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图书馆:用有限资源满足农村文化需求,推动山乡巨变

admin 2024-08-20 阅读:3

一本书如何“走向”读者?

路有千万条,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背包”。从2016年起,山里人用来背玉米、杂物的背包,被云南昭通大关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装上书本,送进沟壑里的村落,给村民带去精神食粮,也圆了山里孩子的读书梦。后来,山里修起了路,昔日的“背包图书馆”变成了“流动图书馆车”。小小的背包在不少山村播下了文化的种子,不断搅动、推动着山村巨变。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缺乏图书、信息,人们的文化知识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快速发展。“背包图书馆”直面这一痛点,利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把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回应村民的文化诉求,“背包图书馆”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也为我们推进文化惠民开辟了新思路。

送书下乡并不难,但把书装进背包,根据村民的需求、孩子们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则需要格外的用心和爱心。科技、农业、社科、人文甚至个性化的图书选择,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平等和尊重。对于大山深处的村民来说,每一个“背包”都带着文化、知识和信息,也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久而久之,“背包图书馆”从单向抵达演变为双向奔跑。通过书籍,大山里的人与大山外的世界建立了联系,信息和信心也随着书籍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可能。

乡村书香浓__书香农家助力小康

而且,“背包图书馆”落在哪里,哪里就成为村里的文化中心,人们在这里交流思想、获取信息、凝聚力量。有了“背包图书馆”这个场景和载体,乡村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助推,农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也更高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显得格外珍贵。

此外,与“背包图书馆”一同进村的还有志愿者队伍。以大关县为例,来自20多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走遍了大关的山山水水,在不断充实山区“精神粮仓”的同时,也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他们和用脚步丈量的真知灼见,将成为更好推进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

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对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课题。

书香农家助力小康__乡村书香浓

从第一家“背包图书馆”开始,大关县已建立16个图书服务点。这些服务点就像火炬,照亮了孩子们的读书梦想,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放眼全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乡村书屋58.7万个,覆盖全国有基础条件的行政村,累计向农村发放图书13亿余册。这些乡村书屋不仅是农民致富的助手、生活的帮手,更是传承家国情怀、助推乡村振兴的“精神高地”。

采访中,靠在“背包图书馆”读书成长、成才的大关县女孩刘向群说:“读书有用,读书可以让你走出大山,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也可以选择回到大山,用学到的本领建设家乡。”这些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备受激励。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让书香飘进每一个角落,让乡村更加美好。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9日第10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