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有很多,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10个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模仿他人
出自《庄子·天韵》:相传越国有一位绝色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十分美丽,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美丽动人。西施有心痛的毛病,发病时总是双手捂胸,皱着眉头。有一天,她在村里的路上行走,突然胸口一阵剧痛,她痛得皱起眉头,不自觉地用手捂胸,咧嘴大笑。恰巧,一个长相丑陋的姑娘名叫董氏,向她走来。董氏见西施皱着眉头,双手捂胸笑着,觉得她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便学着她的样子。董氏没有心痛的毛病,但她也用手捂胸笑着,同样皱着眉头,自以为很美丽。村里人见她一反常态,莫名其妙地又多看了她两眼。丑姑娘以为人家喜欢她,就更加皱眉,强颜欢笑,把人都吓跑了。后来就用“董氏秀偶品”来形容“丑陋笨拙”的人盲目机械地模仿“美艳机灵”,适得其反,成了笑柄。李白写道:丑姑娘来模仿品,回家吓坏了邻居。
2. 像傻子一样站着
《庄子·大圣》:战国时期,斗鸡是贵族们自娱自乐的活动,而当时的齐王就是一个斗鸡爱好者。为了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意请来高手季鹤子帮助自己调教这只鸡。齐王求胜心切,过了几天就派人前来询问。季鹤子说:“这只鸡调教得不好,一见到对手就急于求成,不能保持镇定。”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前来询问,季鹤子说:“还没调教好,看来这只鸡动也不动,只是不够镇定而已。”过了几天,季鹤子终于对来人说:“请转告齐王,我调教这只鸡花了不少功夫。”到了斗鸡的时候,对方的鸡又是叫又是跳,而姬鹤子训练出来的鸡却像木鸡一样,毫无反应。其他的鸡都被它那呆呆的样子吓跑了。于是齐王就用这只鸡去斗别人,自然是场场都赢。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有些东西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而是可以通过人的训练,养成习惯,从而达到改造“物”的目的。不过后世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被恐惧或惊吓得呆若木鸡的状态,多是贬义。
33. 小偷恨他的主人
出自《左传·成公十五年》:春秋时期,晋国公伯宗(晋国大夫孙伯就之子)为人耿直,在朝中说话直言不讳。他的妻子经常劝他:“盗贼恨主,民恨上,若喜欢直言,必有祸患。”后来伯宗因仇人太多而被杀。“盗贼恨主”是指盗贼恨自己的主人,偷盗抢劫。后来用来形容坏人恨正人,不义之人恨义人,恶人恨善人,丑人恨美人,坏人恨善人。
4. 抓到鱼就忘了渔网
出自《庄子·外物论》:庄子说:“网(一种竹制的捕鱼器具)之所以能捕到鱼,是因为得到鱼之后忘了网;筌(一种捕兔的工具)之所以能捕到兔子,是因为得到兔子之后忘了筌;言者(语言、文字)之所以在意意(所要表达的意义和道理),而得到高兴之后却忘了言。岂可找忘言之人与人交谈(即深谙道理,专心致志而不夸夸其谈的人,其实很难得,所以庄子希望找这样的人与他交谈)!”庄子在这里用“得鱼忘网”、“得兔忘筌”作比喻,并不是贬义,而是承上启下,目的是要比较、说明“得高兴忘言”的道理。后人沿用“得鱼忘网”但改变了原意,一般作否定义使用,指一旦目的达到了,就忘记或放弃达到目的的手段。
5. 断织(孟母继续织织)
出自韩英《韩诗外传》和《列女传》: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姓孟,名恪,因受人深赏,品德高尚而被后世誉为“二圣”。孟子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和他幼年受到的教育有关。孟子小的时候,母亲很注重对他的教育。有一次,孟子因为爱玩,没有去上学。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刻拿剪刀把织布的线剪断了。孟子对母亲很孝顺,看到母亲这么生气,心里既害怕又难过。孟母见儿子有悔改之意,便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放弃学业,就如同我断了线一样。人要专心读书,才能获得知识。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从此,孟子便刻苦学习,终于成了大学者。后来,“断织”便成了鼓励勤奋学习,不半途而废的典故。此外,人们也用断织来比喻贤妇劝学。
