞并了几个邻近的诸侯国和小国,逐渐强大起来。随后,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户县附近),准备东征。然而,周文王在迁都后不久就去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同母异父的弟弟姬旦(即周公)和同母异父的弟弟姬实(即赵公)都是武王的左右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支持。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攻打纣王。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的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发,直逼商朝歌(今河南杞县东北)。由于商纣王已经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大军中大部分人不愿为他献身,于是有的逃跑,有的投降,有的造反,朝歌很快就被征服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此后的800年,成为周的天下,史称周朝。

周武王伐朝歌时,对于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吏、将领,能否稳定局势,尚无定论,因此有些担心。为此,他与姜太公等人商议。在汉刘向编撰的《说苑·归法》中有文字记载:

“周武王伐商,召太公说:‘商兵何如?’太公说:‘我听说爱人,就爱屋顶上的乌鸦;恨人,就恨他的仆人。不如杀尽仇人,一个不留?’”大意是:周武王伐商,召太公说:‘商兵何如?’太公说:‘我听说爱人,就爱屋顶上的乌鸦;恨人,就恨他的仆人。不如杀尽仇人,一个不留?’”

所谓“余序”,原文中是指地位最低的吏员,如奴隶主贵族的管家等。(“余”是最后的意思;“序”是“序里”的意思)。

汉代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大达》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周亡后,武王惊恐,如天下未定,召太公而问:‘如何入殷?’太公说:‘吾闻爱人,则爱房顶之鸦也;不爱人,则爱余民也。’”

这段记载与《说苑》中的内容类似。但“余须”二字写成了“胥余”,两者含义不同。“胥余”不再是胥士级别,而是除胥吏之外,比“余须”低一级的奴隶或囚犯。如商纣王时期的“太傅”箕子,因不满纣王,被囚禁,装疯卖傻,甘愿为奴,《庄子》便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和《六道异闻录》中也有周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因这个传说,才有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

我国自古就有迷信习俗,认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在谁家的屋顶上,谁就会遭灾。在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叫《正月》,诗中说“你看乌鸦在谁家屋檐上停着呢”。可见古人对乌鸦是厌恶的,爱乌鸦的人很少。所谓“爱屋及鸦”,就是因为爱那个人,所以根本不认为他屋顶上的乌鸦是不祥或令人讨厌的。这个成语历来被人们用来比喻爱的延伸。因为深爱一个人,所以也喜欢他的亲人、朋友、其他人或事物,这就叫“爱屋及鸦”,或者把这种延伸的爱叫做“爱屋上鸦”。

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射洪李思章》(射洪为今四川地名,李思章即李明复)诗的头两句是:“公公屋檐上的乌鸦好,乌鸦也好。”宋代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动水中螃蟹,又爱屋檐上的乌鸦。”宋代陈师道的《赠李伯仪》诗中也有:“天晴看门前麻雀,人似你屋檐上的乌鸦。”都用了“爱屋爱鸦”这个成语。

步行代替开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4

他说:“我愿归蜀,不食肉而食晚,不乘车而行悠然,不尊贵而行清白,不自重而行清静贞洁。”

意思:慢慢地走路,像坐车一样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文人名叫晏殊。齐宣王仰慕他的名声,便将他召进宫中。晏殊迈着若无其事的步子走进宫中,来到宫前的台阶上。见宣王正在等着自己拜见,便停下脚步,没有向前走。宣王见状,大吃一惊,大声喊道:“晏殊,你过来!”不料,晏殊还是一动不动,还对宣王喊道:“陛下,你过来!”宣王听后,十分不高兴。身边的大臣见晏殊不把君主放在眼里,胡言乱语,纷纷说道:“陛下是国君,你是臣子。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你怎么可以这样呢?”晏殊说:“我去见大王,就是羡慕他的权势;大王来了,就是尊重贤贱的人。大禹不但不羡慕大王的权势,反而还尊重贤贱的人。”齐宣王生气地说:“大王和士人谁尊贵?”晏殊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大王不尊贵!”宣王说:“你这样说有根据吗?”晏殊淡然道:“当然有。秦攻齐的时候,秦王下旨:谁敢在贵人刘下吉墓五十步之内砍柴,一律杀之!又下旨:谁能砍下齐王的头,封为万户侯,赏赐白银一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君王的头,不如死去的文人的墓。”齐宣王哑口无言,神色不悦。大臣们来救他:“晏殊,你过来!晏殊,你过来!我们大王有一千乘之国,谁敢不听从?大王什么都有,百姓自然听从他的命令。

