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如东县城中街道桃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邱天回顾上个月的工作,惊喜地发现,7月份进社区盖章的人数比平时减少了三分之二。“现在我们腾出了人力,从本月开始,我们可以安排网格员更频繁地进社区。”邱天说。
邱天的成就感,来自于6月28日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全市村(社区)出具证明工作方案(试行)》。针对村(社区)出具证明,该方案规定了正向证明、负向证明和承诺制证明三个清单,并通过提供参考样式、优化工作流程等,减少不必要的证明,减轻基层负担。
在社区工作十余年的南通市崇川区中央商务区社区党委书记、文峰街道居委会主任卜志翔对这一方案感受最为深刻:“简洁明了。”“比如亲属关系证明,以前总是开,但搞得乱七八糟。”卜志翔拿出一张旧表格举例说,“证明父子关系,以前要写一个人有多少个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如果要把这张表格填清楚,社工一整天都不用动手。”
长期以来,社区在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中随意盖章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认证。“这几年社区盖章越来越少,但还是难免会有一些矛盾。”邱天说。
这也是很多社区书记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事项已经纳入负面清单,但相关单位仍要求出示,不加盖公章就为难群众,加盖公章又违反规定。为难的不仅是社区工作人员,群众也被迫一次次“跑盖章”。
“这也是我们这次改革需要努力的地方。”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陶建华说。为什么要盖这个章?基层社区能不能盖?工作上真的有必要盖吗?有法律依据吗?面对这一系列疑问,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组织下,南通96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基层进行了同问同答。
“我们召开了6次座谈会,相关部门和基层代表反复研究讨论,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合理适度的,就放到正面清单,不合理适度的,就放到负面清单。”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政府和社区治理处处长王莉回忆,最忙的两个月,她一个人就打了几百个协调电话。
数月后,经司法局审核,“三张清单”证明事项终于明确:
将征兵政治考核、婚姻关系证明(限补发或补发结婚证)、自产自销农产品证明(限税务部门开具发票)等7项证明事项纳入正面清单,并进一步明确所需提供信息、出具条件、审核程序等;
将家庭生活困难证明、个人贷款延期还款证明、企业困难证明等38张证明纳入负面清单取消,同时要求市县主管部门修订服务指南,加强政策宣传、条线管理和服务指导;
整理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等12个领域147项知情同意制度认证事项清单,制定工作程序和格式文本。
文件的印发,并不意味着改革就此结束。在王力看来,减负要落到实处,除了“事前录入”,还必须做好“事中监控”,确保基层“减负”时能有反馈渠道。
今年7月,在被明确规定属于负面清单后,崇川区某地仍接到群众要求出示车库权属证明的诉求。接到社工反映后,崇川区委社工部及时上报,经过协调,矛盾得以顺利化解。南通还在全市不同类型村(社区)设立了17个减负观察点。这些“眼睛”和“耳朵”广泛、动态地掌握减负落实情况,对明令禁止的证明事项及时向上追溯,反馈同级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督促整改。
如果一味地减少事项,群众办不成事吗?陶建华解释,清单是动态的,可根据基层需求随时调整。社区可自行向上级提出申请,也可由职能部门、村(社区)、群众代表联席会议机制提出申请,对现有清单中未提及、但群众确需办理的事项进行讨论审议,并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数量的减少带来质量的提升。“今年7月份以来,来社区办章的人屈指可数。”时间多了,如皋市白蒲镇文竹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环宇把精力放在了如何盘活社区资产、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上。“我打算把集体闲置的厂房利用起来,把一、二层出租,三层打造成‘易素堂’,闲暇时作为居民食堂,重要时候作为宴会厅。”
改革在细化落地,责任在清晰划分。在南通,减负改革仍在持续推进。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浩表示,作为全省试点地区,该市将在未来几个月试点期间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优化证明事项,年底再进行“回头看”,根据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继续优化调整工作。
新华社·交汇点记者 陈俊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