6. 高山流水
出自战国时期郑国列子彥口的名篇《列子·汤文》:“伯牙弹琴,心向高山,钟子期说:‘吾其雄伟如泰山!心向流水,钟子期说:‘吾其浩瀚如流水。’”春秋时期,有个叫伯牙的人,他通晓音乐,琴艺高超,但他的琴只弹奏出音符,却缺乏韵味和对音乐的透彻理解。他的老师程廉先生带他到蓬莱岛找程廉的老师方子春给伯牙指点。伯牙来到茫茫大海,眼前一望无际,波涛绚烂,树木葱茏,百鸟哀鸣。伯牙顿时心旷神怡,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陶醉中,琴音随心转,琴随心动,一曲《高山流水》自然而然地在琴上奏响。《高山流水》与王羲之醉后所作《兰亭序》一样,也是在特定情境下,完全随作者意愿而作。它表达了作者最真挚的情感和最高的创作水平,堪称杰作。
一天晚上,伯牙在船上游览。迎着清风明月,他不禁想到了许多事情,于是又弹起了琴,弹的曲子是《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渐好听起来。忽然,岸上有人惊呼起来,只见岸边站着一位樵夫。伯牙立刻请樵夫上船,饶有兴致地为他弹奏。伯牙弹奏了一曲赞美高山的曲子,樵夫说:“好极了!雄伟庄严,犹如泰山巍峨!”弹奏到波涛汹涌时,樵夫又说:“好极了!宽广辽阔,仿佛看到了滚滚流水,无边无际的大海!”伯牙的琴声所表现的,樵夫都能感受到,发出同样的惊叹声。伯牙十分兴奋,二人融入了同一个世界,一个只有琴声的清雅世界,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二人成了亲密的朋友。
后来子期死了,伯牙伤心欲绝,认为子期是唯一能听懂他弹琴的人,而现在这个唯一的知己却没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砸在子期的坟前,一生再也没有弹过琴,以感谢子期。
“我认识的人遍布世界各地,但其中有多少是我的灵魂伴侣?”这已成为永恒的杰作!
7. 无与伦比
出自《史记·魏诸侯列传》:平原君闻之,对夫人说:“初闻君兄君子天下无双,今闻君痴从赌卖浆,君子痴听人言。”长平之战,赵国大败,损失惨重。长平之战后不久,秦国便向赵国都城邯郸发动攻势,企图攻占邯郸,灭赵。赵国平原君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军前来救援,但抵挡不住秦王的威胁,下令部队守在赵国边境。魏信陵君一心要救赵,便窃取魏王的军令,杀死魏军首领,率军救赵,经过殊死搏斗,大败秦军,解除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打胜仗后,因为窃取军令杀了将军,不敢回国,就留在了赵国。信陵君在赵国期间,尊敬贤人,在市井中寻找才华横溢的人,与他们交朋友。平原君很不解,便说了上述的话。
大意是看不起信陵君。信陵君知道后,就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有德行,所以背叛魏王救赵,就夸奖平原君。平原君出外游历,只是摆样子,不是为了才华。吴基从大梁的时候就一直听说这两个人有德行,来到赵国,怕是见不到他们。吴基就算跟着他们,也怕他们不要我跟着。现在平原君自愧不如,不配跟着他们。”平原君的家臣大约有一半也跑到信陵君那里去了。总的来说,信陵君是四君子中最恭敬谦卑的一个,也是最善良最有同情心的一个。他率领山东六国最后一次联军攻打秦国,取得了胜利。应该说,用“天下无双”来形容他是毫不为过的。
8. 轻松休息
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轲说:“狡兔三窟,足可免一死。你现在只有一个窟,却睡不着觉,请你再为你掘两个窟。”
冯谖是田文的家臣,他没有什么功劳,却屡次给田文优厚的待遇,田文对他很满意。后来,他又替田文收租,却把契约全部更改,免除了农民的负担,在民间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当田文被齐王怀疑时,田文封地的百姓纷纷前来迎接他。
这时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只能救它一命。你现在只有一个洞,却睡不着觉,请你再给你挖两个洞吧。”他让梁国用重金聘请田文,这样齐王就怕田文效忠梁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于是就让田文做齐国的相国。田文就做了齐国的相国,一做就是十年。