你们这些读书人真是小人!”晏殊反驳道:“你错了!大禹的时候,诸侯数万,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读书人。商汤的时候,诸侯三千余人,而今天自称唯一的,只有二十四个。由此可见,重视不重视读书人,是得失的关键。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做实事而名扬天下的。所以,为人君子不经常向别人请教,是可耻的;不向地位低下的人学习,也是可耻的。”宣王听了,愧疚不已,说:“我是自找麻烦。听了你的深意,我知道小人的行为。希望你收我为你的学生。从今以后,你就跟我一起生活,我保证你有肉吃,出门有马车坐,你的妻子儿女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 晏殊推辞道:“玉石本产于深山,若是交给工匠加工,就会毁于一旦,虽然依然珍贵,但毕竟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出身贫寒偏僻之地的读书人,若是被选中,便会享受富贵;不是不能高贵显赫,而是外表和内心世界都会被毁掉。所以我倒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日晚些吃饭,吃得如吃肉般香甜,走路稳稳当当,足可乘马车;平平安安地生活,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自得其乐。是大王您命我发话,是我晏殊立下效忠宣言。” 晏殊说完,便向宣王拜了两拜,便走了。

安居乐业

出自《老子》

享用美味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住舒适的家,享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寓意生活幸福安稳。

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姓李,名尔,字聃。据说他出生时是个白发白须的小老头,人们就叫他“老子”;又有传言说他生在一棵李子树下,所以姓李;又因为他的耳朵特别大,所以就叫他“尔”,其实老子是对他的尊称。老俞对当时的现实很不满,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他想回到过去。他怀念古代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进步和文化发展破坏了人民的纯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他向往“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俞这样描述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小民稀。即使器皿再多,也不会用。不要让人民冒生命危险,也不要让他们远迁。即使有车船,也不会有人乘坐。即使有武器装备,也没有地方使用。我们要让人民重新用古老的绳结方法记录事件,让他们吃美味的食物,穿舒适的衣服,安居乐业,满足于原来的风俗习惯。邻国可以互相看到,鸡鸣狗叫可以互相听到,但人们不会相互交往,直到老死。

平安无事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或意外。生病,指灾难。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尚且年幼,由他的母亲赵韦后掌管国事。赵韦后是一位中年妇女,比较聪慧,博学多识。她刚刚掌管国事之时,秦国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难,向齐国求助。齐国让赵韦后先将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然后再出兵。赵韦后本来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儿子离开,但还是听从了大臣褚隆的建议,派长安君去了齐国。齐国便出兵帮助赵国击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到赵国去拜见赵王后,赵王后还没打开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好吗?人民平安吗?齐王的身体还好吗?”

齐国的使者很不高兴,说:“我是齐王派来向你问安的,你现在不先问齐王的情况,却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你能把贱民放在第一位,把贵人放在最后吗?”

韦皇后笑道:“不是。没有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国君?我们见面拜年的时候,难道可以不顾根源,只问细节吗?”

齐国使者一时无言以对。这个“无恙”的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稳如泰山

解释:

稳如泰山。意思是坚固无比,不可动摇。

这句成语出自西汉梅成的《吴王谏言》,意思是:能听忠臣之言,则所作所为皆得心满意足;一意孤行,则危险如鸡蛋堆,难如过江;一意改变,则容易如转手,安全如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江苏境内)人,汉代著名文学家,汉景帝时任吴王刘濞宫中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政府心怀不满,暗中策划叛乱。汉景帝任命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晁错主张削减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政府的威望,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领地被削减,知道自己也难逃一死,便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策划叛乱。

梅成清楚地看到了刘濞图谋造反的危害,写了《上书武王》劝说刘濞。他在信中说:“你若能听取忠臣之言,一切祸患都可以避免。你若一意孤行,则比叠鸡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但若能尽早改变初心,则比翻手为云还容易,使你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性格顽劣,阴谋愈演愈烈。于是枚乘不得不离开吴国,到梁王刘武的宫中做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诸侯,以“清朝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谢罪。此时,枚乘写了《上书吴王》,劝刘濞撤兵。刘濞依然不肯回头。不久,汉将周亚夫率军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武自杀,吴王刘濞逃往东岳被杀,其余五王也自杀或被杀。叛乱仅三个月便彻底失败。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以《上书吴王》的远见和智慧而闻名。

后来汉武帝即位,就派人召他到京城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在途中去世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