《战国策》的内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由于作者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很多地方显得牵强附会,其可信度值得怀疑。《战国策·齐策》亦是如此,疑点颇多。上述事件或许并非夸大其词,在此我就不一一辨析了。
9. 贪婪使你失去理智
出自《史记·平原君庾清列传》司马迁在文末的评点中说:“俗话说:‘贪心使人丧志。’平原君背叛了冯亭的邪教,使赵国四十余万被困在长平,邯郸险些失守。长平之战前,秦国攻打韩国,韩国的部分土地与汉地失去了联系。这片土地就是上党地区,韩国为了生存,把这片土地割让给了秦国。但上党军民痛恨秦国,在冯亭的率领下,要求投降赵国。”
赵国内部对于是否接受冯亭投降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接受投降必然激怒秦国,秦国将大举进攻,这是赵国不愿看到的。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些人则认为,上党地势险要,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得,何乐而不为?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投降,由此引发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争的结果,不用多说,众所周知。
10.战争中一切都是公平的
出自《韩非子·南仪》:“吾闻君子行礼不厌信,战不厌诈。”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后,齐国后继无人,退出霸主地位。整个华夏大地上,一个新的霸主即将兴起,楚、秦、晋都是有力的竞争者。
此时楚、晋矛盾已不可调和,楚国要称霸必须北上,晋国又怎会甘心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3年,楚攻宋,宋虽然是二流强国,但绝不是十七年正处于鼎盛时期的楚国的对手。宋向晋国求助,此时晋国有个王子重耳,重耳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惨败,束手无策。晋国没有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对抗,而是攻打楚国的藩属国曹国、魏国。楚国随即派兵与晋国交战。战争初期,楚国占了上风,但晋国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秦国、齐国帮助晋国。此时,楚成王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便下令撤退。然而楚军主将子羽却决心与晋国决战,便率兵与晋军大战。
晋文公重耳在位失败后,被迫离开晋国,流亡他国。当时,一些小国并不礼遇他,但楚王却热情地对待他。楚王问重耳,如果你有一天做了晋王,你将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恭敬地回答说:“如果晋楚两国开战,我将令军队先退三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时期来的),然后再与你决战。”
面对气势汹汹的楚军,晋国主动退却三步,抵达城濮。晋军的主动退却,起到了诱敌深入城池的目的(此词典故应出自唐代,而非战国时期),也兑现了重耳的诺言。可谓一举两得,卖了好事的同时,也得到了好处。最终晋国在城濮大败楚军。战争过程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楚国彻底溃败了。子羽继承了楚军主将溃败后自杀的传统,但“惨”字并不能用来形容楚国,毕竟楚军主力还在,没有受到太多的伤亡。此战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楚国并未彻底退出霸权的争夺,但秦、晋却成为这一时期霸权的主角。
“兵家常事”几乎完美地体现在了整个战争之中。这也是晋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诈”字最完美最忠实的执行者。秦、楚等国往往是其戏法的对象。比如赵盾最初迎入秦军立项公弟,后来却后悔不已,没有迎入,反而派人攻打护送的秦军。晋朝之后,秦人的优良学习传统发挥出来,也在“诈”字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璧、骗楚王入秦扣留等等,可以说是学有所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不如前两者,当然损失无数。
评论(0)